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要点
了解东西方对领导力的不同认识
解读精华
什么是领导力
领导力作为一门课程,是一定能在教室里学会的,因为领导力的核心是一系列的工具。
一、东西方对领导力的不同认知
1、东方认为领导力是一种天赋,后天难以习得
中国人普遍认为,领导力是一种天赋,是靠打拼、靠摸索的,靠的是我们的个人感受和外界的锻 炼。中国企业,培养领导者的步骤是这样:先把人放到基层锻炼,然后调到各个部门带,最后带到领导 自己身边干个三五年才算修炼成功。
但是,现在人员流动性特别高,领导人才很容易被猎头挖走。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副总裁离职, 一个公司会倒闭。因为他们会带走一大批人才,给公司带来不可逆的损失。
为什么被挖走的领导人才不需要重头开始就能做的很好,就是因为领导力是可复制的,而领导力 是一定有工具可循的。
案例:孔子教学法
我们中国人都会受到孔夫子的影响。孔子弟子三千,却只有七十二贤人,在《论语》中被提名的有 二十二个人,而最后能够坐在庙里边,跟孔子一块吃冷肉的更是只有十哲。这组数字也说明什么?
孔子的学生成材率不高,转化率低。
(孔夫子讲学)
孔子的教育理念之一是“因材施教”,优秀的学生跟他周游列国,其他资质平平的就会被统治者采 取“愚民”政策,从事农业劳动。在农耕社会,结构层级稳定,少量聪明人就足以管理其他大量的老 实巴交的农民了。
中国古典哲学带来的这种挑人的策略,优点特别突出,因为它一直使得我们的GDP在鸦片战争以 前保持全球第一2000多年。
鸦片战争以后,情况跟以前不同,因为中国受到了西方工业文明的严重冲击。现在明显好转了,但 是现代中国仍然是崇尚聪明人的社会,组织会把所有的风险都建立在对个人能力的依赖之上,这 使得组织的风险变得更大。
2、西方认为领导力是一系列工具
政治经济学里讲,工业社会的前提是分工合作。一旦有了分工合作,每个人的素质都变得非常重要, 人才结构大大改变。现在人们喜欢买原装进口的商品,是因为他们相信,这些商品每一道工序都是 可靠的。
案例:柏拉图教学法
柏拉图的教学方法和孔子很不一样,是运用逻辑。有一次,他的学生问他:“什么是人?” 他说:“人是无毛的两腿动物。”
学生找来一只鸡,把这个鸡的毛全部扒光问老师说:“老师你看,根据您的定义这就是人。”
很明显这个答案是不对的。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是,学生不需要很聪明,只需要按照大前提、 小前提、结论这样的三段论去逻辑推理就可以了。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
所以西方人做任何事情都会做成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工厂里会运用六西格玛原理把安全系 数提到最高、次品率降到最低等等。
六西格玛原理的步骤是:第一步发现问题、第二步分析问题、第三步解决问题、第四步反馈。
知识小贴士:六西格玛是一种改善企业质量流程管理的技术,以“零缺陷”的完美商业追求,带动 质量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最终实现财务成效的提升与企业竞争力的突破。
这就是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一个根本的差距。我们太过于依赖个别能干的聪明人,所以我们组织 的力量就很难发挥出来。而西方人的特点是,把所有东西都做成标准化,做成第一步、第二步、第 三步,这样一来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3、总结
中国人认为,领导力是不可琢磨的,是一种感觉、气质,是基因里带来的或锻炼出来的。相反,西 方人则认为,领导力是一系列的工具。
有些领导抱怨员工缺乏执行力,会请老师给员工上执行力的课。老师讲完课,员工就像打了鸡血 一样,但是只能坚持两个礼拜,然后又慢慢恢复原状。
在西方的管理体系中,没有执行力的概念。因为员工的执行力等于领导的领导力,员工缺乏执行 力多半是因为领导缺乏领导力。
案例:布置工作说5遍
日本的大公司给员工布置工作,会讲五遍。 第一遍,告诉员工需要做什么。 第二遍,让员工重复一遍。 第三遍,让员工分析这个事儿的目的。 第四遍,让员工分析如果遇到意外怎么办。 第五遍,问对这件事儿员工自己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相反,中国的领导经常骂员工。“这事儿是我让你干的吗?”“给你布置的工作三天都没信儿, 死哪儿去了?”“啥事儿都问我,要你干啥?”“你问过我吗?这事儿你敢自己定!”“不要让 我再说第二遍!”这些话在中国的很多公司里屡见不鲜,这都是没有领导力的表现。
西方认为领导力核心是一系列的工具。会运用表扬与批评、学会倾听、创新、授权等这些工具来 提升工作效率。
简而言之,东方认为领导力是天生的,不可复制的,是一种依靠能人的文化。西方认为领导力是可 以复制的,是一系列的工具。
课时小结:
领导力是什么?东方人认为领导力是天生的,不可复制的,是一种依靠能人的文化;而西方人认为 领导力是可以复制的,是一系列的工具。当今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个人的能力都会被放大,对员工的 管理变得越来越难。新的时代下,领导力新的解决方案是运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组织管理。
课时要点:
1.领导力并非天生的,而是一种人人都能学会的能力。
可复制的领导力可以通过倾听,反馈,目标设定,时间管理等一系列工具和方法习得。
2.东西方教育方式的根本区别:
1)东方追求「能人」文化,追求「个别人」的修养提升;典型案例:孔子教学法
2)西方追求「标准」,通过工具和方法,让所有人都争取做到80分;典型案例:苏格拉底教学法
3.给员工布置工作要说5遍:(非常重要)
第一遍:告诉员工需要做什么
第二遍:让员工重复一遍
第三遍:告诉员工我们做这件事儿的目的是什么
第四遍:让员工分析如果遇到意外怎么办
第五遍:问对这件事儿员工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补充:需要注意的五大因素
①你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②完成任务的时间节点,你希望任务在什么时间阶段需要完成
③工作任务的分配,要保证每项任务都有负责人,需要明确指出每个人的分工
④需要清楚的告知,此项任务的可用资源
⑤如果涉及成本的话,需要告诉他成本控制的范围
如果是一名正在接受上级任务的员工,这个方法也适用
具体接收任务的5个步骤
第一步:倾听领导布置的任务内容,明确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完成任务的时间节点及进度,任务的分配负责分工,任务对应所需用的资源。另外,如果涉及到成本,需要确认控制成本的范围;
第二步:重复领导布置的任务内容,确保对任务内容的理解没有偏差。
第三步:明确做此任务的目的,让自己更加有更明确的方向感。
第四步:设想遇到意外情况时,具体相关的权责边界,向领导请示。比如在任务遇到较大困难才能完成的时候,需要知道自己哪些可以自己做主哪些需要请示领导后再定夺,以便可以更好地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五步: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以提高保证完成任务内容的效率。
推荐阅读:
1.萨利姆·伊斯梅尔《指数型组织》
2.罗伯特·史蒂文·卡普兰《哈佛商学院最受欢迎的领导课》
3.里德霍夫曼/本·卡斯诺查/克里斯叶叶《联盟》


东西方人的差异







管理能力测评结果

测评的第七项,员工的过错都是管理不善导致的,有26%的研友对此表示不认同,我也特别理解我们一些管理者心中的委屈[流泪],明明是员工不求上进不努力,我已经讲的很清楚了,可是员工就是不明白我有什么办法呢,同时,也看到有73%的研友对此表示了认同,在我们的课程当中,有一句金句叫做员工的执行力就等于领导者的领导力,我们也学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落地的工具,叫做布置工作说五遍,原来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员工执行的结果更接近我们想要的,正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助人,员工有些错误,真的是我们管理不善所导致的。

在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管理者的眼中有近60%的员工是力求上进的,其实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梦想,如何才能点燃员工值得每位管理者去思考,如何通过宏大的愿景能够吸引到员工,如何通过清晰的规则让员工能够自愿参与,如何通过及时的反馈,让员工就像爱上打游戏一样爱上工作,所以在游戏改变领导力这个章节当中,樊登老师会带领大家走进很多游戏的场景,给我们揭秘如何让员工爱上工作。

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大部分的研友在工作当中更多的是管事,而只有很少的时间在管人,那么作为一名管理者来讲,你更多的时间在理事,有没有发现你的工作越来越忙?我们的工作就像救火队员一样,更多的是在做一些重要而且很紧急的事情,而管人的时间越来越少,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让我们没有时间去做一些重要但是不太紧急的事情。那么如何破解呢?在下周的管理者角色这一章节,我们会为大家详细讲解时间管理的奥秘,我相信当你听到这个章节的课程的时候,你的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在测评当中,我们看到大部分的管理者都知道培养员工成长是自己的责任,但同时也有很多人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培养员工,我想这也是大家来学习可复制的领导力的目的,在我们的课程当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通过放大公开象限来获得团队的尊重和信任,如何通过反馈来塑造员工行为,如何通过倾听来了解员工的心声,如何去做一个绩效面谈?相信通过21天的学习,能够掌握带领团队的一些科学的方法,以及管人管心的真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