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问题
>> 第三,作家督促学员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传达给别人
>> 要想开始应用新知识,最好的途径之一就是把它传授给别人。
第2章 缺失的一环
>> 因为知识很容易获取,所以我们总是在不断获取更多知识,而不是采取实际的行动去应用它们。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消极思维会发生作用,从而削弱我们学以致用的动力。”
>> 关键就在于重复、重复、重复!这就是那缺失的一环。”
“你是说重复就是人们的“所知”和“所行”之间那缺失的一环?”作家问。
“肯定是的,”菲尔说,“重复是克服所有知行差距的三个问题的关键。”
第3章 重复的力量
>> 知道做到
你很难通过一次谈话
改变一个人的信念,
让一位选民去投票站,
或者说服一个人去进行慈善捐款。
我们没有办法只凭一句话
就让人们看到、感觉到,
或是去做某件事。
如果想要让某条信息
产生预期的结果,
你必须学会间隔性地重复它。
第4章 原因1:信息过载
>> “根据我的经验,的确非常必要。”菲尔说。“要想真正了解一个领域,你必须透彻地吸收一些重要信息,而不是盲目地接触大量信息。”
>> “要想掌握一样东西,你必须完全沉浸其中,直到将其完全吸收。”
>> “举个例子,你是说,我们不应该读那么多书,而是要多次反复阅读几本书吗?”作家问。
“是的,”菲尔说,“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间隔性重复,而且人们应该少而精,而非多而浅地学习。”
>> “学习应该少而精,而非多而浅。”
第5章 应用“少而精”哲学
>> 一旦人们在工作中真正懂得了
“少而精”的道理
和间隔性重复的重要性,
他们就会变得
非常有创造力。
>> 投入大量时间进行跟进,而不是去设计、组织,或是提供培训。”
>> 我想你们成功的秘诀就是年复一年不断通过间隔性重复来强化你们所要传达的信息。”
>> 人们没能学以致用的原因1:信息过载
对于那些只接触过一次的信息,我们通常只能记住其中一小部分。
我们应该少而精而非多而浅地去学习。
要想掌握某件事,我们必须首先选择一些关键点,隔段时间就重复一下,让自己完全沉浸其中,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关键在于间隔性重复。
一旦真正透彻地掌握了自己的工作,人们就会变得更有创造力,甚至能够创造奇迹。
第6章 原因2:消极过滤
>> 我们本来可以100%地听到
自己身边的人在说些什么,
结果最终只有10%的信息能够
进人我们的潜意识。
第7章 积极聆听
>> 一旦学会用一种积极的
心态去倾听,
你就会把你听到的内容
跟自己接触过的其他东西
联系起来,
你甚至会想出一些新的方法
来应用自己所学到的
知识。
>> 聆听
不要带有任何偏见或先入之见;
带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对新的信息感到兴奋;
带着积极的期待;
手里拿支笔,准备做记录;
带着强烈的欲望,不仅要仔细聆听对方的讲话内容,还要努力激发出自己的想象力;
带着一种“我该如何应用”的态度。
>> 这种心态可以激发出‘啊哈’的经历,让你抵达自己的人生巅峰
>> 你首先需要对自己接触到的新信息,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无论它来自哪里。这就是让自己成长的最好方式——带着一种开放而积极的心态去聆听、去学习。这样,肥沃的土壤就可以让里面的种子结出千百倍的果实。”
>> “从拒绝到吸收
第一次接触:拒绝
我之所以拒绝它,是因为它跟我之前的想法冲突。
第二次接触:抵制
嗯,我明白了,但我还是无法接受。
第三次接触:部分接受
我同意这个想法,但是在应用时还是会有所保留。
第四次接触:完全接受
你知道,这个想法跟我的想法完全一样。
第五次接触:部分吸收
我今天就会应用这个想法。太棒了!
第六次接触:完全接受
我昨天就已经把这个想法告诉我的一位销售人员了。跟你说句大实话吧,这想法现在是我的了。”
“谢谢,”作家说。“这的确非常有用。当我在写作问题上打破了我的消极过滤系统之后,我似乎开始对很多事情都养成了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但真的一定要经过这6个步骤吗?”
“不,还是有捷径的。”菲尔说。“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所体验到的积极经历越多,你就可以自动跨越这6个步骤,这样一来,许多创造性的想法几乎会不知不觉地浮现出来。最终你就会像我一样,成为一个反向偏执狂(inverted paranoid)。”
第8章 使用绿灯思维
>> 如果你感觉自己不擅长某个部分,
就肯定不会发挥得很好。
遇到沙坑时,
不妨大声告诉自己,
“我喜欢沙坑。
我是这里最出色的沙坑球手之一。”
然后就像一位
最出色的沙坑球手那样走进沙坑。
>> 人们没能学以致用的原因2:消极过滤
由于在年少时并没有得到无条件的爱和支持,所以我们开始对自己和其他人产生怀疑。
自我怀疑让我们开始对所有的信息进行过滤,无论是从图书、录音带、录像、培训班,还是从谈话中获取的,在过滤的过程中,由于我们会犹豫不决,会封闭自己的观念,让自己带有先入之见,会带着批判的心态,甚至会产生一种恐惧心理,所有这一切都会让我们形成一种消极的思维方式。
消极思维会让我们
只能学到或利用自己接触到的一小部分信息;
只能发挥自己的一小部分潜力;
过早地拒绝大部分信息。
积极、开放的心态最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它会引发我们的创造力和应变力,最大限度地激发我们的灵感。
我们必须设法敞开自己的心胸。每次接触新信息时,我们不要总是琢磨这些信息错在哪里,而应该成为绿灯思考者,积极发现其中的正确之处,并告诉自己,“我知道自己读到或听到的信息是有一定价值的,可它究竟在哪儿呢?”
将封闭、消极的心态转变成开放而积极的心态并不是偶然事件。一旦下定决心要作出改变,你就需要制定一套清晰的策略,不断加强自己的新思维方式。
第11章 提供更多指导、支持和问责
>> 所有有所成就的人
都有一种独特的能力,
他们能够像激光一样
将自己的能量集中于一点,
并在整个实现目标的过程中
始终保持焦点的集中。
>> “很少有人能够通过读一本书、听一段音频、看一段视频或者是参加一次培训班就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你必须卷起袖子亲自实战,成为一名真正专注的学习者。然后你必须学会通过一种积极的心态过滤新的信息。最后,你必须制订一份计划,将自己学到的新知识立刻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 人们没能学以致用的第3条原因:缺少跟进
成功人士总是非常渴望学习,并且会制订一份相应的跟进计划。
你不能只是偶尔将知识应用到行动中。要想真正进步,你必须制订一份能够为自己争取到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并帮助自己培养强大的责任感的跟进计划。
告知、演示、尝试、观察、表扬进步并/或修正是一种简单有力的跟进计划,它可以帮助那些可能的赢家变成真正的赢家。
强调积极面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在进行纠正之前,一定要对学习者的进步提出表扬,这点是非常重要的。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学习者就应当能够进行自我表扬或者是自我纠正。
在消除知行差距时,一对一的会谈和外部电话培训也非常有帮助。
尾声 EPILOGUE
>> 消除知行差距并没有任何边界,
它可以影响到
一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 当一个人从‘知道一件事’到‘做这件事’的过程中,一共要经过3个层次的转变。第一个层次的转变是知识层次的转变。这是最简单的,也是花费时间最少的一层转变。要想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你只需要读一本新书,听一段新的音频,看一段新的视频,或参加一次培训班就可以了。
>> 答案就是:重复、重复、重复。我们必须学会将自己的能量集中到少数几件事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