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来,令我回忆
——英国民谚
这几天全国普遍高温。天狂热,人狂燥,应了春节晚会小品上的“狂燥”一词,就像三十年前应了春节晚会上“冬天里的一把火”一样。

多年以来,一到夏天,我就想起了何立伟的小说《白色鸟》。小说的题记是一则英国的谚语:夏天到来,令我回忆。第一次读这篇小说是三十年前师专读书时的事,当时不理解作者引用的用意,后来才知道作者的慧心所向。小说反映的是文革批斗对寂静的农村的冲击,暗示了当时中国人的狂热。为此,我还写了一篇评论性文章,但文稿己不知所归。

文革狂热已经是历史的陈迹,但是,中国的人那种狂热度至今没有消减。狂热是一种无理性的行为,当抛开法律的绳索,为了政治上的站队或个人上的名利,就突出地表现出来。温和的称呼是“跟风”,准确的说法叫“抓狂”。“某某风”“某某热”多属此类。非理性的社会、非理性的人就喜欢刮这样的风,发这样的热。位卑者如此,损人害已;权重者如此,祸国殃民。

杨广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也是一个行动主义者。“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为了创一番伟业,成不世之功,强势推进,也身体力行。结果生灵涂炭,自己也身死人手,只遗下千世的骂名。在那样的时代,他也想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行吗?更何况,他没有伟人毛泽东那样智慧,更没有他那般厚道。

人是越冻越精神,越热越糊涂。人无永宁日,头有发热时。健全的社会就是要让人没有发热抓狂的机会与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