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970833/6b9e0a68ea6e46a9.jpg)
《答周道通书》最后一段原文:“‘生之谓性’,“生”字即是“气”字,犹言“气即是性”也。气即是性,“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才说“气即是性”,即已落在一边,不是性之本原矣。孟子“性善”,是从本原上说。然性善之端,须在气上始见得,若无气亦无可见矣。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即是气。程子谓:“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亦是为学者各认一边,只得如此说。若见得自性明白时,气即是性,性即是气,原无性、气之可分也。”
关于性与气,要真的去体悟,就会发现性即是气,气就是性,原本没有性气之分,但是当落入文字语言的时候,就会产生疑问分别。所以博仁老师提示,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希望大家把焦点放在践行上,不要执着于文字文意,一定要在格物致知上下功夫。
学习感悟之一:“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为什么不能说?因为没有办法通过语言文字去传达、去传递、性的存在的本原状态。所以说出来的都不是,故不容说之。是指事实上的不容说,经验上的不容说,生活当中、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没法说。
学习感悟之二:“生之谓性”,“生”字即是“气”字,“气即是性,性即是气,原无性、气之可分也。”“生之谓性,”简单的意思就是与生俱来的、生来如此的本原这样,本来如是,这就是性。
所谓的“气即是性”,并不是单纯的概念上把气直接等同于性。而是指性原本是本原的形而上的那么样子一种存在状态,而这种存在状态一发用便是气、就呈现为气。无性则无气,有气则必有性。在这个意思上面说,可以说气就是性,简单气实际上是性的一种表层状态,一种发用状态。
故可概括为:性是自身的本原状态,气则是性之发用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