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不仅仅是世界500强”,这是华为的宣传口号。正如这句口号所言,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华为不仅做出了让人惊叹的成就,并且特立独行,在许多方面打破了人们对于大企业的固有印象。
华为的“狼性文化”、轮值CEO制度、员工持股、“华为基本法”、强烈的危机意识、“以客户为中心”、高薪待遇、巨额研发投入、花费重金改造企业管理制度、海外战略布局、并且至今不上市等等做法,不仅塑造了今日的华为,更是影响了国内的企业界,成为本土企业家竞相学习的业界标杆。
根据报道,华为2017年的年报显示,2017年华为实现了全球销售收入60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7%,净利润4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1%。在过去的一年华为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营收超过6000亿人民币,这约等于3个万达,4个阿里巴巴,或者6个小米的年度营业额,可以说,在中国的民营企业中,华为是独一无二的。
而华为所创造的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任正非,这位华为的创始人兼总裁。在他的带领下,华为从一个小公司成长为世界知名的科技巨头,并且更新了中国企业管理的观念,正如财经作家田涛和吴春波评论到的:“中国历来都不缺乏政治家、企业家,但从来都缺乏真正的商业思想家——在当代中国,任正非算是一个。”
一,低调的任正非
2017年4月,财富中文网公布“2017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任正非排名第一,虽然说是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但是任正非的为人称得上是相当的低调。
创立华为以来,任正非几乎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也从来不参加评选、颁奖活动和企业家峰会,甚至华为品牌的宣传活动也很少参加,极力淡化自己在公众面前的曝光度和知名度。
据说早在2004年时,中央电视台准备授予他“年度经济人物”的称号,任正非得知了这个消息后,马上派公司高管到央视展开游说公关,坚持要求把自己撤下来。只是由于近些年来华为公司在国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出于打消公众疑虑的考虑,才做出了一些调整,接受了有限的几次媒体采访。
任正非不仅在媒体面前保持低调,在个人生活上也是如此。
2016年4月,一张任正非深夜在上海虹桥机场排队等候出租车的照片刷屏了微博和朋友圈。照片显示,当时已经73岁的任正非,一手拖着行李箱,一手在打电话,夹杂在拥挤的人潮中排队等候出租车,虽然略显疲劳,但是精神状态不错。
对此,华为的高级副总裁余承东曾经回应道:“过去二十年,任总一个人打出租车是常事了。昨天早晨我在酒店等他就是打出租车来的。他把自己的股票分给员工了之后,又没有上市,不是大富翁,就无需保镖了。”
虽然任正非的确不需要保镖,但是他之所以如此保持低调,是因为在他看来,公司的资源是为客户服务的,不是为他服务的,并且华为的成功是全体员工的团结努力,不是他一人之力。作为负责人,他把公司管理好就够了。
“除了联想的柳传志、万科的王石,在20 年中有过两次交往外,我与中国任何企业家都没有往来,也没有与任何媒体任何记者有交往。我的私人生活很痛苦,非常寂寞,找不到人一起玩。和基层员工离得更远一些,为了公司能够平衡,我得忍受这种寂寞,忍受这种孤独。”任正非说。
二,独断的任正非
日本导演黑泽明最初有一个讽刺性的称号“电影天皇”,这是因为他在拍电影时非常严格,要求完美,并且固执己见,经常对着员工大喊大叫,为了拍出卓越的电影,敢于得罪任何人。因此,外界给他起了这个外号,意思就是他像“天皇”一样独断专行,刚愎自用。
但是,这个称号后来成了褒义的尊称。正是因为他的严格和要求完美,他执导了《七武士》《罗生门》《影子武士》等一大批世界影史上的杰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电影人,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称赞道,“黑泽明就是电影界的莎士比亚”。
作为一个有17万员工的大公司负责人,任正非的另一面就如同黑泽明一样独断专行,尤其是在关乎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上。
在华为20多年的成长史上,华为在技术研发领域累计投入了3000多亿人民币,这种大手笔的科研投入在中国的民营企业中无人能及,并且更重要的是,华为对企业管理咨询的投入也多达300多亿,突破了很多人的想象。
当时任正非决定向IBM、埃森哲等西方公司聘请管理咨询顾问时,他这一决定并不能够完全被公司内部的元老接受,因为在他们看来,华为这些年的成绩是元老做出的,是员工们打下的江山。所以,公司员工普遍瞧不上外部聘请的管理顾问。
面对着员工们的不理解,甚至抗拒的情绪,任正非的指示是:一切听管理咨询顾问的,凡是不服从、不听话的员工降职、降薪、或者开除出项目组,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
任正非说道:“华为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的时候,什么都不会,不知道什么叫交付,全是请世界各国的工程顾问公司帮助我们。第一步就是认真学习,使公司逐步走向管理规范化。”
在他的大力坚持下,华为的企业管理流程得到了极大的优化和提升。
上个世纪90年代末华为的企业管理水平就达到了国际水平,这为它接下来的高速扩张和国际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2017年的营业收入中,就有约一半的收入来自国外市场,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世界约三分之一的人口。
在华为前副总裁李玉琢的回忆中,任正非对待公司的管理层时相当严厉,“在你刚刚进入的时候就逼得你喘不过气来”,“他的强势、多变、暴烈、狂热,让你心生不安的同时,又无法拒绝他的要求”。
有一次,任正非明天准备接待一位重量级的中央领导,他把起草汇报提纲的任务交了下属,后来到了会议室,看到了汇报提纲,他很不满意,于是当场就发火了。
“他拿起几个副总裁准备的稿子,看了没两行,‘啪’的一声扔到地上:‘你们都写了些什么玩意儿!’于是骂了起来。后来把鞋脱下来,光着脚,像怪兽一样在地上走来走去,边走边骂,足足骂了二三十分钟。没人敢吱声,总裁办主任当时就哭了。”李玉琢回忆道。
据统计,在华为有超过一万人的年薪超过了一百万元。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凭着高薪待遇再加上任正非苛刻的严格要求,华为在国内国际市场如狼群一样攻城略地、高歌猛进,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商业神话。
三,充满危机感的任正非
如今的华为,已经是世界级大企业,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并且在2017年时超越爱立信,成为了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厂商,在著名财经杂志《财富》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500强名单中,名列第72位。
按照常理来说,华为取得了如此卓越的成绩,任正非应该要好好庆祝一番,放松放松,至少不用那么拼了。但是他依然如故,像以前一样居安思危、充满危机感的带领着华为这艘大船在商海中继续前行。
在任正非心目中,他坚信“只有惶者才能生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创业难,守业更难,如果骄傲自满、得意洋洋,就会放松了警惕,放弃了进取心,可能随时都会被后来者超越,因此他极其重视危机管理,时时刻刻如履薄冰。
早在华为还处在高速发展期时,他就亲自写出了《华为的红旗能打多久》《活下去是企业的硬道理》《华为的冬天》等文章下发全体员工学习,警示他们要居安思危,丝毫不能懈怠。
在他看来,做出了成绩只能代表你过去做得不错,并不一定代表你以后也能做得不错,并且恰恰在公司繁荣时,往往就是危机之时,大家都生活得不错,所以就忘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始度假旅游、享受人生、纸醉金迷、于是怕苦怕累、安于现状的情绪就会在公司内部蔓延,战斗力就会减弱,公司就会慢慢地萎靡,直至关门倒闭。
任正非喜欢蜜蜂这种昆虫,因为在看来,只要是在植物开花的季节,蜜蜂就会整天飞来飞去,只管酿造佳蜜,不会太在意外界的声音,胜不骄、败不馁,天天埋头苦干。
失败面前不慌张,成功面前不自得,保持积极进取、充满危机感才能在更高的层次获得更大的进步,就像任正非说的,“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冬天来时)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