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一天24小时够用吗?”我身边的朋友曾经问过我这个问题。说句老实话,随着年岁的增长,我的的确确觉得一天24小时的时间不够用了。
自从去年8月份开始看书写作以后,我就深感时间的不够用了。早上6:45分出门上班,晚上5:30分以后才回到家。学校的工作十分繁忙,工作压力也挺大,在学校里,根本抽不出时间来看书写作。我只好把看书写作放在晚上进行。然而刨去做家务、锻炼身体等时间,真正用于看书和写作的时间,就只剩下两个小时了。
于是我决定早睡早起,晚上11点前睡觉,早上6点准时起床,争取出门上班前看半小时的书。为了督促自己,我加入了一个早起群,每天坚持早起打卡。天气暖和时,我每天准时起床打卡,可天气一转冷,即使闹钟在耳边响过不停,我也要蜷缩在被窝里爬不起来。早起变成了一件异常痛苦的事情。
知乎上一则名为“如何不痛苦地早起“的帖子,曾吸引了340万人驻足关注,由此可见,觉得早起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的人,可不止我一个呢。
今天,我在尹慕言的《掌控24小时》一书中,也见识到了一些感到早起的痛苦一族,学到了一些能让自己坚持早起的有效方法。
《掌控24小时》是一本能让你的效率倍增的时间管理术。作者认为:“时间管理的好坏,绝不仅仅在于是否掌握了最先进的时间管理方法,更重要的是有没有重塑内在的心智模式。而时间管理的本质,其实是打破自我认知遮蔽,唤醒时间,习得成长型思维,不断践行终身成长的理念。"
本书正是以一天24小时的不同时段、不同场景为时间管理的切入口,阐述了在每个时间段所对应的场景中,如何破除认知遮蔽,建立正确观念,以获得成长与突破。
作者尹慕言曾经师从埃里克森国际学院院长玛丽莲·阿特金森博士、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物理学家查理·佩勒林博士、正面管教体系创始人简·尼尔森博士等,首提“时间唤醒教练”理念,同时也是“终身成长”理念的践行者。
本书的第一章,讲的就是有关早起的内容:规划的早晨。
不少职场小白,常常想尽办法让自己抓住一切时间,用尽办法让自己早起。可越想抓住却越发失控,甚至感觉比行动之前还要焦虑。这是早起惹的祸吗?
对时间的失控感以及对未来的未知和恐慌,才是让我们焦虑的根本原因。一个人若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就会不断地失控。
尹慕言在《掌控24小时》中,把面对早起这一情况时会出现的现象分为四类:逃避一族、奋斗一族、理想一族和自律一族。
逃避一族,就是不愿意、不想甚至是不敢面对“糟糕"的现状。遇到事情能耗一秒是秒,能躲一时是一时。
这种现象,怎么感觉我身边也有不少呢?
奋斗一族,看起来很励志,他们往往因为某项任务、某个想法或某种压力而选择行动。但这种人往往说得很漂亮,做得却很潦草。
理想一族,享受的是自己大脑中构建出来的幻想画面,并且乐此不疲,理想终究只是空想。
自律一族,是一种攻守合宜的持续行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愿行为。他们源源不断的行动力,来自笃定的内心和明确的方向。
我想,我就是前面那三个状态中的理想一族的人吧。自认为可以通过早起阅读来增加自己的阅读量,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理想很丰满,却被突然变得寒冷的现实给打败了。
既然知道了自己所处的状态,我得好好改变自己了,我必须向自律一族迈进。以下是我该思考的两个问题:
我想早起的目的是什么呢?我坚持早起,会影响自己的睡眠时间吗?
这两个问题很简单,我早起的目的就是解决自己白天上班没空阅读的问题,让晚上有更多的时间写写读书笔记或生活感想。我晚上十一点前就睡觉,凌晨五点半就醒了,躺在床上再也无法入睡,中午我还有四十分钟的午休时间,睡眠时间足够了。如果我能每天坚持早起半个小时,就有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了。
尹慕言在书中告诉我们,养成早起的习惯不能一蹴而就。可以先从“每天提前15分钟起床"开始,坚持一段时间,再增加时间。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说过:“人们总得有行动,即使找不到行动也得创造行动。"看来,我真的要在早起的路上开始创造行动了。还等什么呢?马上开始规划你的早晨吧!
1592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