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过了人口的高速增长期。但问题是,学校非但没有变少,而且越来越多。这意味着,早晚有一天,竞争会倒过来。现在是几个学生竞争一所学校,而未来是几所学校争取一个学生。
到这一步,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这就是,假如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那么学生的学习动力从哪来?学校的目标又应该是什么?
注意,这个事可不仅仅关乎教育理想,这可是一个摆在教育面前的,实打实的挑战。
换句话说,未来的学校,将发生一个重要的转变。借用李希贵校长的话说,教育的目的,不是推轮子,而是撬动油门。也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说白了,就是让你成为一个对学习这件事,有体感、有激情、有方法的人。
例如广东省中山市迪茵中学,有一位语文老师,叫韩宜奋。她的语文课里有一个设计,就是带着学生每个学年,至少看60部电影。注意,这可不是为了培养兴趣爱好,而是来自韩宜奋老师的一个洞察。就是过去教学生做阅读理解,是因为过去的世界,是一个读字的世界。我们获取信息,主要就靠报纸、靠书籍、靠文字。但是,今天变了啊,今天是一个读图的世界。我们是直接通过画面获取信息的。而看电影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对画面有感受。看到一个场景,他马上就能读取出其中的信息。你看,这个学习方式,是不是既能激活内驱力,又能提升社会能力?
李希贵校长说,“既然动力在学生的内部,学校需要做的是什么?不是制定目标,而是提供工具。让学生有足够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意图。”
比如,十一学校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设定,叫绯闻葬礼。你看,青春期的孩子之间,难免传点小误会,算是打引号的绯闻吧。怎么处理?十一学校提供的工具,就是绯闻葬礼。给绯闻办一场葬礼,澄清传言,一切到此打住。
再比如,好多人都特别关注校园霸凌,但问题是,有时你也分不清,同学之间到底是打闹,还是已经构成了霸凌。十一学校就提供了一个工具,叫暂停键测试。也就是,当双方打闹的时候,一旦有一方做出暂停手势,另一方就必须无条件停下。假如停止,就算打闹。假如不停止,那么之前跟之后的所有行为,就视为霸凌。
当升学不再有压力,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什么?其中最关键的一个答案,就是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
——得到头条:240|一所学校,如何改写学生的“人生叙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