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谁是最幸福的人

谁是最幸福的人

作者: 长恩在 | 来源:发表于2021-01-06 16:38 被阅读0次

                    第二十五章

                当中院里人回来了

        一般情况下,把家搬迁出去到别处安家落户的人,都不会返回原地的。可是,任何事情都不是那么绝对的,在无奈的情况下,还是可以返回故乡安家落户的,毕竟是老业故土,起码故去的先人们还在故乡的土地下面安息,人性化的也得怀念他们,返回故乡也是落叶归根,怀念古人的最起码的真实表现。

        不知是什么年代,什么潮流,在前庄当中院那部份人,由于什么原因离开了!他们所有的庄园都冷落了,好几处都已经塌陷,没法儿再住人,特别是大新庄已经没有窑洞的形象。看上去院子的南面有庄园,有窑洞,北面刚把崖面修好,还没有准备打窑洞,人就离开了这里。如今,周维学还住在当中院。

        当年,故乡的原风景不错吧!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庄东面的小梁梁上还有很多大榆树。行道里也有很多大榆树。前庄东北面,那个坡洼上还有好几棵大杏树,有两颗特别大的杏子树,它的主杆很粗,曾经村里的孩子们玩,玄灵、神栓、喜缠、延平四个手挽手也没有围住杏树的粗主杆。

        每年初春,这两棵大杏树,早早的穿上了白色的服装,与春雪比美,彼此谁更白,欣赏的人眼光是不同的,起码白雪在阳光下还能闪耀灵光。穿上白色服装的杏树,起码还能炫耀好长时间的白色美!人们习惯了它的那种炫耀,以不在乎那种新鲜。杏树不知什么时候脱掉了白色服装,换上了绿色服装,此时大地一片绿色,人们早已不易绿色而感到新鲜。

        再过一阵子,杏树的绿色服装下面隐藏着,馋人的果实。自从有了果实,杏树就不孤独了,甚至觉得有些怕,好多的枝条即将不属于杏树支配了。

          杏树身边常常有小朋友在陪伴。说来它们也很不讲道理,小朋友只是观望而已,没有人能享受上它的果实。再说了,也不是大杏树的错,而是小朋友太小了,无能力爬到大杏树的枝条上。果子没有熟,自然不愿意离开自己的母亲。小朋友只能仰面张望,口里的唾液逐渐多了起来,苦苦的待上一会儿,也就没有任何希望的离开了杏树。

        在后来不光是小朋友围在杏树的身边,有一部分青壮年也来到树下,甚至爬上了树冠每一个枝条上。他们在树上美美的吃上一顿,才用脚蹬,蹬上几下,这时候果实像下雨一般,噼里啪啦落到了地面上,小朋友们你争我抢,只有神拴抢的最多,因为他比其他小朋友大一些。看来无论何时强者总是占先。

        当年,当中院里的小朋友当然不会离开这里的,他们难道能舍得这两颗大杏树吗?那都是大人的主意。

        翻过梁梁往老坟湾望去,一路上都有大榆树、大杏树。走完这些大树占据的位置后,就到了另外一个小村庄,这个村庄叫做小新庄。

        小新庄也是当中院里人修建的村庄。小新庄坐落在周家湾北面最高的一座山的怀抱里,面向西座东。这座山雄伟。比东面顾新庄原头和南面的堡子山,还高出丈八尺。这个数据不准确,只是目测而已。自从盘古开天地以来,就有这座大山,前代人不知道把这座山称呼什么名字。

        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由于小新庄没有人住。这座大山周围的邻居村里人有政府的支持。把学校设在了小新庄,小新庄里有几孔窑洞,非常的大。小轿车开进去都能掉过头。从此小新庄就改名为周家湾学校。这座雄伟的山峰也沾了光。无论针对这座山的哪一个部分,人们给对方确定位置时,都称呼在学校梁上,至于东西南北坡,那是对方的需求了。

        后来学校搬迁到周家湾南面坡下的平地上。小新庄从此又改名了,人们称呼周家湾学校为老学校。这座大山从此也改变了称呼,叫老学校梁。这座雄伟的山峰。竟然以它怀抱里的村庄现代名而得名。从而可以证明人们的超前意识是多么的强烈。提高生活水平是那么的贪婪。

        一座大山和它周围的地貌没有吸引人的产物,自己也就默默的矗立在海平面上,连一个恰当的名号也得不到。

        当中庄院里的人终于回来了,舍不得他们的小新庄,而今的老学校,仍然住进了老学校。

        老学校的主人回来了,还招进来了一家冯姓的亲戚。从此,老学校又热闹起来,比当年当学校那会儿小朋友浪浪读书声还要好听!还要热闹!

        主人的名字叫周维恭,是个文化人,文化程度有多深也不大了解。人们称呼他老秀才。

          常常能听到老秀才唱秦腔戏,不知是忧愁还是高兴,总的来说秦腔曲子时刻不离口。老人们总结说:“女士们高兴了,无忧无虑了,口里总是唱着曲子,男士们痛苦、忧愁了才唱满口戏曲。”

        这个定义怎么下呢?老秀才一定是高兴的唱吧!回到了本乡古土不高兴才怪呢。也许生活无奈而回到了故乡。说不定是不自信的唱吧。只有了解了他,才能给他下正确的定义。

        冯家哥儿俩:冯士龙和冯士虎会拉板胡和二胡,几个人凑在一起就是一班戏,每当农闲下来,这个村庄就比其他村庄有文化气息。周家湾本村人都愿意去那里凑热闹。

        从老秀才的名字看。他们弟兄不少,至少也有四至五个人。古时候人起名字可有讲究了,同辈份都是联意取名或者是以字的同偏旁取名。中国有一句现成句子,是:“温良恭俭让。”老秀才名字占“恭”字,他取的名字是这句现成语的第三个字,看来他是中间派。后来跟老秀才聊天,知道他真有两个哥哥,两个弟弟(老四是堂弟)。那四个人以优异成绩,而过上了幸福生活。老秀才有文化,他不是名落孙三,而是他出生时没有把控好时间段。两位哥哥求学,更进一步的深造。家务活自然留给了老三,求学的机会自然少了,就更谈不上深造。有了他,在家里独当一面,两个弟弟自然又有了深造的机会。那哥儿四个自然有选择高水平生活的条件。

        老秀才没有在马庄那里住下来,看来他们当时居住的地方并没有周家湾好。

        老秀才回到周家湾只有六口人,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后来又生了三个儿子,现在有七个儿女。家里现在有九口人,在周家湾这个干旱山区住下来,生活水平自然是低下的。现在大家知道了,老秀才为什么要唱秦腔戏?

        老秀才喜欢喝罐罐茶。喝上几口茶。唱的更带劲儿了。冯家哥儿俩就赶过来配音,三个人自娱自乐!

        老秀才的长子周志平。他比妹妹周小平大三岁,比二妹妹小丽大五岁比弟弟周志立大八岁。姊妹们跟着父母亲回到周家湾,那个时候他才十二岁,妹妹九岁。姊妹四个也没有去学校念书。他和大妹妹能帮助父母干一些家务活,也能在农业上帮帮忙。干家务活那是强劳力了,干农活儿当然只是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帮父亲犁一上午地满可以的。妹妹帮妈妈干家务活,那也是没问题的。他们姊妹四个渐渐的长大了,生活水平也随之而改变。有劳力,生活水平自然会好的。可是他们姊妹四个随着年龄也能干一些主要的体力活。生活水平并没有提高多少,主要原因就是母亲隔两年就生一个小孩子。周志平十八岁那年,他们家里的人口增长到了九口人。仅靠农业生产是保障不了一家人的中等生活水平。

          为了生活水平提高,为了保卫祖国,周志平报名参加了解放军。这是一举两得的事儿,老秀才当然同意。

        周志平当兵的那年。老秀才又把第三个儿子过继给在甘肃省环县南湫乡戚㙘岘住家的堂弟周维新为儿。这一下家里少了两个吃饭的人,政府对军人家属也有特殊的照顾,老秀才家里人的生活水平相对提高了一些。

        两年后,周小平满18岁正到结婚年龄。就嫁给了甘肃省环县甜水乡邱滩村张家张世泰的长子张全生为妻。

        老秀才家现在家里吃饭的人回到了原来的六口人。生活水平还是没有提高多少,因为,女儿出嫁了减少了一个主要劳力。这一点老秀才没有算计好,他跟周志平当兵是两回事。

        周志平当兵走了,人虽然不在家,可是,等于劳力没有减少,因为政府给军人家属的照顾比周志平这个劳力挣的经济收入还要多。

        第三年周志平服役期满了,复原到周家湾,部队给他发的安家费,够他娶媳妇儿的彩礼钱。

          周志平娶的媳妇儿是邻村杨家湾子杨家的姑娘杨艳芳。杨家湾子距离周家湾也就是个1公里左右吧。

        周志平和杨艳芳童年时期就相识,彼此有好感。可是也没有恋爱的想法,他当兵走了以后,父亲托媒婆婆给他定的亲。他俩互相了解彼此,所以这门亲攀的很容易,不需要周志平回来,杨艳芳家里的人都了解周志平。周志平是个实实在在的年轻人,又当了几年兵,肯定会变得更好,所以家里人要的彩礼也不多,答应了这门亲事。

        当年,姑娘们都对军人特别感兴趣,要是当兵的他们都很满意,没有挑剔的一点儿意思。好几个小伙儿,包括邻居村的没有当兵之前找不着对象,当兵以后找对象特别容易,而且都是漂亮姑娘!有的姑娘本来有条件能找上军人对象。处于姑娘的局限性,没有主动权去追军人,也没有人给做媒婆儿,家里人甚至是父母亲不主动。比别人把自己看上的军人给抢走了,给家里主事人耍小孩子脾气。甚至发誓不嫁人,即是嫁了人也念一辈子后悔经!

        杨艳芳很幸运,与周志平的年龄相当,又是同辈人,周围邻居村里还没有比杨艳芳这么优越条件的姑娘。

        其实,杨艳芳跟周志平找对象也有一点点不合适。有个乡俗,本家的姑娘嫁出去,生的女儿,甚至下几代人生的女儿,都不能再嫁给娘家人。这样返回来再嫁给本家,叫做倒卖骨血,不合情理!

        杨艳芳的太祖奶奶是周家的姑娘,按照风俗习惯,杨艳芳就不能跟周志平找对象。可是他俩破格了。由于周志平是军人,所以,两家人忽略了这个规矩。有牵连的人都同意他们两个人结为夫妻!

        杨艳芳被老秀才请媒婆定为儿媳妇,她心里相当高兴。日思夜盼周志平赶快回来。所以,周志平复原回来两个月后,他俩就举行了婚礼。

        老秀才搭了平台,为儿子举行了婚礼仪式。一家人在一起生活了两个月,老秀才让周志平和杨艳芳与大家分开过小日子去。现在家里仍然是六口人。生活水平少有些低下,不过也低的不明显。由于家里有老二周志立和二妹妹周小丽已经长大了,能帮父亲干一些农活。两个小弟弟周志熙和周志岳上学,周志熙上二年级,周志岳跟着混学前班。这时候家里的生活水平是中等水平。不缺吃,不缺喝,不缺穿戴。有冬衣,有夏衣,冬、夏都不缺衣服穿!

        周志平是阳历二月份结的婚,到年底就生了一个宝贝女儿。老秀才给孙女儿起了一个很新颖的名字——雪梅,很有寓意红梅傲雪,既坚强又美观,首先报春之物!老秀才很满意他的第三代孩子,第一个孩子就是女孩儿,会给他们这家人带来好运气!周志平家里现在有三口人,生活水平当然是中上。两个强劳力,生活水平不高上怎么能说得过去呢?

      老秀才庆幸自己把儿子另出去非常正确。要不然他还要多操三个人的心,家里不到一年功夫,就多了三个吃饭的。其实,老秀才把周志平另出去,有点早啦!因为两个强劳力一年创造多少利润呢?他们三个人能花费多少?

        周志平是个言听计从的人,任意父亲所为。他感觉父亲做的不到位,心里有些过意不去,所以老两口的衣服基本上是周志平给买!

        当周志平增加了一口人,这时候老秀才又减少了一口人。老秀才把二女儿周小丽又出嫁到田家畔自然田家。二女儿出嫁的地点不好。老秀才心里不放心。这桩婚姻老秀才本来就不同意,而是女儿自找对象。也只能依了女儿,勉强出嫁了。现在人口减少到五口人。劳力少了一个,但是生活水平没有怎么减。因为前两年他们家里也养了好多只羊。现在该到产生经济效益的时候了。

        二儿子周志立也到了结婚年龄了,老秀才加强饲养羊只,给二儿子周志立娶媳妇准备彩礼钱。

        家里五口人没有过上两年。三儿子又回来了。周维新不打算抱养儿子,因此就把周志甲给送回原地,交到老秀才的手里,这时候老秀家里仍然是六口人。既然三儿子回来了,也能放羊,就让它放家里这些羊吧!

        于是周志甲第二次改变了生活方式,就在家里放了羊。现在老秀才不怕人口增加,因为,羊越养越多,经济收入比较客观,加一两口人吃饭不是什么问题,生活水平低不了。周志熙和周志岳继续上学,没有影响他们的学习。

        周志立的媳妇娶了以后,大家在一起生活了两年,这才把周志立两口子另出去,也过自己的小日子。

        老三继续放羊,老四老五两个人上学。老四高中毕业以后,没有参加高考,周志岳也不再读书了。因为,老秀才有病了,部分资金给付了药费,家里的积蓄花完了,人的命也没救下,老秀才去世了,死不瞑目。

          现在家里就剩下四口人。三个儿子,一个老母亲。三儿子周志甲到一家煤矿上班。四儿子周志熙到村立中学上班,代毕业班数学,成绩优秀。如果家庭经济状况好,周志熙一定能够考到大学。

        五儿子周志岳陪伴母亲在家里干农活,还养那些羊。其实,周志岳也能够念成才,学习成绩相当好,是个聪明人!老秀才这一折腾,把点家底儿都给折腾光了,两个孩子的前途就这么给耽误了。

      老大周志平。几年前就去中宁承包水田。解脱了在周家湾饮水的困难,但是生活水平也不是多么高。供养两个孩子上学。

        儿子周建军上初中二年级,那年,暑假期里在一家工地上班,给自己挣学费。有一天,周建军的舅舅和周志熙两个人约好去周志平家做客。第二天早晨,舅舅替外甥周建军上班。中午,周建军和周志熙两个人到工地上给舅舅送中午饭。然后两个人顺着黄河边一边一边观察,有合适的小水坑,两个人打算洗澡,走了好一阵子,看见黄河边上有不大不小的一个湖泊,周建军高兴的立刻脱光衣服,纵身就跳进湖泊里。由于用力过猛跳到水里,底下有淤泥,周建军被泥给粘住了,过了几秒钟周志熙,发现周建军浮不出水面,他只脱了鞋,急忙跳进水里抢救,他也被淤泥粘住,两个人就这样白白的送了年轻的生命。

        周志平受到了特大的打击,没有任何精力去挣钱,后来,半身瘫痪,在亲朋好友的劝说下,自己努力锻炼,现在不光能自理,还能养羊。女儿出嫁后,老两口在政府的关怀下也把家搬到三山井村,自己还圈养几十个羊,生活水平达到了正常标准。

        老二周志立夫妻俩,另立家业,在周家湾待了有好几年时间,又回到了固原马庄。结果条件还是不如周家湾,在亲戚的帮助下,搬迁到卫州居民点居住,孩子们都长大了,能在外面打工,现在的日子也过得不错,生活达到高水平。

        老三周志甲,在煤矿上班。除了照顾母亲和五弟周志岳,一部分资金成家立业。生活水平达到了小康标准。

        周志岳陪伴母亲多年,母亲去世后,他才离开了周家湾。来到银川,在一家工厂上班。也成了家立了业。现在日子过得很不错,达到了小康水平。

        古人云:“好马不吃回头草!”老秀才也许怀念故去的人,虽然,回到故乡周家湾,不是说周家湾不好,也有优点的,土质好,气候很好,没有沙尘暴。就是没有地下水,如果有地下水,谁也不愿意离开周家湾。老秀才有点盲目了,应该过来了解好再搬家不迟,如果说他在马庄住的地方不好,应该搬到有水的地方,那该多好呀。幸亏他的儿子们都有出息,都有上进心,都有过光阴的一片耐心。要不是政府帮扶的话,这日子还真不好过。

        搬家也不容易,应该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做到搬家这一项工作。现在老秀才不在世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都过得很幸福,生活水平都达到了小康水平,都离开了周家湾,不缺水,不缺吃不缺穿,家里都有机动车。

      老秀才搬到周家湾,每年清明都能给故去的人扫扫墓,这也是一大好事情,也算积了德!

相关文章

  • 谁是最幸福的人

    恩高的景诚如画卷,其中景观大道最为引人。走在道上,不论来或去,都悠悠旷远,大概因为迎面的是清晰的淡蓝的高山吧。 多...

  • 谁是最幸福的人

    (十) 谁是最幸福的人 带奶奶去医院 周瑆和赵娟娟动员了几天,奶奶才同意去银...

  • 谁是最幸福的人

    (十一)谁是最幸福的人 (1) 缺 点 十一月份,赵娟娟放假了,继...

  • 谁是最幸福的人

    (九)谁是最幸福的人 (1) 第二件新事 光顾着聊天了,饭,没有吃出感觉,一家人刚...

  • 谁是最幸福的人

    费尔巴哈说,人的第一责任是,使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了,也能使别人幸福。因为幸福的人,愿意在他自己周围,只看到幸福的...

  • 谁是最幸福的人

    (十六)谁是最幸福的人 (1) 助人生财。 周维旭红寺堡之旅。奠定了更高...

  • 谁是最幸福的人

    (八)谁是最幸福的人 (1) 旧传统。 妈妈做好了早餐。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原本...

  • 谁是最幸福的人

    (十四)谁是最幸福的人 (1) 去北京打拼。 过完年,周瑆和杨德志弟兄二人...

  • 谁是最幸福的人

    (十五)谁是最幸福的人 (1) 穷的力量 周维旭上高中的时候,妈妈的病就已经...

  • 谁是最幸福的人

    (十二)谁是最幸福的人 在华西打工 周瑆把搬来的东西放到该放的位置上,帮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谁是最幸福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gxi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