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怀疑自己究竟能否拥有理想中的生活。他们不清楚自己的未来在何方,也不知道身处困境时该如何应对。他们自己并不是一个创新者,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成功与幸福似乎只是个遥远的梦。同时,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多数正式的教育机构都忽视了创新方面的训练,对于大多数问题,书本上似乎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在本书中,齐莉格教授旨在用严格且可复制的模式来定义、学习、教授、练习相关的创新与创业的技能。创新力与创业精神都是蕴藏着巨大能量的工具,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工具积累资源,进行改变以及大胆创业,创造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精华
先来看看第一个重点内容,怎样提出好创意。好的创意不会凭空产生,需要积极地投入、独特的视角和大胆的设想来发现、挖掘和强化。
积极的投入,是指要沉浸在生活中,在看似平常的生活中寻找创意的来源。要知道,对一个人、一份职业或者一个问题来说,你接触的越多,投入的热情越多,找到方法和机遇的可能性就越高。比如著名的移动拼车平台“来福车”的创立过程,就是创立者罗根·格林在非洲津巴布韦旅行度假时激发的灵感。他注意到当地的出租汽车司机会在拥堵的路上沿途拉客,有时候一辆小轿车竟然能塞下十个人。罗根就把这个情况和美国的生活进行了对比,美国的出租车通常搭载一位乘客,而路上却挤满了等车的人。基于在非洲马路上的观察,罗根就开始了拼车生意的创业,最终成就了著名的“来福车”移动拼车平台。
当然,仅仅投入到生活中是不够的。俗话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因为在体验世界的过程中,你会无意识地使用已经形成的思维模式来看待问题,让很多机遇擦肩而过。这时候,就需要重新定义问题。重新定义问题的方法有三个,分别是切换思维模式、把问题当做机遇以及开发大脑的 “侏儒适应性”。
先来看第一个方法,切换思维模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框架,比如听歌的时候,虽然并不能完全听清楚歌词是什么,但你会用自己的思维框架来补充完整,这种现象被叫做“空耳”。也就是说,你听到的内容,实际上是由听到的信息碎片和自己希望听到的信息组合而成的。认识到这一点后,你就要主动改变视角或框架,对思维方式进行调整,重新定义每件事情。调整的方法很简单,只要改变自己的看法即可。比如设计师毛利齐奥离婚后,就把电脑开机密码改成了原谅她。这个简单的举动,不断提醒他的要学会原谅,结果这个简单的行动改变了他对前妻的看法。因此,小到电脑密码,大到人生事业,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重新定义。
重新定义问题的第二个方法是把问题当做机遇。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有这样一句名言,危机是最不该浪费的东西。的确,危机是一座宝藏,重新定义危机,就能够化危机为机遇,从山穷水尽走到柳暗花明。1982年泰诺药业被人陷害,公司生产的泰诺止痛胶囊中的药粉被替换成氰化物,导致7人死亡。泰诺药业立即召回了市面上的所有泰诺止痛胶囊,并推出了全新的带有防破坏装置的药品密封包装,不但躲过了知名的危机,甚至还增强了它的品牌信誉。这种在药瓶颈部加配塑料密封圈,药瓶口用锡箔封住的密封包装,直到现在依然广泛运用。所以,危机会给你提供一个反思一切的机遇,只要改变对危机的看法,重新定义危机,就能够找到更多以往从没有走过的路。
要重新定义问题的第三个方法就是学会开发大脑的 “侏儒适应性”。侏儒适应性是指大脑用进废退的可塑性。比如说,如果有人失去了视力,处理视觉的大脑区域就会急剧萎缩,而处理听觉信息的脑区就会相应增大。这种变化的出现说明一点,那就是大脑能够根据身体的需要而改变,证明了从生理的角度完全可以改变思维。要开发大脑的这种“侏儒适应性”,作者开设了一门称为“工程创新学”的课程,采取VR技术,通过虚拟现实头戴设备和耳机,创造虚拟体验,让学生挑战惯性思维、重构问题情境。有一次,学生们体验了长鼻子卡通虚拟大象看待世界的经历,他们迅速学会了通过控制头部利用虚拟长鼻子推倒建筑或者扔皮球的技巧。之后,要求他们在真实世界中练习以新的方式看待旧的问题,结果学生们的思路被打开,想象出比以往更多的解决问题方案。
当你主动转换看待问题的视角,找到那些十分新颖的创意时,你还需要做的,就是确立一个明确的设想给你的创意插上翅膀。这个设想,就是对未来的展望。这种展望虽然是虚无缥缈的,但却能够在潜意识中调整自己的状态,帮助你推进创意变成现实。在心理学中这种方法被称为心理想象法。很多运动员都采用这种技术,为即将到来的比赛做准备。著名的高尔夫球选手泰格·伍兹从青少年时期就运用这种技术,在大脑中排练整个比赛过程,结果精确地设想出球的运动轨迹,从而在比赛中超常发挥。
除此之外,大胆地设想还能够让未来避免平庸。杰夫·贝佐斯在1995年创立亚马逊公司的时候,设想的就是一个业务覆盖全球的大企业,结果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司变成了世界顶级公司之一。
所以,对设想来说,定位的界限是由你自己决定的,完全受制于你的想象,无论是参加体育运动,还是运营一家公司,你的设想都决定了成就的大小。就像谷歌公司,如果只讲自己定位为一个在线搜索引擎的公司,它就永远不可能设计出无人驾驶汽车。
由此可见,好的创意并不是神来之笔,而是需要通过深度的投入、全新的视角和大胆的设想磨练出来的。但是,这仅仅停留在想法的阶段,想要让它变成现实,还需要再加把劲。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第二个重点内容:怎样把创意变成现实。
一旦创意形成,就需要想方设法,把它从虚幻的设想,变成真实的存在。对于这个转化的过程来说,反复实验和原型测试是必不可少的存在。
首先来看反复实验。创造源于想象,但是如果你只有一个幻想中的目标,而没有采取积极的实验去实现你的想法,那这个创意只能永远停留在想象当中。具体如何反复实验,我们可以看一个例子。
在戏剧、芭蕾以及古典音乐等领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缺少年轻观众,这造成了这些领域长期低迷。克利夫兰管弦乐队在传统艺术市场萎缩的危机下,视这个问题为他们的机遇。于是他们设想在2018年乐队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吸引一批年轻的听众。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成立了“未来听众中心”,与学龄前儿童到大学生这一年龄段的目标群体进行互动,招募了那些能够吸引年轻乐迷的“形象大使”,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他们还为学生发放了特制的优惠卡,在周五晚上开展小型音乐会,并在结束后举办派对吸引年轻人。通过各种举措他们把听众中的青少年占比由8%提升到了20%。
吸引年轻观众的创造性尝试没有就此止步。纽约的一家戏剧公司还在表演场景中设计了能让观众脱去鞋子躺在床上观看的表演模式。甚至还邀请听众在保持沉默的情况下,在舞台上自由穿梭,参观不同的房间,体验独一无二的沉浸感。正是勇于尝试不同的方案来分辨哪些方案有效、哪些方案无效,让从业公司从中找出了最具有价值的的解决途径,让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得以重新焕发光彩。
把创意转化为现实的另外一个做法,就是原型测试。这是谷歌公司的阿尔贝托·萨沃亚提出的,他把原型测试的过程解释为“先测试再投资”,目的是在最开始就弄清楚你的产品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也就是说,原型测试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过程,需要你在投入研发工作之前,制造出来,来测试研发方向是否正确,从而决定是否真的要开始投入这项产品的研发。特别是大多数的新方案都会以失败告终,所以你更有必要尽早开始测试,来确定是否找到正确的方向。
原型测试的实验方法有很多,这里介绍匹诺曹法和表面法。
匹诺曹法顾名思义,就是为你的方案制作一个“木头模型”,也就是制作一个廉价的替代品来测试效果。比如为了让青少年体验做父母的感觉,不需要招募一些婴儿作为实验对象,只需要让他们随身携带一个装有一枚生鸡蛋的篮子,让他们保证在一周的时间里让鸡蛋完好无损即可。这样既降低了实验成本,还避免了可能造成的伤害。
而表面法是指,你可以为一个还没有真正成型的产品或服务打广告,观察人们的反应,来测试它是否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关注。1999年,美国创意实验室的创始人比尔·格罗斯在电子商务还没有普及的时候,就开始尝试网上卖车。为了了解这个创意是否可行,他建立了一个卖车网站。这个网站除了卖车的广告,其他什么都没有。结果周三晚上网站上线,到了周四早上,就接到了4张订单。他们不得不关闭了网站,还在店里买了4辆汽车,赔本运送给了这四位顾客。通过这个测试,他认识到网络卖车是可行的,之后才开始真正设计这个网站并创办了一家新公司。
如果你的创意通过了原型测试,那么恭喜你,创业的大门已经向你敞开。但是,想要在模型变成产业,还有很多需要值得注意的地方。
接下来,我们来看今天的第三个重点内容:怎样把好的创意变成生意。
把一个想法变成生意,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不但需要创业者独具慧眼,还要具有突破资源限制的能力、激励他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坚韧不拔的专注力。
首先来看突破资源限制的能力。创业是一种高资源利用的活动,想要让想法变成生意,就必须充分调动周围所有的资源。提起资源,大多数人会想到的就是金钱。确实,金钱是必须的,但只有金钱却远远不够。在作者的课堂上,她让学生们罗列出自己所拥有的资源,结果发现,每个人都有很多自己没有注意到的资源,比如边界的互联网、手机、朋友和家人,以及良好的健康状态,等等。想要创业,就要深度挖掘这些资源,让这些资源为我所用,为实现目标发挥作用。一个生活在乌干达的索马里难民阿里,他几乎一无所有,但利用自己的知识组装了一个电子游戏机,用一个柴油发电机给它供电,然后把这台游戏机租给附近的难民玩,同样也能开始了自己的生意。五年后,阿里又利用出租游戏机的收益,开了一店铺,出售难民们所需要衣服、油漆、钉子等物品。阿里的成功正是源于对身边资源的有效利用。相比于条件贫瘠的阿里,你拥有的创业资源是无法想象的。
整合资源能够让你的事业快速起步,但想要有所建树,你还需要具备激励他人合作的能力。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你的团队,为你的事业投资、使用自己的产品、传播和你有关的信息。如果你的梦想和别人没有共鸣,或者无法让别人为你提供支持,那你的目标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激励他人能够为创业的延续提供动力,让创业变成可能。
那怎样才能激励他人来参与自己的事业,从而扩大影响范围呢?作者提供了几个有用的模型,我们重点来看看讲故事和鼓励参与。
首先来看故事。吸引有才能的人加入自己团队的有效方法,就是向对方讲述一个十分具有感召力的故事。作者认为,一个好的故事需要具备这几个特点。首先这个故事必须通俗易懂。其次,这个故事是可信的,这样才能调动听众的感情,吸引听众。最后,这个故事要易于传播。只有方便听众自己传播,故事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2014年夏天,由美国波士顿学院前棒球选手发起的冰桶挑战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故事。这个故事十分简单,也十分吸引眼球。参与只需要录制一段浇自己一头冰水的视频,然后发布到社交网络平台上,并指定3个人来接力这项行动。那些不愿意参与接力的人们必须向“渐冻症”协会捐献一笔资金用于科研。结果这项挑战成功吸引了数百万人参加,收到的捐款高达4180万美元。冰桶挑战之所以能够吸引众多人参加,就是因为这个故事足够简单、刺激,并且能够以短视频的形式快速传播。
那如何讲好故事呢?一个好的故事其实是有迹可循的。著名剧作家兼演员肯·亚当斯就提出一个简单的故事线结构,能够快速创造出有效的故事。
故事从“从前”开始介绍背景,然后用每一天开头,增加细节;用“突然有一天”来打破常规,然后在介绍后果,最后以“最终、从此以后”这样的字眼作为结局。
美国的卡拉健康公司就采用这种讲故事的结构来推销他们的可穿戴震颤治疗仪。这个故事是这样讲述的:从前,有800万美国人遭受着手部震颤症状的困扰。每一天患者连端起杯子喝水或者系扣子这样最简单的任务都难以完成。而有一天,卡拉健康公司研发了一种便宜的、可穿戴的治疗仪,使得原本需要进行的脑外科手术疗法被取代,很多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接收治疗。最终这种新治疗仪会成为手部震颤的标准疗法。从此以后,数百万人都可以远离手部震颤的折磨,过上轻松的生活。由此可见,你的故事要实现的关键目标,就是先和听众的热情产生共鸣,然后再为他们指出一条清晰的行动路径。
下面我们再看鼓励参与这个方法。这种方法的关键,就是学会表现自己的魅力。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人员的研究表明,他们可以在没有听过任何语言内容,仅仅依靠分析一个人的语调起伏和面部表情这两个魅力指标,就能预测这个人在协商、电话销售以及商业洽谈上的最终结果,其准确率高达87%。可见魅力在社交上的威力。
怎样才能表现自己的魅力呢?答案就是,学会关注别人。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要直视对方,给人一种重视和参与的感觉。然后尽可能地从肢体语言和眼神交流中传递出温暖,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情感。总的来说,一旦你投入注意,就能够通过锻炼自己的言行举止、面部表情来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
即便你整合了你身边的资源,也激励他人参与支持你的事业,创业之路也不会一帆风顺,你还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这时候,你必须秉持着一种奉献精神,付出足够的努力,坚定不移地专注于事业,来实现它。这就是坚韧不拔的专注力。那怎样才能保持专注呢?作者提供了垃圾压缩机和正念等方法。
垃圾压缩机是作者发明的方法。这是一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处理的工作方法。具体做法是,她把生活想象成一个垃圾压缩机,里面塞满了应该完成的任务。当创业的各种事情逐渐填满压缩机的时候,就要启动压缩机,进行处理。处理的方式有三种,丢掉一部分项目,送给别人和保留在自己的压缩机里。比如作者创办的“创业教育圆桌会议”,一开始在斯坦福大学举办,后来延伸到欧洲、亚洲、拉丁美洲以及中东。这时候,她的任务就已经非常满当了。于是,她就雇了一个同事,把国际会议的内容交给她来处理。这样,作者就可以集中精力,保持聚焦,全身心投入到创业中最重要的部分。总的来说,垃圾压缩机就是让你学会聚焦,集中精力做最重要的事情。
另外一个保持专注力的工具,就是正念。正念的精髓就在于活在当下,对自己当下的感觉、思想和情感进行专注的、无偏见的注意。在当今快节奏、互联网化的世界里,想要有意识地专注于某一件事是很困难的,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微信朋友圈总会干扰你,分散你的注意力。而以冥想、瑜伽等手段为主的正念,就能够让你排除杂念,保持专注。据统计,在任何领域处于顶尖水平的那些人,或多或少都是采用正念来保持工作专注的。
此外,还可以打造整洁的工作环境来减少分散注意力的东西,通过保证优质的睡眠让自己保持思维敏锐等等。总的来说,保持专注,就是要放弃一些不再重要的垃圾任务,保证思维和工作空间的整洁,从而让你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创业的计划中。也只有这样,想法才能从模型变成能够变现的产业。
讲完最后一个方面,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首先,要提出好的创意,需要积极的投入、独特的视角和大胆的设想。积极的投入,就是要沉浸在生活中,在看似平常的生活中寻找创意的来源;利用重构思维、危机转化以及开发大脑的“侏儒适应性”的方法,转换看待问题的视角,从而发现创意;找到创意后,还要有一个明确的设想,在潜意识中调整状态,帮助创意变成现实。
其次,要把创意变成现实,需要进行反复实验和原型测试。反复实验就是要勇于尝试不同的方案来分辨哪些方案有效、哪些方案无效,通过不断实验,找出那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原型测试是指在投入研发工作之前,制造出来原型,来测试研发方向是否正确,从而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匹诺曹法和表面法,是非常有效的原型测试方法。
最后,要把好的创意变成生意,还要具有突破资源限制的能力、激励他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坚韧不拔的专注力。要有效利用身边的资源,突破资源的限制;要通过讲故事和鼓励参与的方法,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合作;要通过垃圾压缩机和正念的方法,保持创业的专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