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学习,就是找不自在,让自己深切地意识到原有解释系统的缺陷和不完备,然后产生强烈的期待和渴望,给新的知识和信息留出位置,危机感就是学习的起点。
—— 伯凡.日知录
一、“知识囤积”不是学习
由于搬家的需要,最近一直都在整理家里的物品,在收拾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舒适感,那些堆积如山的“囤积物”,仿佛让自己置身于一个偌大的垃圾场中。在此之前还不曾觉察,直到各种有用的无用的物品被我从家里的各个角落找出来,看着这些“囤积物”我有种似曾相识的陌生感,之所以似曾相识,是因为它们都是被我亲自带回家里的,而之所以陌生,是因为从带回家里的那一刻起,我就彻底遗忘了它们的存在。这种喜爱“囤积物品”的习惯之初衷应该就是一种对物质的占有欲,自觉自己早晚会做到物尽其用。但,事实是,由于我的占有欲,将它们带入了一种“暗无天日”的境地,待到今朝“重见光明”时,我却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安置它们。
自己这种爱好“囤积”的习惯,对象绝对不仅仅只局限于物品,还有对于知识和信息,或许正是为了摆脱内心对于知识的焦虑,每当我在刷手机看到一些新的知识、新的信息时,我仿佛如获至宝,想着日后可能用得到,于是毫不犹豫的点击收藏,然而,这些新的知识和信息最终就像囤积在家里各角落的各种物品,很少会为我所用,只不过是占据了更多的手机存储空间而已。我常常在整理收藏夹的时候,会再初略的阅读一下感兴趣的内容,然后再删掉很多不再那么“新潮”的知识和信息,那些被我“囤积的知识”, 因为新鲜感的渐失,也就失去了“收藏的价值”,但是,这种曾经拥有的“满足感”,也不过是一种暂时添补“知识空缺”的错觉罢了,诚如大叔所言:“学习不是知识和信息的囤积,在单纯的囤积和收藏中,我们享受着一种虚幻的获得感。这种滞留在舒适区的伪学习,其实是一种学习的拖延症。面对自己的知识焦虑,自己对新的知识和信息的匮乏感,通过收藏行为只是缓解了自己的焦虑而已。然而这种东张西望以及在东张西望中获得的新鲜感,并不是学习,因为收藏的过程本身就是遗忘的过程。”
二、“无限准备”并非是一种“未雨绸缪”
分析自己“囤积”的初衷,除了因为对物质和知识的匮乏感之外,另一个原因可能就是一种“未雨绸缪”的心态,我总是觉得要为以后可能用得到提前做好准备,而这种心理,又让自己的“囤积行为”变得名正言顺又富有意义。比如说,2015年我在日本旅行时,购置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药品(这一点在我现在看来显得相当的幼稚而愚蠢),我想说这些日常药品,在我回国后,迟早可能会用到,我得提前做好准备,然而直到药品过期我也没有服用过一次,我买药行为的背后,一是迷信日本药品副作用小,二是推测在药物有效期内自己肯定会用得上。这种提前准备的感觉显得有些荒谬,但在当时却给自己带来某种程度的“安全感”,如今看来这种借用物质给自己“安全感”的行为,根源就是一种认知的错误!
这种“未雨绸缪”的心理,还常常会体现在我的工作、学习中,比如说启动一项有难度工作前,我常常会花很长的时间“漫无目的”的寻找各种看似相关的资料、信息,这种看似勤奋、准备周全的背后,实质也是一种“回避反馈”的行为,因为我内心自知一旦行动,工作的难度会对自己已经形成的知识架构带来冲击,而这种冲击所带来的反馈会让自己产生强大的挫败感,所以就通过搜集信息和资料来寻求一种安慰、制造一种不断获取的假象,然而,真实的情况,就如大叔所言,“无限准备”实质就是一种拖延症,当我们准备要写作一篇文章时,不愿意马上动手,常常陷入一种无穷准备的状态中,而拖延症的第一个特征就是无穷准备,而无穷准备的背后就是回避反馈。我们以囤积、准备,造成一种获取了的假象,让自己继续滞留在舒适区,而不肯跨进学习区。
三、如何进行真正的学习
要避免自己囤积知识的这个陋习,必须认清如何进行真正的学习,我想这个问题可以在作者安德烈.焦耳当的《学习的本质》一书得到以下三个问题的答案:
第一,学习到底是什么;
第二,学习需要什么样的前提条件;
第三,我们应该如何学习。
首先,所谓学习就是改变我们自己的“先有概念”,也就是从一个既有的解释网络,过渡到另外一个更加合理的解释网络,以处理眼下的情形。
其次,学习需要有挫败感和危机感,需要进入持续不均衡。
再次,学习的时候要找到一种假想物,就像军人在训练和演习时,要有一个假想敌。如果没有一个对你具有挑战性的假想物,学习就会缺乏真正的主动性。由于这种挑战,就能感受到某种的入不敷出,就会发现原来的知识网络和知识模型有很多漏洞,急切需要自己的去补足。
最后,学习知识的最好办法就是当老师。“学习肌肉”的训练方法,我们通常的学习不过就是进行知识和信息的无用囤积而已,只有当你想要解决一个问题,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能没有办法应对时,才会有明显的饥饿感和急迫感,也就是一种强烈的期待。这时很自然地会放弃原有的认知,新的认知就会乘虚而入,这才叫做学习。
2018年,治疗“囤积知识”的病症,就从持续“服用”安德烈.焦耳当在《学习的本质》中开具的药方开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