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广州女子,希望能走上社会,服务人群,而不是终日困守家庭,一辈子帮女红,相夫教子。清末女子教育的兴起,为她们提供了机会。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广州已出现了40所教会女子学校,大批有志女性,放下针黹[zhǐ] ,走出家门,进入学校就读。民国成立前后,广州已有十万女学生,这一数字,居全国前列。
1924年初,在孙中山的推动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法科大学、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合并成国立广东大学,后来广东公医大学也并入了广东大学。1925年9月,学者陈其瑗、卢颂芳、张景耀、祁士恭、霍共若暨叶启芳等人,共同创办广东国民大学,校址设于东山庙前西街,分大学、中学及专科三部份,设有中文系、政治学系、经济学系及商学系,另设英文专修科和附属高中部。其中广东国民大学在多宝路租借原时敏学校校址建筑新校舍,并利用惠福西路原广东铁路学校旧址增设分教处,时敏学堂为大学部,称第一学院,高中部附设于第一学院,惠福西路校舍则改办初中部。这两所大学的学制,与西方大学基本相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