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美食
长安十二时辰美食指南

长安十二时辰美食指南

作者: 该死的狐狸 | 来源:发表于2019-07-10 12:11 被阅读6次

文/公众号:狡猾俱乐部(ID:jiaohujulebu)

图/网络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by·杜甫《忆昔》

唐朝的强盛、时代的风华,大家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已有所领略。

先前向大家介绍了位于长安城内最大的红灯区——平康坊。

一个汇集大唐精英侠少、才子佳人的特种行业文创园,☞点击这里阅读《长安十二时辰风月指南》。

但精英毕竟是少数,才子佳人的佳话,跟塞外的狼卫、朝堂的权力斗争一样,

于百姓而言不过是瓦肆里的茶余谈资,是说书人拍案惊奇的回目。

市井里的匹夫匹妇,最关心的仍是眼前的生计和一日三餐。

贞观之治伊始,

大唐朝的鼎盛时代也拉开了帷幕。

整个社会氤氲着一种恢弘自豪、开朗奔放的气氛,这种气氛在唐人的饮食中就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

“无论贫富之家,教女不以针缕绩纺为功,但躬庖厨、勤刀机而已善酿酿俎鲜者,得为大好女矣。... ...故偶民争婚, 聘者相与语曰:我女裁袍补袄, 即灼然不会, 若修治水蛇黄鳝, 即一条必胜一条矣。”——《酉阳杂俎校笺》

说的是,当时家里有女儿的,才不会让她学什么针线活,只要能做一手好菜,就是贤惠的好女人。

甚至在当时的婚恋市场上——大概相当于今天公园里的相亲角吧,爹妈直接为自己女儿代盐:“我女儿是既不会裁布料也不会做衣服,但要是说到炖个蛇煮个黄鳝啊,那可是一把好手!”

如此,足见唐朝人民饮食追求之高。

当时的长安城,有三分之一都是外国人,国际化程度比起今天的北京上海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饮食文化也十分繁复。

那么,到底长安人民真实的一天三餐都吃什么?

“今朝春气寒,自问何所欲?

苏暖薤白酒,乳和地黄粥。”

——白居易

首先是早餐。

长安的早餐其实挺简单的,笼统起来不外三大样:粥、面片汤、面饼。

长安人的粥是一个笼统的概念,米粥只是做底,通常还得加奶、加蔬菜、加肉、加水果、加干果,只有你想不到,没有长安人加不了。

大诗人王维就喜欢在粥里加芝麻——“御羹和石髓,香饭进胡麻”。

▲除了上面提到的什锦粥(姑且这么叫),还有芝麻糊粥、香麦粥等等。

至于面片汤,唐朝人叫“馎饦”

就是把面团扯成拇指大小的面片儿,急火急煮,后下调料。

这个吃法在今天的祖国,还是很盛行。(有点饿了)

不是面片儿汤就是粥,这汤汤水水的也不扛饿啊,所以就得来点实在的。

一块热乎乎的烤饼就是最好的选择。

唐朝的饼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几乎所有干制的面食都可以叫饼,包括各种馒头花卷。

因此,细数起来,光饼的样式就有几十种。

大致又可以分为:蒸饼、煎饼、胡饼、汤饼等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自然是胡饼。

胡饼的做法大约是白面饼胚,抹油撒芝麻,放炉子里烤熟——考虑到这玩意来自西域,做法跟馕也如出一辙,基本就是馕了。

当然这只是普通人家的吃法,精致的唐朝boy们自然也有豪华吃法

——取一斤上好的羊腿肉,黑椒豆豉腌得了,裹到大胡饼里,抹上酥油,放炉子里烤,长安人取名叫“古楼子”。听起来跟肉夹馍有点像,反正我是没吃过,有吃过的小伙伴欢迎在底下评论放毒。

“时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层布于巨胡饼,隔中以椒豉,

润以酥,入炉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为“古楼子””。

——《唐语林》

除了烤饼,再就是煎饼。

▲天津山东的同学先别激动哈,唐朝的煎饼里头不加薄脆也不加大葱,加的是蒜。

“(荞麦)治去皮壳,磨而为面,摊作煎饼,配蒜而食。”

——元代王桢《王祯农书·谷谱二》

就是不知道长安爷们吃完裹了蒜的煎饼,出门前还跟不跟媳妇儿亲嘴。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自先秦到六朝,中国人是只吃两餐的。

到了唐朝,讲究生活品质的长安人民才开始有了三餐,

“午饭”“午餐”的概念也是自唐朝才有。

不过那时的午餐更像是两顿正餐中间的点心。

“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

by·白居易

吃过早餐,开启一天的劳作和生活。

直需到下午4点才迎来一天中的正餐。

因为唐朝实行宵禁,除了像《长安十二时辰》故事所在的正元节(好容易放个假还赶上恐怖活动,倒霉催的),或其他重大节日会解除宵禁。其他日子里,天一黑,长安的片儿警们就出来巡街了。

逮到了反手就是一个治安拘留。

没有夜生活,自然天黑也就早早睡了。

所以这顿正餐所提供的热量就要撑到隔天一早,好在那时畜牧业繁荣,所以长安人民的晚餐首当其冲就是肉,各种肉。

首选是羊肉。

熟有熟的吃法,生有生的吃法。

熟的不外乎烤或煮。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长安十二时辰》中,

张小敬从死牢里出来吃的第一碗——水盆羊肉。

多好吃我就不说了,看看雷大头的脸,

哪一条肌肉不是在颤动着呻吟:“Yummy!!”

还有药膳——“黄耆羊肉”,就是黄芪羊肉汤。

而最有名,当属“生羊脍”,就是把生羊肉切碎了拌调料吃。

至于拌的什么调料,反正我是没查到,想来不外乎花椒胡椒盐等各式香料调料吧,至少鸡精在唐朝是没有的。

想想今天日料店里生牛肉的价码,忽然觉得长安人民的吃食还真是有点高级。

除了羊肉,再就是牛肉。

实际在唐朝的官面上,牛肉是禁吃的。

但是泱泱我大中华,官府一道条令可难不倒如山的吃货。

牛不让杀,那意外死亡总不能算我头上吧。

牛生不美满,自己跳进了大铁锅,我也很无奈啊,只能撒点盐撒点葱花祭奠一下。

关于牛,也还有道名菜——煲牛头。

“南人取嫩牛头火上燂过,复以汤(烫)毛去根,再三洗了,加酒豉葱姜煮之候熟,切如手掌片大,调以苏膏椒橘之类,都内于瓶瓮中以泥泥过,煻火重烧,其名曰褒”。——《北户录》

牛头先烤了,再加上各种酒、豆豉、葱姜煮一遍,再拌上香料封在大瓮里用泥封口,埋起来点上火慢慢烤。

据传美味堪比熊掌,反正看着上面的烹饪工序,我是信了。

注意原文里提到发明这种吃法的是“南人”,具体是南方哪里...我想反正不是广某就是某东。

相比牛羊,猪肉的吃法就显得单调多了,不外乎水煮蘸蒜泥。

“靠,我不要面子哒?”

牲畜都吃了,家禽又怎么能放过呢?

据传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有一道最爱,即是“鹅鸭炙”。

把鹅鸭放到笼子里,生炭火烤,再放上调好的调料汁,鹅鸭一热就开始浇调料汁,直到鹅鸭被烤死,味道也进去了,肉也刚好熟了。

此外还有生鱼片、蔬菜、水果什么的,总之长安人吃起来可是一点都不敷衍。

寻常百姓尚且如此,更何况豪门贵胄?

在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中》就可以看到韩熙载设宴,宾主面前各有八个小碟子,称为“八品”,是一种饮食规格,包含水果、糕点等下酒小吃。

当中就有雷佳音同款火晶柿子。

关于大唐长安吃食,就写到这里吧。

主要我实在也写不下去了...

太特么馋了!

最后附上水盆羊肉菜谱,

赶紧做去吧,贼好吃,真的。

材料:

羊腿肉

小茴香

花椒

粉丝

腐竹

香菜

白胡椒粉

1.取小茴香、姜片、葱段、花椒放在一个料包里。

2.羊肉提前泡水两小时去血水。冷水下锅,沸煮10分钟。捞起,清水冲洗干净。

3.另取锅放入羊肉,加水没过羊肉即可,先前的料包放入一同煮90分钟,烛至肉烂。

4.煮好的羊肉晾凉冷藏半小时切片。

5.粉丝、腐竹温水泡软,葱花香菜切碎。

6.煮好的羊肉汤加入腐竹粉丝肉片煮沸后加入胡椒粉、盐调味。

告成!

大口吃肉,大口喝汤!

再啃上几口白吉馍......

这边吃着,那边枪毙对象你都不心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安十二时辰美食指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gnc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