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的名字,是因为《本草纲目》里面说:“此花艳如荷花,故有芙蓉之名。”
木芙蓉的花有单瓣和重瓣。重瓣的花很大大,的确酷似牡丹。单瓣的花朵却与木槿、扶桑相类似,单看,其实不大容易分辨得清。
木芙蓉临水栽种的最美。记得少年时上学的路上,会经过一个大池塘。每到秋天,池塘边的那几株木芙蓉便会绽放。
早晨的晨光闪烁,薄雾轻笼,鸟语相闻。数米高的木芙蓉树上开着数朵碗大粉色花儿,袅袅娜娜地对着水心低舞,临水照影。
波光花影,相映成辉,水映得花枝意态风流,花瓣如胭脂色浅染,仿若美人初醉。难怪会被人唤作“照水芙蓉”。更让人称奇的是,这花的颜色会一日三变,朝白暮红,朝开暮谢。
我曾经以为是一树芙蓉多情,为人一日三醉,谁料她只是因为光照强度不同,引起花瓣内花青素浓度的变化,以致有早晨开放者为白色,继而开放者为粉色,下午开放为红色的变化。
人都说木芙蓉“堪与菊花称晚节,爱他含雨拒清霜”。明代《永乐大典》中木芙蓉与牡丹齐名,号“秋牡丹”,“花中君子”。芙蓉群芳谱中评语:“此花独殿芳,秋江寂寞,不怨东风。”说是此花开过后,群芳凋零。
别看木芙蓉评价这么高,但其实在古代《花经》排序中,宋代以前,木芙蓉排名是很低的,并不高贵。隋朝时芙蓉单指荷花,唐时木芙蓉还要与荷花共用芙蓉一个名字。
偏偏唐时屡试不弟的高蟾还要加上一句:“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把木芙蓉搞得顿成一种很不得意的花草。
后来,被才女薛涛制成薛涛笺,专用来写“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的多情诗句,只是色彩艳丽却偏只能用作陪衬。
艳色不输春色,却只可顾影自怜,到了清时的《镜花缘》也只把木芙蓉列入花婢一类,难怪被喻意为生不逢时,有命无运的才子佳人。
可叹花无语,只能任人喜好。
城外有木芙蓉,种植在高墙之内。每逢秋日,花开时,烂漫铺满在墙头之上,如锦帐。想起宋人说旧日蜀国,孟后主遍种木芙蓉,每至秋,四十里如锦绣,高下相照,因名为锦城。一见,便知古人未有相欺。
后蜀主孟昶因宠妃花蕊夫人特爱芙蓉,为博其欢心,便于城头尽种此花。花开时万人空巷,时人为花痴,花为人醉朝白暮红,朝开暮谢。花下弄酒,低吟浅唱,未及举杯,人早己轻醉。
后,后蜀亡国,孟昶降宋。花蕊夫人一首《口占答宋太祖述亡国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单凭此一首,花蕊夫人这个芙蓉花神也的确当得了。
“若遇春时占春榜,牡丹未必作花魁”。比得过牡丹也好,比不过也罢。俗人只爱色相皮毛,我也只管弄来一枝,伺弄于高楼阳台花盆之上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