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还有一种孤独,与社会体制无关非常私人。我叫它,空间孤独。
——引言
· 1 房间 ·
旅游期间,在airbnb上订了民宿。瑞士的一个小镇,去伯尔尼要坐三十分钟火车。那是一个阁楼的第七层,房东说他离婚了。
踏入房间,我第一感觉,他是个孤独的人。房间摆设非常简约,不乏设计感,很有后现代风格。客厅两边是落地窗,一面红墙,一面是厨房和进入其他房间的通道。躺椅和音箱近距离对着落地窗放,从这里可以看见小城的日出日暮。
从卧室的窗户可以看见几座房子和远处教堂的顶部,像是月亮的形状。我脑海中浮现出童话和孤独的星球,如果可以想象小王子的屋子,或许就是如此。
多年后,我工作时在外地租了房子。曾经,我幻想过无数次如何装扮,真正有了机会,却无意间装扮成了瑞士主人的样子。可我并不觉得孤独,至少喜欢孤独。
要说喜欢的风格,中国风民族风北欧风,我都喜欢。如今空空如也,思绪却更没有了阻碍。那些空白之处,仿佛都可以用想象搭起一座宫殿。
我随意揣测了瑞士主人的孤独,或许他只是喜欢后现代。
如此,似曾相识。
图片来自 虞美人盛开的山坡· 2 学校 ·
她已经工作多年,偶然参与公司培训,地点设在某大学教学楼。砖红色为主色调的建筑风格,草坪和篮球场大灯,行政楼、北苑这样的字眼——和她的大学很像。扑面而来的景象,恍惚间她回到了过往年代。
亲切一词,细想包含非常多的隐含义。说到让人觉得亲切,被描述的对象已经不是日常:多半是阔别多年再度身临。离别惆怅,交织重逢欢喜,仿佛某种层面受到了抚慰。
我想这类于登高之情。站在山顶,看云起落或山涧霞光,被自然之大所怀抱;再临旧景,仿佛触摸过去重逢自己,捐身于厚长的时间之流。明明都是感知了人类的渺小,却意外的温情。
物,就在那里,它甚至无法感知自己的存在。可总有一些景与物,让我们自作多情。
图片来自 虞美人盛开的山坡· 3 空间孤独 ·
读蒋勋《孤独六讲》,最近发现蒋先生所谈孤独,都带有一层社会性,可以说宏观孤独。比如说,情欲孤独是儒家文化的压抑面,暴力孤独是为了社会的权力平衡。
房与校,两个小故事。我想还有一种孤独,与社会体制无关非常私人。我叫它,空间孤独。
人与家国之情,谓之大爱;人与人之情,有故事歌颂。除此之外,人与物之情,不大不小,常被忽略。你喜欢某个空间,一间卧室,一个街头。这个空间给予你安全和陪伴,于是和你的某段时光相连。如果让我写一本穿越时空的小说,设计穿越所需的介质,我会选那个时刻的空间与物。
我想乡愁就是空间孤独的一种。你喜欢一片土地,却为了什么远离。偶然中,你嗅到了丝毫相似,那就是,重逢的亲切。
这种移情,有时也发生在人身上。你们处处类似充满巧合,却微妙的遥远;你们风马牛不相及,却深深地相似。脑海中的那个人,你在别人身上遇见她。
亲切啊,到底如何是好?波澜不惊的日常,一样的表面下千丝万缕,各自前因后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