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专业长技
教育之道:啐啄同机

教育之道:啐啄同机

作者: 沐芝阳 | 来源:发表于2019-11-28 20:00 被阅读0次

办公室几个老师正在交流:“为什么我跟学生讲了十几遍,他就是听不懂。”

为什么?

学生基础差,学生思维慢,学生有点小傻,等等。这是从学生身上找的原因。

从老师身上也可以找点原因:方法不对?讲授引导不到位,学生听不懂。

其实,还有一种原因,很多人没想到。那就是没有把握好教育时机。

我怎么知道的,因为我读了一本书

《幸福教师五项修炼——禅里的教育》。书中第二章说了这么一件事:

母鸡孵化小鸡时,小生命在混沌的蛋壳中逐渐发育、长大。到第21天左右,小鸡将出,就会用自己稚嫩的喙,由里向外,轻嗑蛋壳,探问外面的世界,这就叫“啐”;此时,如果老母鸡听到响动,就会赶紧帮忙,从外边轻轻啮叩蛋壳,接引新的生命,这就叫“啄”。往外“啐”的小鸡,身体柔弱,气力不足,急需母鸡接应。“啄”破蛋壳,对老母鸡来说,并非难事,但是问题在于:啄早了,小鸡发育不健全,即便出壳,也活不长久;啄晚了,小鸡久“啐”而不能出,壳内空气稀少,生命岌岌可危。所以,最好的机缘,就是“啐啄同时”,有人也叫“啐啄同机”。

教育也是如此,要把握最好的教育时机。其实,也就是孔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未能实现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不少人以为,这是孔子在论述“启发式教学”,实际上,他所说的正是教育的核心之道——教育,要发生在学生想求通而又未通,想表达又不知如何表达的时候;只有这个时候,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才能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当然除了把握时机之外,还要把握“啄”之度,轻了不行,重了也不行。把握“啄”之位,位置要准,母鸡在外与小鸡在内啄的位置不在同一处,效果当然也不行。把握“啄”之要害,要抓到本质,抓住要害。

我想教育学生也是同样的道理。

相关文章

  • 教育之道:啐啄同机

    办公室几个老师正在交流:“为什么我跟学生讲了十几遍,他就是听不懂。” 为什么? 学生基础差,学生思维慢,学生有点小...

  • 啐啄同机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啐啄同机

    学了就用,是我觉得好的学习方法。 系统性的输出和输入缺一不可。 输入:有系统的学习课程,有方法知识点。 比如安宁老...

  • 读书笔记:啐啄同机,什么意思?

    啐啄同机。 雏鸡欲出时以嘴吮卵壳声为“啐”,母鸡欲使小鸡出壳而吃壳为“啄”,只有“啐”与“啄”同步进行时,雏鸡才能...

  • 创造力/反惯性思维/什么是设计

    #教与学,很类似这个“啐啄同机”的状态。老师与学生要一起努力。 为什么我们喜欢这些设计形式? 多年的传统教育已经让...

  • 【每日精进73】什么叫机缘

    最近看到日本人山下英子写的书《断舍离》,这书里引用了中国宋代的一个成语,叫“啐啄同机”。 啐,就是口字边加个过河卒...

  • 学习高手的心法,只有8个字

    这是我最近听到的一个词儿,挺有意思的。你细品。 叫:啐啄同机 这个词儿是指小鸡要从蛋壳里孵出之前,母鸡和小鸡必须同...

  • 随手讲故事1:天造游戏——啐啄同机,生殖与基因

    背景:讲故事的三个阶段 - 照着绘本讲 - 想好了讲 - 随手讲 引子:孩子的问题:蛋与鸡 - 买回来鸡蛋不放在冰...

  • 啐啄同时,方得始终

    啐啄同时,方得始终 春回大地,万物开始生长,每一种生命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出生、成长、绽放。在众多数不清的生命轮回中...

  • 健康成长的路上,家长与孩子如何同时发力

    禅宗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词语叫“啐啄同时”,蛋里的小鸡小鸟在壳内的吮声谓之“啐”,母鸡母鸟为助其出而“啄”壳,只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之道:啐啄同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gki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