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读书圣贤书友会
《孟子》(七)离娄上篇4——得民心者的天下②:逐字稿2

《孟子》(七)离娄上篇4——得民心者的天下②:逐字稿2

作者: 知非非非 | 来源:发表于2023-05-20 17:06 被阅读0次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孟子说什么呢?桀、纣,这是夏朝和商朝的两个末代的帝王。桀纣为什么能够失去天下,因为他们失去了百姓,老百姓不支持他了。老百姓都挑着孩子,挑着东西走了。

    “失其民者,失其心也”,老百姓离开他,是因为他失去了老百姓的民心。你要想得天下,“有道”,有方法的,这应该是个冒号。得天下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得其民,想要得天下没别的,得到老百姓。老百姓支持你,你就有了天下,“斯得天下矣”。

    那有人问说。那我怎么才能得到老百姓呢?“得其民也有道”,得其民的道是什么呢? “得其心,斯得民矣”。就是你能够得到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拥戴,你就得到老百姓本人。“得其心有道”,一层一层地抽丝剥茧剥出来,得老百姓的心的道是什么呢? “所欲与之聚之 ,所恶勿施尔也”,就是老百姓想要的东西你帮他弄来,放在一起给他,这叫“与之聚之”。

    老百姓想要和平,你给他和平;老百姓想要安定,你给他安定;老百姓想要富庶,你给他富庶;老百姓想要教育,你给他教育。如果有教育了,也富庶了,再来点礼乐,这日子就很好过了,叫作“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老百姓讨厌的,比如说收特别高的税,随便杀人,洪水猛兽这些东西,“勿施尔也”,你不要用在他身上,你不要让老百姓讨厌,就这么简单。

    孟子看来,这个得人心就这么简单。得了人心,就可以得民,得了民,就可以得天下。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这是孟子常用的比喻,“水之就下”,你把水朝地上一倒,你发现水就会朝低的地方流,这叫作“水之就下”,这是水的自性。“兽之走圹”,你把野兽朝野外里边一抛,它就往旷野里边跑掉了,这是兽的本性。所以“民之归仁”,老百姓要往有仁德的地方去,就像水往下流,野兽往旷野里边奔跑一样,这都是他们的本性。

    “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这个比喻说得真好。这个渊是什么呢?渊是深水,一个湖面深的地方叫作渊。有很多鱼待在深渊里面不出来,为什么?因为水边有水獭。

    各位,有没有见过水獭?在咱们这儿很少能见到水獭,我有一次在加拿大一个偏僻的城市里边,市中心的一条小河道,竟然有那么多的水獭在水边。水獭是会筑坝的,很有意思,它会自己筑坝,然后我们在那儿看了半天水獭筑坝。水獭在水边要吃鱼,所以使得很多鱼不会在水边这种浅的地方待着,鱼就会钻到深渊里面去。所以孟子说“为渊驱鱼者,獭也”,往那个深渊里边赶鱼的是岸边的水獭干的。

    “为丛驱爵者”,爵就是鸟雀。你没发现那个树丛里面鸟雀特别多吗?有的树丛里边叽叽喳喳很多声音,你不知道这鸟有多少只。鸟雀为什么钻在树丛里边呢?因为有鹯,鹯就是鹞鹰。所以因为有天上的鹞鹰要吃这些小鸟,所以小鸟雀全都钻在树丛里边去。这叫“为丛驱爵者,鹯也”。

    “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就是商汤和周武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老百姓归附于他?没别的,就是桀和纣施行暴政,使得老百姓全都迁移到了商汤和周武的地盘。这一段排比讲得真是太好玩了,再念一遍:“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就是今天天下只要有一个君主好仁,就像深渊一样能够藏下这些鱼,就像草丛能够让这些小鸟活得下来,那么你放心,现在这些诸侯比那个桀、纣都好不到哪儿去,诸侯们会帮你的忙,把老百姓都驱赶到你的国度里面来。“虽欲无王”,王是个动词,虽然你不愿意王天下,你不想成为天下的君主,“不可得已”,你做不到,这事你不做也不行。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今天我们听到那些口头上想要王天下的人,都是口头革命者。为什么呢?他们就好像得了七年的病,但是只用三年的艾来治病。古时候人们用艾治病,艾这个东西的特点是年头越长效果越好。所以如果你要治老病,断老病根,你需要用老艾,但这个艾只有三年时间,药力不够。你用这个药力不够的三年之艾,想要去灸好你体内的七年之病,你想啥呢?

    所以像你们这些口头说要实行王道的人,你没有下功夫。让你收十一的税,你还说明年再开始,所以孟子觉得他们都不真诚,这叫作“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畜是积存的意思,如果你不好好地从现在开始就努力积存,你这一辈子都实现不了理想。

    “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如果你不像周文王、周武王、商汤这样的人一样,去立志于施行仁政的话,那么你终身都会担惊受怕。“忧辱”,帝王最怕受辱,就是一旦我丧身辱国,我受不了。每天食不安寝的,就是因为担心有一天丧身辱国,这叫作“终身忧辱”。你这辈子都会担心,因为别人都惦记着你的国家,都知道你这个国家经营得不怎么样,所以“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甚至有可能真的丢了性命。所以孔子讲仁者不忧,就是一个人如果施行仁政,哪怕 在自己的家,你能够有仁德,就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不做特别过分的事,不会有过分的惩罚。

    “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孟子讲话喜欢用一句古语,像《诗经》《尚书》,来做总结,这个力量、韵味就很足。他把前面大白话讲完了以后,用了那么多生动的比喻。《诗经》上说什么呢?就是他们怎么能够做得好呢?“其何能淑”,淑就是做得好,他们怎么能够做得好呢?“载胥及溺”,这个胥就是相互,载是一个语气助词。“载胥及溺”,就是他们抱着一块儿淹死。他们怎么能够做得好呢?他们只有一起落水了呀。“此之谓也”,如果你不志于仁,你每天担心自己丧身辱国,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孟子在这儿,讲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比喻。深渊里的鱼,是被岸边的水獭赶过去的;草丛里的鸟雀,是被天上的鹞鹰赶过去的;汤武那么多的民众;是被桀纣赶过去的。所以为什么王天下不是一件难事,前提是你自己得真心实意地愿意做,而不要“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七)离娄上篇4——得民心者的天下②:逐字稿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fj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