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那时候的小学是五年制的,但上学晚,我14岁才上初中。
初中前二年我就在村里的中学上的,第三年才去镇上的中学读书。
那时已经是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了。爸爸妈妈白天去队办厂上班,早上晚上就在责任田里忙碌,天天开早工晚工,没有好好休息。
村里的初中离我家很近,就在我们生产队隔壁。那时我要负责家里的猪食,家里养了个老母猪,又生了一窝小猪,每天要用大锅子在煤炉上烧一大锅猪食,我经常上学前都准备好食材,放在炉子上烧,等到课间十分钟,我飞快地跑回家关好煤炉,把猪食凉一下,再回去上课。中午吃饭时我就再回家喂给猪吃。
那时小猪养到三个月就可以摇船出去卖了,而一头大肉猪要养大半年才能卖。好在用猪草水葫芦喂猪不用本钱,养猪就成了全年生活开支的盼望。
人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猪的身上,肉猪卖掉了,还掉苗猪的钱,那时,除了到集镇上买猪,必须付清现钱,乡里乡亲或生产队有老母猪生了小猪的,先欠着苗猪的钱,都很通情达理。多余的钱就可以生活开支了,猪靠草长大,这个草全靠的是小孩,大人的农田活,已经是披星戴月了。
从懂事起,割草喂猪做家务就是我的任务了。稻田里的稻一收割完,田埂上的草特别茂盛,这草割起来特别省力,猪也特别喜欢吃,但必须抢,稻子一割完,小孩子们就得抢占田梗。背上竹框和镰刀一直要割到天黑才背回家。
小猪从六七斤左右捉回来,最多不会超过十斤,一般养上半年才100到115斤左右,很少有人养到超过120斤的。因为超过120斤,增加的重量却增加不了几个钱,猪的食量反而大增,成本就越高了,所以能早点卖就尽量早点卖。
记得小时候,要卖猪时父亲总是半夜就起来烧水拌猪食,12点左右喂了一顿,两三点喂了一顿,天蒙蒙亮喂了一顿,这样多喂二顿就可以增加毛重,肚子滚圆滚圆也好看。有的猪吃了睡,睡了吃就容易长肉,有的猪就不吃了不睡经常捯圈,没事时老是用嘴巴拱泥巴,拱得猪圈像麦垄。父亲就找了根铅丝做友圈,穿在猪鼻子上,这样一拱它就疼,就再也不拱了。吃了睡睡了吃就长膘了。
那时候的猪圈都是比较简陋的矮房子,里面还漏风。猪圈大部分是泥地,除了猪睡觉的角落是干燥的,其余地方是落不下脚的。猪睡觉的地方,以少量的稻草柴垫窝后,一般半个多月,要把满是猪臊气的柴拿出来晒一下,或换上新的稻草。拉粪的地方,每周一次要撒一些零碎的干燥稻草和细碎的泥土垫圈,懒一点人家的猪圈往往像个污泥塘。白猪,滚成了白底黑花。猪灰在种秧前要挑到田间,撒到稻田里,是很好的肥料。
每当卖掉猪的那天,父亲总会带回一斤肋条肉回家,我们就可以开晕了。其余时间是极少买肉吃的。那肉的香味一条巷都能闻到,这一点也没夸张。
那时虽然家务比较繁重,但丝毫没影响我的学业。我的学习成绩还是蛮好的,还负责班里的许多杂事,象黑板报等,记得当时我还写过一首小诗“小草”被登在了黑板报上,班主任老师还特意来我们家访,然后写成文章在班级里宣读,要大家向我学习,弄得我倒难为情了。
那时初二结束也可以算毕业的,但要读初三的就需要去三里外的镇上去读了。这样一个村上就没有多少人了,近村的小伙伴们便成群结伙,一同步行上学回家,周一清早天蒙蒙亮,我们便带上书包,饭盒等出发了。每次不管天气如何恶劣,雷打不动、照样回家返校,冬天穿上棉袄踏着没膝的积雪、顶着刺骨的白毛风雪,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行,夏天穿着凉鞋,胶泥不断亲密鞋底,走几步就得用树枝把鞋底清理一下,否则拖不动、迈不开步,有时索性光脚走路来得爽快。遇到下雨天,没有雨衣雨伞,一块塑料布遮挡而已。
后来我们住校了,住的是大寝室,地面疙疙瘩瘩,床铺很简陋,根本就没有现在学生用的高低床,睡泥台通铺床,两排南北相向的对面铺,可以住二十多个孩子。最下面是草袋子,上面依次是毛毡、皮褥子和棉褥子,因为住宿人多,常规宽度的褥子是放不开的,要相互压叠,开学前家里专门为我擀了条二尺宽的垫子。人人有一个放干粮、咸菜和日用品的箱子,放在床边脚下,早晨起床后,把被褥卷起推到墙根。墙上钉了高低不一的钉子,用来挂书包、帽子。
房小人多,拥挤不堪,最后一个睡觉往往留下的空隙就很小了,因为睡觉占位问题发生争执的也不少。睡觉时把棉袄、棉裤和皮袄搭在被子上,有的夜里睡觉要穿厚一点,数九天的早晨,睡在门口的同学被子边上会结霜,为了暖和,俩个同学把被子摞在一起和合睡。
宿舍没卫生间,夜里只能去外面厕所。
寝室里有很多老鼠,干粮不能放在外面,要不放在箱子里,要不挂在墙上,夜里在床上跑来跑去,枕头常被老鼠咬破。
因为农村生活的劳累及苦寒,学子们渴望跳出农门。”好好读,考上了就可以穿皮鞋,坐办公室,不然就要穿草鞋,打赤脚了“,这是家长经常唠叨的话。
所以比起那些早早辍学的同学,我们能在公社中学上学已经很幸运,受恢复高考刺激,榜样就在眼前,大家学习热情高涨、发奋图强,为了挣脱修理地球的枷锁,大家一起熬过了春夏秋冬。
老师们更是使出浑身力量灌输知识,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全部拷贝给学生,“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深入人心。学校没有打印机,考试试卷、复习资料都是手工抄写和老师们刻腊版再手工推印,几乎没有收过资料费。
在比较困难的办学条件下,老师领着微薄的薪水,却创造了极大的价值,也许他们中有部分教学水平不是特别高,但都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他们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称号。
那个年代,那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拼命苦读,就是为了跳出农门吃上商品粮,改变自己甚至家族的命运。
初中中考填报志愿时,中师,中专,幼师是最有吸引力的,考上就相当于吃上商品粮了。
所以我报了幼师,中考成绩不错,也录取了,然后还要通过面试,面试最后,还需要在二个人中挑选一个人录取。没想到我没被录取,很是伤心,大家都为我可惜。后来据知情人透露,和我竞争的对手的叔叔当时是文教局局长,他们早走门路内定了。
没办法,我只能上高中继续求学了,老师们也鼓励我争取更好的前途。我从此背井离乡,踏进了我们县的重点高中学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