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情绪,有很多不同的建议。有人说,不能憋着,要及时发泄出来,否则身体会出问题的。也有人说,情绪发泄出来会引发各种生理变化,对身体有害。这些相互矛盾的结论让人无所适从,情绪到底要不要发泄出来呢?
当然要!问题是怎么发泄?
要建设性地表达,而不是破坏性地表达。
1.什么是建设性表达?
就是把自己的感受描述出来让对方告知,而不是情绪化的攻击性言论。
2.如何进行建设性表达?
(1)描述事件而不是评判事件
(2)表达感受而不是攻击性发泄
(3)谈希望而不是一味指责
3.学习建设性表达,合理调节情绪
以前遇到事情时,性急的我很容易发脾气,后来学习了积极心理学之后,懂得了情绪表达的重要性,一方面进行自我调节,另一方面,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一样,把我学到的方法试着教给她。以前我批评女儿时,她会认为我不再爱她了,非常伤心。我不断告诉女儿,我只是对她**行为感到生气,我批评的是她的行为,并不是不爱她了。反复告诉女儿后,她似乎理解了。最近就有两次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情绪。
故事1:前两天晚上女儿练习轮滑回来,妈妈偷偷地告诉我今天教练批评女儿了,她没哭。我看到女儿一个人回到卧室,一会儿便传来了号啕大哭。我见她躲在窗帘后面,把女儿抱出来,说,“宝贝,怎么了?教练批评你了吗?”女儿点点头,说,“我的动作做得不对,教练批评得对,我虽然很难过,但在广场我没哭,也坚持练习了。”听完,心里酸酸的,但为女儿如此清晰地表达点赞!
故事2:昨天晚上女儿练习轮滑回来,妈妈告诉我,女儿学会安慰小朋友了。原来是经常和她一起练轮滑的一个朋友静蹲做得不对,教练批评之后,他爸爸也批评他了。结束时,女儿跑去告诉他,“你爸爸批评的是你的行为,他还是很爱你的”。
学习建设性表达情绪,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调控情绪,营造合谐的人际关系,还可以激发正面情绪,提高自身免疫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