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6859/8f056fc1e3f8eda6.jpg)
和《岛上书店》一样,不算厚的一本书,又是陆陆续续读了一个多月。全都是碎片的时间,在北京的地铁上,在离开北京的火车上,在飞往布拉格的飞机上。真正在家里的时候,竟是没有时间读,不得已尝试了听书的方式,意料之外的,感觉还很棒。于是做饭的间隙听,接送小朋友的来回路上听,断断续续。最后,睡前腾出一个小时,终于读完,深夜里,有那么一个片段还让我落泪了。
故事的开头并不陌生,循规蹈矩一辈子的哈罗德只是出去寄一封信,但走着走着就成了一次想走就走的旅行;出发的原因也不陌生,那种相信着只要我坚持做完一件事情、另外一件事情就会变好的想法,大概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曾经历过,特别是在有关亲人的生老病死这些大事上;就连结局也是意料之中的,没有什么可改变的,但似乎有些东西从此不一样。
在这本小说里,行走的当下固然重要,但更吸引人的是那些过去发生的事情。阅读的过程中,三个问题一直盘旋在我的脑海里:哈罗德和奎妮之间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谊?哈罗德与妻子莫琳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还有哈罗德的儿子,戴维,他遭遇了什么?
作者真的是有耐心,伴随着哈罗德的行走,她把问题一个个抛出,然后再将答案一点一点地展开。哈罗德就这样行走在过去与当下,沿途是从南到北的英格兰土地,是无限渺远的天空,能在地面上投射出影子的云朵,原野上开放的花,随风摇摆的草,还有喧嚣的城市,各色路人,一个又一个他人的、又能与哈罗德想呼应的故事。
女作家的文笔非常优美,情感也细腻婉转,但又渲染的恰到好处,还透着那么一点点忧伤。最后,直到结局,答案最终抖落,与猜测并无二致,但真的摆到眼前,那些人生里的苦痛、意外、猜测、遗憾、还有有意无意的折磨,还是会让人动容。
特别是结局处的那几个章节,在哈罗德走完全程,了却心愿,现实却有些让他无力承受时,莫琳与哈罗德并肩坐在海边,说着过去与现在。那些对话,那些情感,那些场景的描述,特别让打动我。是的,就是读到这个章节,我落了几滴眼泪。
看那些遗憾:
我根本不该这样做的.....她是那么好的人....太不公平了.....
感受那些担心:
有些回忆很不容易,但大部分都很美。我很害怕。我怕有一天,或许很快,我 就会把它们弄丢,这一次永远都找不回来了。
昨天我连戴维的名字都想不起来了,我怎么可能忘记呢?我真受不了有一天我可能会看着你的脸,却不认识你了。
再体会那种无能为力,那一段有关人生的隐喻:
海浪依然前赴后继地投身于海岸,越推越高。带着这么大的能量,用尽精力,穿洋越海,载舟驶船,最后的结局就是成为她脚边的一团泡沫。
拿起这本书前,我本来只想读一段旅途的风景,没想到,却读了他人的一生;我本来八卦的想看哈罗德与奎妮之间究竟如何,但小说的重心与落脚点却是哈罗德与莫琳。那些过去与现在,所有的故事,有点沉重,有点忧伤。还好,作者也有着足够的善意,让我看到了重病到无识无感的奎妮的内心的美好与轻盈,也让哈罗德与莫琳在回忆起初次相见时场景而开怀大笑。是的,小说是在一片笑声中结束的,在那一刻,过去终于成全了当下,两者之间,终于没有了界限,行走在过去与当下的哈罗德,终于,完成了他的旅程。
![](https://img.haomeiwen.com/i126859/ad7f48aeec7e7e5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