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
《道德经》第一章 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道德经》第一章 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作者: 诸葛亮外甥 | 来源:发表于2019-03-08 19:28 被阅读0次

道[1]可道[2],非常道[3];

为什么说能用言语说出来的“道”,都不是永恒,终极的“道”

我对其的理解是,“道”如果说出来,那么事物的运行必然也受其影响,而“道”本身却又不会改变。仿佛“道”是没有结果的……

名可名,非常名。

能形容出来的“名”,都不是永恒的、终极的“名”。

这里我的理解是,我们对“宇宙”、“树”、“人”等万物的表达,都只是我们人类自身对其的定义和称呼。

无[4],名天地之始;

无影无形的混沌状态,乃天地万物之始。

什么“生命”都没有的那种状态,只有一种固有的环境。而我们却不能为它定名到底是宇宙还是宇宙之外。

有[5],名万物之母。

天地万物形成时的本原状态,乃孕育万物之源。

一种宇宙和环境刚好孕育生命个体,类似一个环境的固定状态,加上后期生命个体的进化,而形成我们现代人类个体和其它物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6];

所以要常从“无”中领悟“道”的玄妙;

我对其的理解是,从本源开始,认识人的虚无,从中领悟到从无到有的结果,是一种无意识产生的结果。

常有,欲以观其徼[7]。

要常从“有”中领悟万物产生的端倪

我对这里的理解,是与万物产生联系,和万物融为一体,类似于“生命”,那么生命便是一体,我们是维持生命的一部分,那么万物也是。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8]。

“无”和“有”本原相同名称相异,但都体现了“道”的深远玄妙。

“无”和“有”本原是一样的。“无”是人可以见,“有”也是人可以见的。这里体现的道,是形成我们的那种状态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不是一般的深远玄妙,而是深远又深远,玄妙又玄妙,这就是宇宙天地万物之一切奥妙的总门。

总结

了解事物的本原,仿佛一切都是虚妄。从而使人思想到达一定高度,所求便不是“道”,己所不求顺其自然,便是“道”。倘若你知道自己并无所求,其实便是有所求。如此……道才是玄妙又玄妙啊,“得道”类似于不是站在人类的角度,而是形成人类万物的那种本原状态的无生命的那种感觉。

如此我觉得,老子其实也不能得道。不然这本书不然也不会流传下来。

自身理解。欢迎素质交流。

相关文章

  • 读道德经有感,阅读记录。第一章 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读道德经有感 第一章 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 道德经

    《道德经》 第一章 天地之始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

  • 《道德经》第一章 天地之始

    背诵《道德经》第一章 天地之始 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

  • 《道德经》学习笔记

    第一章 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道可道,非常道; 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

  • 道德经~摘抄

    第一章 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道[1]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

  • 诸法何生

    《道德经》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可见,道家认为天地万...

  • 《道德经》读书笔记1

    第一章 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

  • 道德经

    第一章 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

  • 你看到的,真的就是你看到的吗?——每日《道德经》(一)

    第一章 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

  • 无和有

    《道德经》第一章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和“有”,是老子道论的重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一章 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ed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