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电影微信群组织过一次线下观影会,主题是俄罗斯电影《回归》。活动结束后,马上就有群友写出了影评。我由于无法到现场,迟了几天才找到该片。阴差阳错地,还看了一部西班牙同名电影《回归》,同样也是一部有很多拥趸的优秀影片。
这里单说俄罗斯影片《回归》。
在群里经各路电影大咖指引,接触了几部俄罗斯电影。深感其与好莱坞,与欧洲其他国家的电影有着完全不同的风格。这种风格就像这个国家的土地和人民一样,广袤无边,深沉久远,饱受磨难,坚韧不屈。
俄罗斯电影就像一个身长挺拔、体型健壮的西伯利亚汉子,力量感十足。他可以简单,也可以宏大,但绝不婆婆妈妈。他拥有丰沛细腻的感情,清澈有力的目光。这目光可以直抵内心深处,洞悉人性善恶,历史起伏。
《回归》的情节很简单。一个离家12载的父亲回来了。为了补偿丢失多年的父子亲情,母亲放手让父子三人结伴进行一次旅行。
旅行一开始,我就发现不对劲儿。父亲12年未曾谋面(据说是在军方供职,工作需要),父亲和两个儿子之间完全是陌生人。哥哥安德烈性格比较柔弱,逆来顺受。可弟弟伊万则性格倔强,叛逆十足,对这个突然出现的陌生男人,始终无法自然称之“爸爸”。父亲对此不能忍受,威逼呵斥下,伊万才艰难挤出“爸爸”二字。
旅途中一次关于吃饭的问题,父子三人的性格矛盾显露无疑。伊万很早就喊饿了。但他们没找到吃饭的地方,也因为父亲接到命令,改变了行程。安德烈被要求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去找饭店。找到饭店后被父亲认为贪玩误了时间,不容解释就开打。伊万为此拒绝吃饭,安德烈则向父亲解释伊万太倔,不用理他。
相似的事情在整个旅程中屡屡出现,包括伊万在倾盆大雨时被赶下车。
父亲想弥补亲情,却用自己职业军人的办法来对待两个未成年的儿子,简单粗暴,没有余地。父亲对待自己血缘上的儿子,认为应该用父亲的权威来对待他们。但儿子对父亲的感情则建立在漫长的日常相处之中。面对突如而至的母亲口中的所谓“父亲”,对于正处于叛逆期的儿子来说,这就是一个陌生人,一个冰冷粗暴、蛮不讲理的陌生人。
矛盾终于激化。由于兄弟俩贪玩,太渴望钓到一条大鱼,比父亲规定的时间回来晚了几个小时,父亲大怒,对着哥哥劈头盖脸扇着耳光,根本不容兄弟俩说一句话。伊万忍无可忍,跑上瞭望塔,并堵上通道。父亲真的害怕了,怕伊万出意外,紧跟着上塔,不料自己却失足坠落。
兄弟俩对于12年后才出现的父亲,也曾隐隐地担心错过这次,下次见到父亲会不会又是一个12年之后。如今不会了。父亲永远失去了。这样的结局对电影前半部分的一句话简直就是无情的嘲讽。
父亲途中接到电话,因为工作要增加行程时间。伊万怕母亲担心。哥哥却说:“妈妈知道我们跟着爸爸,肯定会很安全的。”这位妈妈也真是放心,只知道父子关系是安全的。但父子关系如果笼罩在感情上的陌生人之间,会有多少意外发生。不过也可能母亲即使不放心,在父亲简单粗暴的决断下,也不容她有其他想法。
父亲的死让兄弟俩完全变了。哥哥变得坚强果断,沉着稳重,一丝不苟。弟弟则完全被吓傻了,慌乱不知所措。面对随着小船缓缓下沉的父亲,只有凄厉地喊一声“爸爸”,响彻天际。
兄弟俩一瞬间长大了。但这长大的代价何其惨痛。
电影大咖们除了电影讲述的故事本身,还指出这部电影浓重的政治意味,如电影上映时正是苏联解体12年,父亲开的车子是红色的,车辆号牌以91开头等都有特殊的象征意味。还能把电影音乐、氛围、节奏等诸多电影元素,分析得头头是道。
作为一个刚开始看电影的人,我无法体会更多,只能简单从电影的故事情节出发,写出自己的感受。简单粗暴的做事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快刀斩乱麻,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在感情方面,爱情、亲情、友情,简单粗暴真不合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