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为课程评审做预审,我在预览多个内部教员设计的课程。看到多个PPT课件,我有一些感慨。许多教员对课程的理解,还停留在传统的学院式教学模式里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特征:
1.学员身份常模糊
教员对课程教学的受众(学习者)之身份认知模糊。学习者经常被描述为公司全员、部门全员。仿佛培训是福利,不是岗位胜任或者提升工作效率的条件。
2.开设周期不确定
课程设计好后,具体的开设周期,经常表述为“不定期”,管理者认为上级认为有必要的时候,就随时可以组织一场培训。新员工、新业务、新岗位、新情况+周期性,应该是培训启动的一般条件。
3.教学目标仍老套
一是经常看不到这次培训到底需要培训啥内容,学习者培训后要掌握到啥程度。“手册就这样要求的,局方就这样要求的”,得到的回复经常是这样。
二是,经常被列出的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最传统的学习目标撰写常用词。而非可以当堂测试、衡量、验证的表现性学习目标。
4.教学活动近乎零
“大家有没有疑问?”,“大家清楚了没有?”,是老师最多的提问。其他如小组讨论、案例研讨、角色扮演、情景演练,很少看到。
知道到做到,当堂不练,何以见得?
5.随堂测试看不到
无测评,不培训。没有学习效果检验的培训,学员无学习压力,教员可以无教学设计底线。你好我好大家好,俱乐部式的培训,这样的培训效果,可想而知。
6.教员讲授占满堂
明明是成人学习,却与学院式学习毫无二致。这是因为,教员对教学设计的理解,来自于自己常年面对的小学、中学、大学的学院式学习,看到的、经历的、个人理解的认知和经验。
完全没有考虑好成人学习,自有其规律:自我导向、关联经验、强调实践、聚焦问题、内在驱动。
一句话,那叫“满堂灌”。学员们只管排排、坐吃果果,无需深度思考、无需组织讨论、无需思维碰撞,只管像天线一样静静地接收信息,无需解码,无需消化、吸纳、碰撞。
7.学习内容无归纳
培训内容,大段大段文字,直接摘自公司的规章制度、手册、咨询通告,有时候还是直接截屏、截图。
没有总结归纳,没有简缩句,没有主题句,没有要点呈现,没有逻辑设计。学员眼里,教员的价值就是粘帖+复制+PPT,简直一个翻拍机、领读人。这些难道就是教员的价值?
8.课程名称多照搬
课程多照搬教学素材名字,自然而然就把《某某某规章制度培训》、《某某某手册培训》、《某某某工作流程/步骤培训》、《某某某咨询通告培训》,……作为课程名称,毫无设计感、艺术感和吸引力。光看名字,课堂的枯燥劲,学员脑子里就已经有一幅幅自动画像了。
9.教室座椅排排坐
你可以留意到,教室里座位的布局,大多像小学、中学、大学里摆放布置方法一个样,完全没有意识到学员的改变需要小组讨论、小组PK、角色扮演等参与式教学活动。
估计老师大脑里有预设,只要知识点、案例、故事讲了,学员就知晓了、记住了、理解了;流程、动作宣布了、呈现了、示范了,学员就掌握了、会应用了。
10.课件满眼密聚集
PPT版面排版,感觉一页PPT可以超级有知识容量。感觉学员可以如教员般,一眼读懂核心和重点。
同时,让人感觉学员在教室里坐着,后排学员可以像教员坐在电脑屏幕前,把投屏能够看得清清楚楚一样。
大家稍加用心留意,就可以看出,上面最初十个特征的课程,设计理念是以教员为中心的。
教员对很多基本的课程设计概念都缺乏。这不是我们教员的课程设计能力弱,一是教员是兼职,疫情和公司转型发展期间,有大量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做,二是我们对教员教学技能培训的历史欠账太多。
我有时候也想到,这些现象,在某些企业里很常见,或许有更多的深层次原因。
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悟,我推荐教员用“引得来、看得清、坐得住、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6个“得”来测试、衡量自己开发的课程,是否有效,是否还有完善空间。
1.引得来
指课程内容是针对学习者工作急切需要的、对症下药的,多讲价值、利益、后果、影响,诱之以利;课程名称新颖、有吸引力、不死板老套。
面对PPT课件,我常常思考,学员来一趟教室参加面授,与自己看规章制度咨询通告资料、看教员设计的PPT,优势或区别在哪里呢?
一个学员班歇工来培训,其时间价值总和和机会成本,远比教员课时费高得多,不可想象、不可细算。
2.看得清
指课件PPT的字体字号,包括色彩设计、页眉标题栏主题句设计,要让后排学习者看得见、看得清。
不止是文字要看得清,课程的逻辑框架和版面设计也要看得清楚、看得懂。
内容多的,PPT无法有效支持的,建议现场提供学员手册。
3.坐得住
既要教员讲解生动、鲜活,不枯燥,有趣、有料,又要让学员来了有获得感,氛围好,是“我需要的、我自己选择的”,让学员愿意坐下来听、学,不想走舍不得走,不会中场找借口溜号。
4.听得懂
指教员引入的新知识、新技能、新理念,一是学员容易理解的,在学员的“最近发展区域”,对学员认知能力没有极大的困难和挑战。二是,老师要配合通俗易懂的逻辑架构、语言和案例。
好比初二结束的学生,你给他讲初三上期的课程,他易于理解接受、跟得上,你给他讲大学一年级的课程,因为缺乏基础的预备知识,学生理解起来就非常困难和费解了。
内容听得懂是一方面,教学语言也要让学员听得懂才行。
多年前,有三位新学员入职培训结束时被淘汰了。我觉得好奇,我问三位外地学员“为什么?”学员说,“老师上课讲成都话,听不懂。”
一时,我无言以对:老师一个小小的教学习惯,无意间竟导致三个学员家庭的生活轨迹,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大拐弯。
5.学得会
指教员根据学习目标的定位得其法,教得其法,讲得其法,学得其法,教学活动设计有效,学员在课堂上能够及时学会,能够当堂看得见、摸得着,当堂可以验证的表现性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课堂现场都没有教会学会,谁还敢指望课后自己去练习?
6.用得上
指学习内容能够贴近学习者工作场景。当他们回到岗位上,教学内容是遇得着的,需要解决问题时,能用得上的。
这要求教员对课程学习内容定位要精准,要从学员要解决的情景问题出发,要从场景化学习设计出发。
上面6个“得”的课程设计理念,则是以学员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的。
“引得来、看得清、坐得住、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关于我对这6个得(De)的思考,对教员而言通俗易懂。
同时,我发现,这与美国成人学习专家马尔科姆·诺尔斯提出的“自我导向、关联经验、强调实践、聚焦问题、内在驱动”成人学习5大原理有不少相通之处咧。
在设计拆书课时,有兴趣的拆书家,可不妨可以试试用“6De(得)法则”去测试一下,可作为衡量自己开发的课程是否有效,是否还有完善空间的简单标准。
故,我称之为“课程设计6De空间”。
东哥于成都2021.04.1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