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去图书馆,在一排排书架上,偶然找到了这本书。之前很多公众号都推过这本书,只是当时正在读着几本书,就把这本书耽搁了,也就渐渐忘了。既然有缘,那就读读吧。
故事从哈罗德收到奎妮的一封告别信并亲自外出把回信投到离家最近的邮局开始,然后他产生徒步到贝里克探望奎妮的想法,最后以如约看望奎妮,重拾与莫琳的感情作尾。而本书作者蕾秋·乔伊斯正是想通过这一故事告诉我们:要真实地认清自己的内心,扫除世俗留下的尘埃。
书中写哈罗德刚开始徒步时是这样形容的“每走一步,小腿上的肌肉都扯一下,呼吸也越来越急促”,更写到他总是间间断断地回忆有关自己的童年,青年到成人结婚生子的历程。从书中不难看出白日间的徒步增添他的疲惫,回忆却让他更深刻地意识到自己过去的懦弱,而备受煎熬和痛苦,但他却一直坚持着走下去,以一种信仰地。
我想,像哈里德固执地徒步670英里到贝里克已不仅仅是他为了跟老朋友奎妮告别,更像是一场对自己内心的对话。
就像你在操场的红色跑道一步一步地跨出,然后一圈又一圈地绕着,其实你在跑步的时候,一边跟自己说要坚持下去,一边又在想着什么,或是音乐,或是对某些事的顿悟。哈里德亦然如此。肉体遭受着摧残,才让你的灵魂更清楚你是谁,你在干嘛。无论如何,此刻的自己才最接近自己的内心。
而只有一个人做一件事,才可能认识到自己的内心需求。在去往贝里克的路上,哈里德明白了,他童年时缺失的家庭温暖让他不知道怎样去扮演好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更或是一个真正的自我的角色,也因此让他和家人越走越远。
幸好幸好,顿悟过后的他选择重新开始,开始新的自我和新的生活。
他开始反省自我,也试图和妻子莫琳修复感情……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哈里德的徒步之旅被媒体过分渲染,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加入他的行列,如他所说,他做不出拒绝的行为。但他会想,或许“人多信仰大”但有时又觉得“现在他觉得离终点越来越远,又离起点越来越远”。
我很理解这种相互矛盾的想法,因为这一段文字正像在写我自己。现在正在读书阶段的我,总会希望能省省等人的时间,用更多时间去做题,看书,背单词……但是另一方面又觉得这样做没有安全感又太孤独,更显得不会社交。然后我总是等啊等啊,浪费了很多时间去等我那什么都没做完的同伴。
书中写到最后哈里德“脱下朝圣者的T恤,换上自己的旧衫”,孑然一身、浑身发抖、牙关牙关紧咬、握紧拳头倒在一个没有任何安慰的地方,一个被社会忽略的角落,想着无关紧要的自己,终于面对了一个“什么都不是”的自己。他终于不再强求自己使所有人都感到愉快,他学着做一个忠于自我的真正的他。
不敢夸下海口说我自己也会像哈里德一样勇敢地和其他于他无关或小小相关的人划清界限。但我想,至少我会调整和同伴的定位,遵循自己的内心为先,真的对自己没什么意义的事情尽量少做。到某一天,或许我就不再是总在意讨好其他人而忽视自己。
以书中的一段话结尾“你还以为走路是世上最简单的事情呢?只不过是把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但我一直很惊讶这些东西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实际上做起来有多困难。而吃,吃也是一样的,有一些人吃起东西来可困难了。说话也是,还有爱,这些东西都可以很难。”认识自己很简单,也很难。希望我们共勉,为更好的自己。
完结于贰零壹柒年零肆月零九日凌晨两點叁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