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蓑烟雨——《苏东坡传》书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门家族陪赤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门家族陪赤心

作者: 温雯二雅 | 来源:发表于2018-12-09 17:30 被阅读16次

    作者:蔡雅靖

        豪迈,乐观,动情,超然。这是我心中的苏东坡,一个真实的苏东坡。

        家庭传承与培养,不得不说,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能极大的影响一个人。因为,家庭是人格形成的母胎。

      “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者。”林语堂先生如是说。

    自始至终,苏东坡都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林语堂先生在章一时讲到: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则是由于他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二则是由于他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越之美。他的人品道德构成了他名气的骨干,他文章之美则构成他精神之美的骨肉。从我看来,在苏东坡的前半生中,培养他那卓越的文学智慧和那正义求实之心,正是父亲苏洵的文化培养以及成长环境所影响。后来入朝廷做官后,与百姓相处,去到各县当官在不同的环境中也拓宽了苏东坡的人生视野。民生各态让苏东坡更加坚定了以民为主的心。

    [一门父子陪赤子之心]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中,从苏东坡的出生写起。他的童年在眉山度过。苏轼六十余年的人生中,二十岁之前在家乡度过,是苏轼的童年、少年时期,也是其人生的重要成长、积累期。二十岁之后随父携弟出川应考,自此开始了其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一生。

    父亲:

    苏轼在六岁时开始入读私塾,完成童子业后因父亲苏洵在外游历而由母亲程氏继续教导。苏洵回家后,苏轼及其弟苏辙即跟随父亲读书了。苏洵一向坚持文章的淳朴风格,力戒当时所流行的华美糜丽的习气。所写的文章字里行间展现朴实。父亲的精神影响,对苏东坡文章风格的影响甚大。我相信苏洵如果写作也是坚持以文章的绚丽为主,必定也会将这一思想传授给苏东坡,那这样的话,后就不会有纯粹而雅正的文体出于苏东坡笔下了。

    再者从气氛培养而言,苏洵名落孙山后,回到苏洵身边担任教学的角色。在苏家,晚辈高声诵读经典,老辈倚床而听,父亲矫正儿子读音错误,长期培养文学素养。在那时,苏洵和苏辙在熟读经史,书法上已经有很大的成就了。苏洵的影响,苏轼在自己的创作中也十分注重独创性,甚至是开创性。苏轼在婉约词之外,大辟豪放词风,不但拓展了词的内容,还提升了词的格调。苏洵其独立思考的个性,远大的政治抱负、自成一家的思想皆为苏轼所继承。

    母亲:

    林语堂写到:苏母教苏轼读《后汉书》时,读到了《范滂传》,苏母为范滂母子不畏暴,为了正义而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深深地感动,不禁放下书来,喟然叹息。年幼的苏轼也深深被感动,他问母亲:“如果我长大后,跟范滂一样,不惜舍身就义,母亲会允许吗?”苏母肃然答道:“如果你能学范滂的样,难道我就不能做到像范滂的母亲一样吗?”

    而且程夫人心地仁慈,极厌杀生,也常常让自己的家人、儿女爱惜幼小的生命。而这样的性格,让苏东坡从小在心中就形成了善生这一观念,母亲亦常以古代志士勉励儿子。这使苏轼从小就树立了服膺儒家,经世济民的思想。苏母对于世事颇有见地,心地善良,又善持家,既贤又慧,堪称相夫教子的典范。可以说,没有这样一位优秀的母亲,就没有后来的苏轼、苏辙兄弟俩的辉煌。

    祖父:,祖父年轻时生的高大英俊,身体健壮,酒量极大,慷慨大方,是眉山的名人。苏轼的童年天天与祖父相处,祖父的生活方式、政治理想、言谈志趣、音容笑貌、都给苏轼极大的影响。

    苏序淡于功名,不拘礼节,经常携酒一坛与亲友村翁在村外的地头树下席地而坐饮酒取乐。苏东坡在后来讲到:“祖父公如此鄙视官场,旷疏放达、思想开放,唯有识之士方能识之”。苏轼幼年之时常随祖父出入道观,后来祖父又把他送进天庆观跟着道士上学,在祖父的影响熏陶之下,苏轼自幼爱读《庄子》,喜欢《道德经》。因此苏轼思想开放,善于融会贯通,所谓“少年读书时,就能把儒、释、道三家最好的品格和修养融到自己的修养当中”,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得不说,从精神和环境上,苏家所有的文学正气,,以及苏东坡身边的家长,的教育理念,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苏东坡,给他有非常良好射开放的成长环境,他们引导苏东坡,而不是封建得强制。正是这样的成长环境,苏洵才得以有后续的成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门家族陪赤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门家族陪赤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hdk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