第3章 管理
1、制定预算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告诉我们要做重要的事情,做紧急的事情。紧急的事情很好理解,重要的事情,有时候我们真的很难去区分。
每天记录时间开销,每天制定时间预算,区分事情是真的重要还是显得重要。
2、计划
目标现实可行。马上行动。
目标是。可衡量、可有效,清晰、有承诺、可伸展的。实践(行动)可以培养自己习得的能力。
学习和习得是不同的,学习是系统的,我们读书就是学习的过程。而习得是通过自己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过程。
3、列表
随手可及。
把任务(那些真正对目标的实现有帮助的事情)进行列表,做完一项打勾,执行到底。
4、流程
这是提高效率,减少失误的根本手段。
要想加快执行重复性任务的速度,只需要遇到重复性任务时先将其做完一次,然后马上总结整理搞清流程,再靠近一步的时间,把它变成闭着眼睛也敢做好的事情。
5、预演
万事皆可提前准备,万事皆需提前准备。
像我们,提前备好课,磨好课就是最好的预演。虽然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是如果首先有进行了预演,等真正做时发生了什么突变的事情就可以做到快速地随机应变去解决。
6、验收
我们读书时的考试就是验收学习成果。
领导者必须拥有的基本能力设计验收机制。
个人的验收机制就是学以致用,习得,保持,应用。
第四章 学习
1、效率本质
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任何一个人,如果曾经有最终习得某种技能的经验,就会知道在习得的那一瞬间,整个世界都会为之改变,因为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他就不再存在于原来的世界里,因为所习得的技能,他拥有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2、基本途径
体验、试错、观察、阅读
自己实践,通过五感:眼耳鼻舌身,就会获得不同的感知。
3、主要手段
正确的思考才是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主要手段。
可以借助一些思考工具,比如:科学方法论。开启心智正确思考,更值得我们投入时间与精力。
4、经验局限
不仅个体、群体的经验局限,还存在于现有经验相悖的知识。
所以才有了:活到老,学到老。
李笑来老师在书中建议:在学生时代,至少阅读三本关于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书籍。
我想我现在阅读也还来得及。
5、自学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
有了阅读理解能力,接下来要培养自己的检索能力。当然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据重要位置,实践能力是自学能力最终转化成为真正价值的根本。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自学,需要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了解学习的进程,慢慢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培养的一种能力的过程。
第五章 思考🤔
1、勤于思考。
独立思考,只不过是从别人那里知道一个结论的时候,自己动脑重新推演一遍,看看得出结论的过程有没有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衡量一下结论,到底有没有道理的过程。
权威不等于正确。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王道。
2、思维陷阱
概念不清和拒绝接受不确定性。
遇到事情,先花点时间思考🤔,磨刀不误砍柴工。
3、因果关系
外因会影响内因,内因同样会影响外因,他们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双盲测试、自证预言。
4、相关命题
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要培养自己的甄别能力。
5、举证责任
如果小明对小李说他想要做一件事情,那么证明做那件事情是有好处的,这个责任要由小明来承担,而不是由小李来证明做那些事情的不好之处。
这个是我们生活中常犯的一个逻辑思维错误。
6、对立论证
对立论证是一种思考工具。
一个结论有它对立的论据,一种现象也有对立的解释。
7、张冠李戴
偷换概念
论点和论据之间毫无逻辑关系。
8、辨析感悟
区分道理和感悟。
道理是普适的,感悟只是来自个体经验,感悟是有局限性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当然也存在认知偏差,切忌一概而论,生搬硬套。
9、克服恐惧
克服恐惧的方法就是直接面对。生活中常出现的就是怕什么来什么,绕不开那就穿过它。
恐惧需要克服,勇气需要培养,勇气和智慧一样是依靠积累获得的。
10、辅佐工具
语言就是一个便宜(甚至免费)而又有效的辅助工具。
要留意我们平常的身语意。
常用句式:
……是一回事儿。而……又是另外一回事。
……和……其实根本不是一回事。
……不一定……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
……也许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解释)。
……看起来像……可是……
……而事实却可能远比看起来的更为复杂(简单)。
……然而,(这个论断)反过来(陈述)却不一定成立,因为……
……其实很可能与……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
……和……之间不一定是单纯的因果关系,他们也可能互为因果。
……和……之间的比较也许没有任何意义。
……其实不过是表面现象,其背后的本质是……
……有一个通常被忽略的前提。
……尽管听起来很有道理,然而却完全不现实。
……也许有人会说……但是这种质疑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