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玲的爸妈带着患病的公爹去了他曾经生长的地方,一年的时间,公爹病情有所好转,老公盛强欣慰:“感谢岳父岳母对我的帮助。”
“别客气了,我们有事时,你父母也给了很大的帮助。”瑞玲父母知恩图报,盛强心中感慨万千。
瑞玲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小镇上,父母都是小镇上的小学老师,尽可能托举瑞玲站在更高处。瑞玲不负众望,高考考到省城一所不错的大学,毕业后被签约进了社保局工作。
一年以后,经人介绍认识了在公安部门工作的盛强,交往一段时间彼此感觉还不错。
从盛强口中得知:父亲早年参军,母亲后来带着他随军,一直上初中那会父亲转业到这里工作,一家人的生活才安定下来。
盛强父母邀请瑞玲见家长的时候,瑞玲心中有点忐忑:“干部家庭会不会居高临下?”
担心瑞玲有压力,盛强提前购买了父亲爱喝的茶叶,还有给母亲的护肤品。
他们两个到家时,盛强父母早就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母亲并且吩咐盛强:“你知道玲玲的喜爱,多给她夹菜。”
“来家里不用客气。”父亲平易近人的态度很快就打消了瑞玲的顾虑。
“房子早给你们准备好了,将来就在新房办事。”父亲开门见山。
瑞玲有点不知所措,抬头看看盛强,他对着瑞玲点头表示同意。
临走的时候,盛强母亲还递上一个大红包:“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路上,瑞玲有点摸不着头脑:“这不是邀请我上门做客,怎么感觉要结婚的架势?”
“那你说呢?带回家见公婆可不是要结婚?”盛强贫嘴,“你的情况我早就给父母通报过。”
紧接着上门提亲,该走的流程一样不少。
婚礼定下来以后,双方父母各忙各的。盛强父母在市里给儿子儿媳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然后两个人又回到小镇上摆酒,生活才趋于平静。
一年之后瑞玲顺利生下儿子,婆婆刚好退休,出院一家三口就回到父母家居住,婆婆和月嫂一起照顾瑞玲母子。休完产假,婆婆又请了育儿嫂帮助带孩子,一家几个大人都没有怎么忙乎。
孩子上幼儿园那一年,瑞玲的妈妈终于退休了,偶尔来市里小住几天,暑假就把外孙带到小镇上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本以为日子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过着,寒假刚开始,瑞玲的父亲一下子感觉后背胀痛,瑞玲赶忙开车把爸爸接到市里检查,结果显示肾结石,而且结石被包裹得严实,微创手术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开刀手术。
盛强爸爸找熟人帮忙,给亲家安排了单间病房,方便护理,还能休息好。
那一段时间,瑞玲妈妈白天在医院照顾,晚上瑞玲和老公轮换值班,瑞玲婆婆换着花样给亲家送营养餐,一天几趟。
这一份恩情,瑞玲爸妈一直记在心上。
瑞玲爸爸退休后也搬到市里居住,共同接送孩子上下学。
时光在流逝,孩子独立上下学的时候,双方父母也进入了老年状态。
盛强母亲患癌过世,那一年刚刚68岁,父亲着急上火中风,康复后能独立行走,但神志有点不清,这让盛强和瑞玲苦恼不已。
请过保姆父亲不让陌生人住在家里,嘴里还念念叨叨要回老家生活。
回老家?虽然有亲人,但谁照顾他呢?
就在盛强危难之际,瑞玲爸爸主动提出:“要不然我们老两口陪着过去吧,说不定对你爸恢复有好处。”
“那会不会太麻烦?”盛强于心不忍,岳父岳母也都是七十岁的人。
“就让他们试试吧!”瑞玲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盛强回老家那边给三位老人在村子里租了一个大院子,购置了一些基本生活用品便返回工作岗位。
乡邻们听说盛强父亲回来,那些曾经的同龄人便过来串门,说些小时候的事情,还别说,他竟然有记忆。
瑞玲爸爸是个闲不住的人,便在院子里挖土种菜,盛强爸爸也踊跃帮忙,累了就坐下来休息。
早晨,瑞玲爸爸陪着亲家出门散步,他也能接上话茬,说着过往。
饭菜都是家常便饭,食材基本都是村口的集市上购买的,有机又环保。
一段时间盛强一家过来看望几个老人,让盛强惊喜的是:父亲的状态超乎了自己的想象!
“你们辛苦了,来这么偏远的地方陪着我父亲。”感激之情不言而喻。
“见外了不是,我们三个互相陪伴,过着田园生活,你们也没有后顾之忧。”岳父言语中透着理解。
爱屋及乌,不想让孩子们为难,自己多付出一点又如何?关键时刻帮孩子们一把,心里也踏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