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父母课堂
钢琴只能排最后?中产孩子兴趣班鄙视链

钢琴只能排最后?中产孩子兴趣班鄙视链

作者: 心理咨询师_滑洋 | 来源:发表于2020-09-04 07:11 被阅读0次

    “中产孩子兴趣班鄙视链”成了微博热门话题。

    你会好奇:孩子上个兴趣班,也有高低贵贱之分?

    这条鄙视链区分兴趣班是否“高贵”的标准,竟是是否冷门以及砸钱多: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中产阶级大概是最焦虑的一群父母。

    前阵子爆火的《三十而已》中,顾佳不惜卖掉各种奢侈品给孩子报马术班引发讨论。

    在朋友圈没晒过娃全副武装在马背上的照片,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中产。

    一节课1000块,中产爸妈咬咬牙也能承受。但如果只是周末在俱乐部的室内马场溜一圈,顶多算入门。等到后面,租马、装备、寄养……成本是呈指数爆炸增长。

    中国的中产家庭的孩子往往就读于优质的公立或国际学校,10岁之前就至少去过三个国家,英语、钢琴、画画、舞蹈……都是标配。

    曾经有妈妈在社交网络上晒出孩子的一周安排。周一钢琴、周二奥数、周三围棋、周四英语、周五书法、周六画画……

    中产爸妈笑笑,摇摇头:学得太基础了,不行不行。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本世纪最毒迷魂汤。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中产的地方就有鄙视链。即使在新西兰,也不例外。

    体育,永远是精英教育的核心。在国外,体育更被看作是规则意识、团队合作能力的体现。要申请国外顶级名校,往往离不开小众体育加分项目。

    不久前,新西兰曝出一个新闻,让人有些大跌眼镜:游泳池这类体育场馆,已经成为“新西兰虎爸虎妈的集散地”。

    有媒体报道说,一位父亲让自己的儿子连续游泳2小时,中间不能停歇。

    最终,游泳池管理人员都看不下去了,这位严厉的“虎爸”也被拒绝进入游泳池。

    如今名校入学门槛越来越高,没有拿得出手的特长,连筛简历环节都过不了。

    这里说拿得出手的“特长”,就是有含金量的等级证书。

    在新西兰,无论是Grammar还是King这样的名校,橄榄球能打出成绩的孩子都会被高高悬挂在学校的墙上。

    像St kentigern college这样的学校,甚至还会拿奖学金挖其他学校橄榄球优秀的孩子。

    孩子一旦在比赛中获奖,很可能就能够拿到了私校的“入场券”。

    在新西兰,游泳馆就像国内奥数班,许多父母就是奔着孩子拿奖去的。

    在奥克兰主要的几个游泳训练馆,一大早就会有父母带着孩子来做日常训练。

    “在新西兰逼孩子练体育,就像是我们在国内看到逼孩子上奥数差不多”。

    这些俱乐部时间和学校上课时间错峰,许多家长每天5点多就要起床,早7点到9点,晚8点到9点,一周5天风雨无阻地陪着孩子练习。

    为了让孩子有竞争力,许多华人家长还会特意选择羽毛球、乒乓球这种本地人不太感兴趣的体育项目。

    原因很简单,竞争少了,自然更容易在比赛中获奖。

    兴趣班最开始是为了开发孩子潜能,但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名利的角逐场。

    孩子的兴趣班,是父母的眼界、能力和阶层,而兴趣却成了最不重要的。

    中产父母,世界上最焦虑的人。

    《2018年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中显示,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当代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为67点,整体处于比较焦虑的状态。

    在发达国家,这种情况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举全家之力,把孩子托举得高一点,让下一代看得更远一些,是全世界父母共同的期许。

    爱尔兰咨询公司发布的《私人辅导 - 市场分析,趋势与预测》报告显示,全球82家私人辅导机构,美国的占了60%。其余英国8家,中国6家,加拿大2家,德国2家,韩国,日本各1家。

    在加州第1、全美排名第33的惠特尼高中,为了拿到最高的GPA成绩4.0,学生们一天只睡4个小时。在英国,有27%的英国孩子参加课外辅导,这一比例在伦敦则高达41%。

    “有些人就出生在罗马,却还比你辛苦、比你勤奋、比你更努力。”这碗被认为是制造焦虑的毒鸡汤,揭露的却是现代社会的残酷真相。

    越往上走,阶层跨越越困难,越没有绝对的公平。

    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他们面对的是一个确定性的东西,考过多少分,就能进什么样的学校;

    而对于渴望进入顶尖学府的中产孩子来说,不管筹够多少技能,能否进入心仪的学校都是没准的事。

    所谓的“门槛”,本质上不是让你进入,而是将你排除。

    去“标准化”的选拔方式,比标准化更加严苛。中产和中产的孩子们,只能不停地努力工作和学习,必须接近满分,才有可能成为那1%。

    有人说,中产家长把自己和孩子逼得太狠了。让孩子自由选择、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不好么?

    “大多数人费劲鸡娃,并不是指望孩子能出人投地,而是不想让他在残酷的竞争中坠落。突破上限极其困难,但跌破底线很容易。”

    这届年轻人十几二十岁就恐婚恐育,中产看了笑而不语。如果一个人张口闭口劝你生娃,他一定不是中产父母。

    被孩子扒了一层皮的中产只会告诉你:

    慎重!慎重!再慎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钢琴只能排最后?中产孩子兴趣班鄙视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si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