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一个小朋友韦玮年龄大了,按规定就要离开孤儿院了,他整天愁眉苦脸怕离开了孤儿院外面的人瞧不起他。孤儿院的老爷爷知道了,就叫他到山涧里拿一块表面光滑的大约碗口大的石头回来拿到市场去卖,但是记住不管别人开出多少价都不卖。
韦玮按照老爷爷的吩咐到后山的溪涧里扛回一块他中意的大石头,拿到菜市场的门口蹲下前面放着石头。
第一天走过路过的市民们没有谁停下脚步来看石头一眼,韦玮晚上回来非常失望 地向老爷爷诉苦。
老爷爷没有安慰她,只是叫他第二天再去。
第二天韦玮一早就来到菜市场门口摆摊买石头,这天中午有一个中年男子好奇的俯下身子看了看石头,觉得石头很一般就摇摇头走了。
第三天,韦玮刚摆摊就有一个妇人蹲下身子拿起石头看了又看,不一会儿周围围了一圈人。最后妇人想用30块人民币买走,韦玮不说话只是摇了摇头。妇人当下石头,拿出50块人民币,又看了看石头摸了又摸最后放下石头挤开人群走了。
接着不停地有人拿起石头,看了又看摸了又摸,但是不管他们开出多少价,韦玮依然摇了摇头。
韦玮心中困惑:这是一块普通的山涧石头,难道他们不懂吗?还有老爷爷既然只叫我摆摊卖石头,又不让不让我卖掉呢?
晚上回来,韦玮直奔老爷爷的房间找到他,告诉他白天神奇的事情--今天竟然有人开价100块人民币要买石头,可他记住爷爷的话不能卖,因此没有卖。
第四天,有人出价到1500块人民币。
第五天,有人出价到5000块人民币。
第六天,有人出价到8000块人民币。
韦玮卖石头的事,开始成了人们议论的焦点,尽头巷尾,凡是有人聚在一起的都少不了议论那块神秘的石头。
本市的一位宝石收藏家,按耐不住内心的澎拜,第七天一大早就等下菜市场门口,焦急等待韦玮的出现。
第七天,韦玮刚出现在菜市场门口就聚集一大堆人,里三层外三层,收藏家拿起石头在手上摸了又摸,看了又看,大约1小时过去了,他才放下石头拍拍手,盯着韦玮到一口价三万块人民币。韦玮摇了摇头,收藏家歪头斜看韦玮又看看石头,两手插进裤袋转身,人群自觉地让来了一条路,他又回头说出“三万五”,韦玮依然摇了摇头,收藏家低头走了。
这件事成了爆炸性的新闻传的家喻户晓。好事者开始谣传这些天菜市场门口又一个男孩卖一块祖传的宝石,有人开价三万五块人民币都不卖。
第八天,石头升到八万块人民币。
第九天,石头升到十五万块人民币。
整个城市的大人小孩都在互相打听宝石的开价升到多少了,小男孩卖了没有?
第十天,石头升到三十万块人民币。韦玮依然摇了摇头不卖。
晚上回到孤儿院,老爷爷特意在大门口等韦玮,向韦玮了解第十天石头升到多少了。韦玮如实地回答。
老爷爷语重心长地说:“人先自贵,而人贵之!正如这块普通的石头,由于你的坚持第十天就飘升到三十万,其实明天你去卖,还会有人出得更多。”
……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来了简书的贝价来,是什么原因让贝价一掉再掉呢?这个问题值得简书的同仁们深思,找到了简书的明天会更好,若是找不到哈、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