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曹操说过的名言,可能最为人所知的就是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了。然而这句话并不见于史书记载,而是《三国演义》中的杜撰。
裴松之在为《三国志·武帝纪》作注的时候引用了东晋人孙盛的一条记载,说曹操不想为董卓效力而出逃,在路上投奔到吕伯奢家中。当时吕伯奢外出不在,家里的几个儿子盛情款待曹操,然而曹操却在听到他们做饭时传来锅碗瓢盆的响声而以为是他们想要谋杀自己,于是趁夜将吕家的八个儿子杀害。
事后曹操可能是发现了真相,于是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在这种情况下说出这种话,更像是曹操在为自己的误杀作辩解。不过无论如何,演义中的话和史书中的记载都有着相同的逻辑,都是“与其遭到背叛,不如先背叛别人”的意思。
虽然这句话听着不是很好,但是在那种乱世中也不失为一种生存下来的策略。二百年后,有人便亲自示范了反其道而行之的结果。
东晋隆安元年(公元397年),后凉天王吕光派遣弟弟吕延攻打西秦,结果吕延因为轻敌而战死。此时匈奴人沮渠罗仇和弟弟沮渠麹粥就在吕延军中,弟弟就劝说沮渠罗仇反叛,并说道:
“我们主上荒淫骄纵,他的儿子们拉帮结派互相争权,身边都是一些奸佞小人。现在吕延将军战死,正是下属遭到猜疑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小心啊!我们两个一向遭到忌惮,与其被冤杀,到不如率众出走,只要我们举兵号召,凉州肯定会被我们平定的!”
然而沮渠罗仇却说道:
“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是我们家族代代以忠孝闻名,大家都因此才来投奔的。”
接着他就说出了那具反向的曹操名言:
“宁人负我,无我负人!”
结果如何呢?结果是吕光完美地执行了沮渠麹粥的预言,将他们兄弟二人杀害。最后他们的侄子沮渠蒙逊在二人的追悼会上号召众人起兵反抗,建立了十六国中的北凉政权。
由此可见,在乱世之中,还是曹操的理论行得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