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跨科目听了青年教师两节课,一节数学,一节生物。青年教师站在那里就让人欢喜,似带着晨露的绿叶,脆生生地张扬着活力。
不管什么科目有一点都是相通的,那就是课堂的主角永远是学生,教的目的是为学生的学,而不是完成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没有收获的课堂永远是不合格的。
这两节课让我感触很多,也让我回想起了初登讲台的自己。
第一节数学课,教师过于依赖课件明显缺少自我备课的思考。现在的教学资源甚为丰富,但是拿来就用是万万不可。必须要有自己的原始思考,在综合学情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修改。绝对不能拿来就用,用了就会出现问题。
比如,课堂训练环节“判断是否是二元一次方程式”时,随着答案一起出现的声音,画蛇添足反成噪音。
教师的教学思路还算清晰,能够强调重难点,重视孩子们的课堂笔记,有着很不错的教学意识。但是,推到的过程必须规范,不能草草而过。即便是对待填空题,初一孩子数学习惯和思维的训练很重要,教师的示范直接影响着他们。再者,这一节课很多问题都可以让孩子们上去扮演,从而发现真正的问题,生成切实有效的教学。但是我们的老师通常很不放心让孩子们自己“走路”,总是代办很多把自己累得够呛。要知道你不放手,学生怎能长大。
我们不仅要解放学生的耳朵,还应该解放学生的脑、口、手。
第二节生物课有几个亮点值得一说:
[if !supportLists]1、[endif]巧借资源化抽象为形象
为了讲清楚血管的三种类型及特点,教师播放了一个实验视频,一目了然省时又省力。这一个教学设计凸显出教师有整合资源的能力。唯一不足的是实验视频也是需要选择的,今天的视频太过粗糙没有收到最好的效果。
[if !supportLists]2、[endif]学生演示化繁为简
让三个学生现场表演血管的三种类型,让原本沉闷的课堂活跃了起来,学生表现出了莫大的兴趣。在观看的过程中轻松掌握了血管三种类型的特点,及流动轨迹。
这个班级的学生太过沉闷,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很少。我们可爱的青年教师就像在演一场“独角戏”,台上的热闹台下的人清净。还是需要我们教师反思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教学环节的设计。
从这两节课看这两位青年教师,除了字体(板书)不能及格外,其他综合表现还是很不错的。
这也让我反思了一个问题,多媒体的介入让越来越多的老师轻视了板书的设计,除了字体之外,就是形式上随意和散漫,这都将影响孩子们的书写习惯和思考模式。
其次,就是多关注孩子们的听课状态,情绪是需要调动的。
听课也是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过程,特记一二以此总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