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上午, 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关村管委会、长城战略咨询、中关村银行联合主办“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发布会。
《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显示:
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共164家、新晋62家,总估值6284亿美元。
榜单如下:
报告显示:2017年,因上市而毕业的独角兽有9家,分别是——
众安保险、IReader掌阅科技、趣分期、易鑫金融、融360、阅文集团、拍拍贷、分期乐、奇思科技。其中,互联网金融独角兽上市6家占比较大。
本榜单中确定的中国独角兽企业标准是:
①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
②成立时间不超过十年(2007年及之后成立);
③获得过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
④符合条件①②③,且企业估值超过(含)10亿美元的称为独角兽;
⑤符合条件①②③,且企业估值超过(含)100亿美元的称为超级独角兽。(估值以2017年12月31日前最新一轮融资为依据)
独角兽企业的分布
独角兽企业(unicorn company)是投资行业的术语,用来指代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非上市公司)。
独角兽企业一词最早是2013年由硅谷的一位风险投资人Aileen Lee在一篇科技媒体报道中提出,以神话动物来代表成功企业,以说明10亿美金以上企业的稀有性。
据胡润百富榜统计,大中华区有120家独角兽企业,估值总体超过3万亿人民币,分布在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互联网金融与服务、大数据等各个行业。独角兽企业多与互联网相关,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互联网与生活的融合,这类独角兽特点是基于互联网的生活性服务企业。如蚂蚁金服、滴滴出行、今日头条等。
第二类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因素与制造业的融合,这类企业有一些已经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小米、魅族等利用中国在智能手机制造上的优势,大疆、蔚来汽车分别在无人机、智能汽车等领域构建起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也是利用了其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优势。
第三类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科技等核心技术领域具备竞争优势的独角兽,在所处领域已经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实力,但还不为社会大众所熟知。
突破性技术和新商业模式
独角兽既然稀有,就必然不同于普通的企业。
它们往往以突破性的技术产品(高端制造),或者新颖的商业模式(互联网),来快速获得用户,实现指数型增长,成为所在领域的翘楚。
截至2018年2月底,全球独角兽俱乐部共有230家企业,总市值达到8019亿美元,其中有113家独角兽企业位于美国,占到全球独角兽企业总数的49% ,中国以62家独角兽企业紧跟其后。
现在全球市值最高的独角兽企业是Uber,Uber跟京东一样,虽然还处于亏损状态,但并不妨碍它是一家牛逼的公司,还有它的高估值。
因为它们都是未来公司,是面向未来,赢在未来。这样的企业注重的是成长性。
独角兽企业的特征
作为新物种,纵观独角兽企业,我们发现它们往往具有这些特征,成为中国独角兽前,你需要解决这几关键问题:
解决底层需求
底层需求,也就是我们的刚需,衣、食、住、行、社交、安全等等。
在独角兽企业里,无论是互联网金融、高端制造、云服务、出行、餐饮服务等,其最终目的主要是还是为了满足这些底层需求。
不同的行业和实现方式只是手段,很多独角兽企业创业之初的灵光来源,就是看到现实的这些底层需求,还有改进的空间。
轻资产
什么是轻资产模式?
说到这个,我们来看万达。
万达是“由重转轻”的典型例子,万达商业地产的主要产品是城市综合体,这种产品模式就是建设一个大型万达广场,旁边配套建设一些写字楼、商铺、住宅等,把配套物业进行销售,用销售产生的现金流投资持有的万达广场。这种模式叫重资产。
而轻资产则是在投资建设万达广场的项目中,全部资金由别人出,万达负责选址、设计、建造、招商和管理,所产生的租金收益万达与投资方按一定比例分成。这就是轻资产化。
中国处在一个行业快速升级和变迁的时代,与德国并不同。
德国有很多隐形冠军企业,它们可能存大都上百年了,在某个细分行领域一直占有优势地位,比较稳定。
反观中国的情况,由于中国强大的生产能力,在产能过剩、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重资产行业若没有比较高的技术水平,是很难有发展。
并且重资产行业因此本身的特质,很难兼备灵活性与创新性,一旦置办下资产,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业务的快速调整。
在工业时代,能源、铁路等重资产行业是宠儿,而在互联网时代,轻资产才是关键,生产也走向了智慧生产、精益生产和柔性生产。
对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可能已变为流量、入口和数据。
强网络效应
强网络效应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是指产品价值随购买这种产品及其兼容产品的消费者的数量增加而增加。
例如在电信系统中,当人们都不使用电话时, 安装电话是没有价值的, 而电话越普及, 安装电话的价值就越高。
当我们使用某种软件,使用的人越多,它的价值就越高,甚至成为我们日常的一部分,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我们也离不开它们。
在互联网、传媒、航空运输、金融等行业普遍存在网络效应。
例如像Uber和京东这样的企业,一旦建立起强大的网络,无论是用户网络,还是配送网络,就可以降低边际成本,利用网络从事其他多项业务,实现盈利。
超体验
如果面对的是最终端的用户,体验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近几年各类支付软件的兴起,很快就抢夺了用户入口,它们的成功就是体现在流程的优化上,给用户提供了便捷,省去了刷卡等一系列繁琐的程序。
从技术上看,它们并没有本质的创新之处,但从用户体验,还有流程的简化和便捷方便来看,则是有不少的进步,所以能俘获和吸引大量用户。
高效率
从经济学来看,无论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是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最终都要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就是效率要提上来。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从本质上是带来了效率的提升。
大数据可以极大提高效率,做出更精准的分析和预测,避免无效劳动。人工智能本质上是强化人类的某项能力,辅助人类去更专业和更高效地去做某项工作,人工智能还可以承担一部分对人类来说比较乏味的工作,未来的人工智能还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它对人类的帮助会越来越大。
——————————————————
未来的公司都将是数据运营的公司,能否以新的体验,个性化的服务,获得大量的用户和数据,将最终决定一家公司的成败。
作为新物种的独角兽企业有着跟一般企业明显不同的基因,以新的技术和新商业模式为基点,有着鲜明的特征。
一些成长最快的独角兽企业,只用了2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做到行业前列。
在经济增速下滑、实体经济不振的今天,它们是新经济的增长动力。
创业者和企业管理者,透过它们,我们可以看到新生企业的增长动力究竟是什么,对不同的企业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