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文涛,一个虽不算家喻户晓的名字,但也还算得上是拥有数以万计的粉丝的成功的电视人。
我从1998年凤凰卫视中文台他主持的《锵锵三人行》节目起,就算是结识他。其实,用“结识”这个词是不准确的,严格意义上讲用“认识”都不合适。因为“认识”是从陌生到见面,并简单了解的意思;而“结识”是在此基础上还有非常满意,并想继续交往下去的意思。可我仍用“结识”一词,无非就是想表达我对窦哥的好感和认同。
到现在,《锵锵三人行》这节目也一直持续播出了近二十年,由于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和自己的工作、家庭等诸多因素,我并没有一集一集地追着看,但是若遥控器遥到了这节目,那我就一定会把它看完的。
一档谈话的节目持续时间这么长,受人喜欢甚至追捧,这一定是有说头的。我觉得窦哥节目的火爆,与他的节目话题的选择、请来的嘉宾,以及窦哥的主持风格息息相关。他选择的话题有热门,也有冷门,甚至偏门。请来的两位嘉宾要么学者,要么专家,不仅能说会道,而且还业务精通。说到窦哥的主持风格,除了他的知性形象深入人心之外,更多的是风趣幽默特质让人钦佩。当然他在处理敏感问题的本领更让人叫绝:点到为止的点拨触及,在灰色地带游刃有余,尽显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之能事。
直至前些年看过他的个人脱口秀节目《天天逗文涛》,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有了更多的认同甚至崇拜。整整追逐了一年,得知他要停播时,我顿感迷茫但又无助,甚是惋惜和失落。此节目不仅记录了他的生活,更透露了他生活的理念和处事方式,甚至让他的“三观”一览无遗。让人感到他既不是站在风口浪尖上的有抱负的人物,也不是苟且偷生得过且过之人,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不站不跪的蹲着的人。他的朋友有学问,他的家人很普通。他的学识很广泛,他的兴趣很高雅。他为生活奔波,却能收藏古董,他身边美女如云,却还是单身一个,他品尝过山珍海味,却还是喜欢手撕包菜……他过的是我们普通人既拥有但又向往的生活。
去年他主持的《圆桌派》一上线就得到了众多人的追捧,我竟然没有关注。这也就足以说明对于他数以万计的粉丝团体,我也只算一个编外粉丝罢了。在恶追了几集《圆桌派》后,我便有了码码字说些啥的冲动,尽管他不是我这种无名鼠辈可以品头论足的。
我与窦哥结识于《锵锵三人行》,着迷于《天天逗文涛》,恐怕要释怀于《圆桌派》了。窦哥在《锵锵三人行》的表现还真的是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且该节目是电视节目,禁忌较多,窦哥表现话不多且得体,欲言又止,回味悠长。可在《圆桌派》里窦哥的表现就不那么近人意了,我斗胆揣测一下,原因不外乎以下四点:其一,该节目是网络节目,禁忌比电视节目少太多了,他便口无遮拦,可大放厥词。其二,请来三位嘉宾的的确都是各路精英、行家里手,窦哥与他们相比,不敢说孤陋寡闻但的确逊色不少。其三,现在的窦哥似乎坐实了学富五车、才富八斗之名,有炫耀的资本,以致主动表达观点又此此被驳倒,其高大上的形象顿时消失。其四,向嘉宾提问,问的不够自然,俨然是个猥琐大叔了。让人想到了“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我只想说:窦哥,你还就是个主持人,而且是个不错的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守住自己的底线,坚守自己的操守,这才是你真正要做的。
当然,窦哥的完美形象不是我三言两语可以毁掉的。他有今天的影响力一定有他自身的原因:名校毕业,口若悬河,源于幼年时好学好问好思考的阅读和学习。他天生的敏感甚至敏锐,让他比常人更先捕捉到了新的角度和话题。他仰慕名人追随智者,有着善于倾听善于表达的特质,又有上天赋予的讨好巴结人的媚性,让他有了结识名人提升自己素养的机会。最最重要的一条,他的成功跟他的勤奋努力认真做人做事分不开的。
现在想来,窦哥进了凤凰卫视之后,除了《锵锵三人行》这档节目,其它的,比如主持的颁奖晚会、选美大赛、专题报道等等,特别是曾一度很火的《文涛拍案》我都不太喜欢。连他自己也说有人说从他嘴里说出的真实事件好像都不像真的,可见他的人格魅力还是有限的。但不管怎么说,他的谈话类节目做的还是有成功的,可以说他是幸运的,他能将自己的知识储备、性格特质以及兴趣爱好与工作事业完美地结合了起来。窦哥是个人奋斗的成功楷模,是草根逆袭成功人士,更是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中的一员。
我不再迷恋你,窦哥!
一一2017、4、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