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以“爱”之名捆绑道德

作者: 素善 | 来源:发表于2017-08-04 16:49 被阅读790次

            前不久,在家静听电台,听到《读者》杂志中有一篇文章叫做“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真正不动产”,很是喜欢。简短一文中通过著名的开明教育家张武龄所培养出的十大优秀儿女的成功教育之路的探讨,从生活细节,到为人处事,乃至对最后个人品性的形成都做了一些描写铺垫,从而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了“家和”与“人和”的重要性,“家风”竟如此重要。我不禁开始认真审视自己的家庭,结合时代出发,浅谈自己的一些认识,或许资历尚浅,认识不足,但愿我们少年意气的“真”可长留,谨以此文献给部分中国式的家庭,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不论是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的范柳原与白流苏的传奇动人爱情故事的背后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人生轨迹的影响的重要性,还是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中的主人公霍尔顿,从纯真到最后所谓变成活成自己讨厌的那般模样的人,都不难看出,现实是有很多的无奈与偏颇,可这并非人生的借口。从萧红的《呼兰河传》也不禁让我深思,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成长是真的很重要,那是记忆的烙印,也是少时“敢想不敢说”的“叛逆”,更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敢。       

          我是什么年代出生的,不说你不会知道。成长是必须之路,不论是何年代,挫折也好,磨难也好,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我们也会不断尝试,也要选择,至于结果怎样,该来的总是逃不掉。林清玄说:“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经历大风大浪,习惯于大喜大悲”。我想大抵不过如此,生活的意义是自己选择的,谁都难得体会。又如亦舒的“风景还很美,我们的生命之路却还很长,路可能是会弯一点,但那又有什么呢?我们终会到达罗马。”说了这么多,想写的说不出来,因为我们只擅长书写自己的人生,谁都无权去干涉与理解。                                                                                           

            寂寞源于亲人情感的“淡漠”, 不是我不配合,而是我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活。

            身边有好多的朋友,毕业两三年,甚至工作好久了。逢年过节最怕走亲访友,名义好久未见,甚是想念,实际却是众亲朋围坐一起,与你的父母畅谈你的未来。什么“孩子工作多久了”“条件不错啊?该考虑找对象了吧”“有房有车吗?过来人告诉你评判一个人对你好不好啊,首先他给你花的钱够不够多啊,肯不肯给你花...”这些七大叔八大爷的茶余饭后的家长里短,是真的不劳烦您费心了,我们笑而不答,不能说,有时只好默默在朋友圈发泄一下,说说自己想说不能说的话。话白了,怕是亲朋好友看见,觉得你不够领情,这么大的人了,还如此不懂事,让人费心劳神,自己的事一点都不着急,所以还得常常设个权限,给“心”上把锁。朋友圈,更是人间众生相,领导、同学、同事、朋友。不知什么年代,空间动态发一发,还得三思而后行,是不是得“内涵”一些,多些正能量呢,久了,身边的人还有谁是真实的,总之三思好多,算了,还是不发了。                           

            回到家,偶尔忍不住,冲父母发个牢骚,冲朋友说说心里话,也大抵不过是“我们能有什么办法啊?辛辛苦苦拉扯你长大,还不让说几句啊?都这么大的人了,还不懂事。你得罪了人家,将来还指望谁帮你呢?大家都是关心你,都是长辈,不会害了你。”和“好了,不要生气了,这就是成长。”  这样的话。 

            时间久了,我们听烦了,不挣扎了,不想说了,也不想让自己难过了。 渐渐的,我们将一些本是是非分明的道理隐藏起来,不说不想,最后顺其自然。能做的事都让父母去操办吧,自己的人生交给父母吧,反正他们不会害我,自己把自己到头来整累了,也没有得到什么,更没什么意思。难过了,受伤了,要怪就怪自己吧。           

            我想:我们还是人吗?怎么做人,真的是越来越难了,人怎么就善于把错误归结在他人身上了而从不反思自己的言行会给他人造成多大的影响呢?这是一辈子的事情啊。在这个年代,坚持做自己还得有资本呢,否则你连选择生活的权利都没有。我不是消极的,我也不是在发泄,而是有好多好多的无奈,是否和你一样想说不能说,便只能在这里说给你听。

                                            二

            中国的人情啊!还有一个朋友,她是一个二胎,三岁时她回了自己的家,三岁以前在亲戚家长大,家里的每一个人都难得有着自己的故事与想法和那些言不由衷的话。不论如何,任何一个决定都会给带来一些生活上的改变。不错,一个二胎的降临带来的更多只是需要这个家庭的共同承受。她是个意外,是刚好拒绝生二胎的时代。这需要独生兄长学会适应与接纳,是众亲朋好友投来的惊讶的目光。你知道吗?生活本不难,只是我们是平凡人,有时说要勇敢,可是真的在现实面前,能不能处理好,能不能做好自己是真的很难。       

            她出生时父母便40多了,到她20多岁时,父母早已步入晚年。那时并不惊讶于这改变,只是她母亲怀了七个多月才知道有了她,决定留和不留也真的是要在生下来短短几天的时间,克服种种思想斗争才能做到的,生下来有可能意味着父母工作的失业,远离众亲朋好友,把这个二胎“隐藏”起来,把她抚养长大是特别难的事情。             

            你不会想到,她父母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疼在心里,不能说的滋味;你不会想到,看着自己的孩子不能称呼自己,叫自己“爸爸”“妈妈”的真切感受,能叫吗?能叫,但是不能光明正大的叫。她寄养在她亲戚家,家庭环境的改变是真的不一样,每一个家庭都有每一个家庭的故事。       

            我没说她不幸福,只是什么时候才可以光明正大的幸福。对于任何一对父母来讲,谁不希望这个“二胎”,这个孩子是真正被大众所接纳的呢。然而生活的代价却不因此只让她一个人背,更不应该以“爱”之名捆绑道德,伤害他人,乃至一个家庭。为了生计,为了保住父母工作,外出租房,导致生活流离失所。父母所做本皆是因为爱,出于爱,可是无奈亲人却只看到了生活的各种苦,日复一日,孩子都已长大成人,二胎也得以“正身”,一家人生活甜甜蜜蜜,其乐融融。可是,亲朋好友却愣总是将错误归结于她的母亲“若最初选择一个有钱的男人,便不会过这样的生活”,“还有“若是没有这个孩子,生活便不会如此不堪重负”这样荒谬的言论之中。     

            释然,这个家庭本不该受到任何人的谴责,每个人的生活也不该由任何人干涉,生活的甜自有他人体会不到,非你我所懂得的。最后,我朋友的父母也丝毫没有落后,从精神世界到为人处世,庆幸,我朋友说她的父母一向以身作则,从不受时代外界所动摇过,穷什么都没有穷了教育,也从来不比谁家孩子落后过,没穷吃,没穷穿,再苦都走过来了,什么不怕,倒是孩子多了几分硬气和骨气。不过,她还说:20年来,每次聚会她都是无比煎熬的,一个人静静的吃着美食,耳朵里却听到的是亲朋好友的不敬指责,从评论母亲,到父亲,再到她本人,陈年往事总要拿出来鞭策一番,好像生活从未进步过一样,美言之我们都是在关心你,你可不要不领情。                                   

          可是又有谁知道呢,我不禁想:一个人生活的路是自己所选择的,孩子的到来确实是让生活多走了些弯路,可是每一个人毕竟是无辜的,谁有资格去评判干涉他人的人生呢。 诸如此般,中国式家庭的这种原生的道德观的偏差,坚守就很难了,不明是非的妄加评判,有什么资格让人理解。你生我了吗?我和我父母在一起关你何事呢?换做你,我想父亲也不会看上你。或是,父母的经历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找个有钱男人”,试问,谁不想要嫁给爱情,嫁给面包,总是要有牺牲的,一辈子,你耽误得了吗?你会知道你生命中遇见的是谁吗?但是我想,如果可以重来,她的母亲还是会选择和她的父亲在一起,义无反顾的生下她。                               

            还有好多的例子,中国式家庭的部分这种不良家风的形成改变了自己,影响了孩子,淡忘了初心。我觉得我们年轻人不论如何,要想坚持初心是真的难,但愿你可以珍惜你人生时光中的“不配合”“童言无忌”与那些不成熟的时光,有权利去决定着自己的生活。

                                              三

                    别把生活的委屈当成自己的委屈
                                    伤害至亲之人                                         
    身边有很多人,难受的时候莫名难受,无端就把气撒在了别人身上,别人不关心你,你还挺难受的,责怪对方不理解你,横竖想想都是不理解,反正对的那一方就是错的,道理我都懂,我也不是故意的。嗯,我也做不了予平凡中见惊喜,在风波中见定力的那颗心,那个人,生活的修炼真的很难。气度,格局,成功,当真不是说说而已。                                           

          或是你学历高,或是你情商高,或是还不会生活,但这些都只是一辈子的事情。张武龄说她的十个女子的名字当中都有“和”字。《读者》杂志这样评价:女孩子的名字不仅没有半点含花带草的妩媚,并都有两条修长的腿。他希望她们尽可能的迈出闺门,走向世界;而男孩的名字里却都有一个宝盖头,这是光大祖业,继承家声,也是不管走多远,也要记得家。她希望男孩的心里一定要有家,而女孩的内心一定要内心广大 。             

            不论是张武龄,还是像李叔同那样从容淡定的活了一辈子的大师,修炼一颗心,决定做一些事情的,真的是心境与心态。最后说了这么多,我只想说请不要以“爱”之名捆绑道德,真正的道德是潜移默化的会影响一个人,而我们能做的也只有莫忘初心,不是吗?

    请不要以“爱”之名捆绑道德

                                            作者: 素善    2017.8.4

                                    原创作品  本文仅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请不要以“爱”之名捆绑道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gqb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