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语言训练营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堂课——发问、回应。真正地感受到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发问与回应,把被教练者从困惑中带出来,让他看到自己的盲点、隐私和潜能。
以下是我的三点感悟与大家分享
1.以前去支持别人时,都会讲自己的故事,想用自己的故事给到对方以启发或者直接给到建议;今天通过再次复习发问、回应的方法,才发现以前给的东西,对方在很大程度上都接收不了,好的教练是学会聆听她的问题,理清她的问题,看到她的盲区,提出问题让她自己给自己答案;
2.通过老师的做的两个案例的解析,领悟到通过问问题的方式,去了解到被教练者是被什么样的错误知见所困,然后去挑战她的知见,进行修正,再带她去找到下一步行动的方法;
3.通过三个小组的练习,福燕和新元都很积极,说可以立马开始,我首先要把班级的督导表做好发群里,我们11:40开始的,时长进行到13:20,历时1小时40分钟;
开场大家都对今天的练习感到有难度在,通过早上的理解,我说,我们不过也是想让自己从0就一步到100,但是这是几乎不可能达到目标和要求,我们要允许自己慢慢达成;
三个角色:首先我当的是被教练者,问题是早上已经准备好的,新元当教练,我们按照标准两人把视频打开谈话,发现自己问的问题比较大,教练全程都有用到提问,但前期会感觉到没有被看见的失落感,到后面教练还是找到了问题所在,把我支持出来,赞叹;
第二轮我是当记录员,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记录两者的对话,觉得福燕的提问总的来说是不紧不慢,会复述对方的问题,紧跟着对方的思路,最后带新元走出来。可能因为沉浸式地记录在里面,也会发现如果这样问会不会更好?因为我们都是新手,需要总结,复盘,积累经验做到100,还有一段路要走;
第三轮我当教练,福燕为被教练者。我即使心理建设了一下,但还是会有要求在,会有紧张和担心在。被教练者一上来就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大量的信息,我非常耐心地聆听了,看说得差不多了,提出:“你的问题是?”得到的是“如何成交他的具体方法?”表述了一下正面意图,通过提问也看到了对方的限制性知见,“我想快速成交他,不然我会觉得我很低效。”最后引导到“服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不要成交的决定在他,我们只能做到爱与服务”。
总的来说,还是可以的,有待进步的点是,没有发很多的关注在对方的情绪,其实对方会有挫败感、焦虑在里面的,并没有给到安抚,如果能去感受到这块,并给到共鸣会更好点。
教练之路正式开启,用爱去支持自己,支持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