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出生之时,世界就已经在那儿了。对于已经存在的,人总是习惯性地/约定俗成地/潜移默化地/不假思索地接受它们是真的,从未想过要去质疑它们的真实性。
写这篇文章时,我真的看到并握着手上这支笔吗?或者,更准确说,我只是感觉到我正看到、握着这支笔?
因为光影的投射,我才看见它;若没有光,眼睛什么也看不到。准确说,我看到的只是光影在眼中投射的效果,而且因为距离的存在,这种效果总是具有延迟性。所以,我并未直接看到笔,或者我看到的并非笔本身。
因为大脑收到神经传回的关于指尖捏住笔头的硬实感的信号,我才知道自己握着笔;若大脑瘫痪,神经受阻,我还知道这是手,这个动作叫握,以及手里握着什么吗?
我可以用猫、狗、土称呼它也说不定,只要猫、狗、土和原来的笔一样,具有书写功能即可。
由此可见,笔只是与书写功能绑定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工具名称。名称无关紧要,可以任意变换,只要大家接受就行。但功能性呢,基本不会变吧。真的吗?
如果你的思维在“真的吗”之前停住了,恭喜你,中了约定俗成的圈套了。
约定俗成的一大危害就是:固化了思维,把人变成行走的僵尸。
如果你的笔和我的一样,是带扣帽的,至少我能想出的笔的其他功能就有五个:发簪、发卡、自卫武器、染料、书签。其他带录音、摄像、点火、黑客功能的就不谈了。
绕得有点远了,回到正题。你发现没有,人无法直接触及任何物体本身(这该是人的孤独感的终极来源)。人的五官所感知到的一切都笼罩着一层虚假的迷雾,都经过了一道信念/既定思维/约定俗成的过滤,物体本身的模样/真实性早被扭曲。
人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和回声的原理一样,感知欲望所返回的感知结果必定符合你的信仰,相当于你抛出了一种相信,返还给你的,不过是这种相信的回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