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现已毕业,毕业于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本人在校期间,参加过一些学科竞赛,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由于自身能力、个人选择、学院政策等原因,参加比赛的经验仍然不足。但是,毕竟作为毕业后的打工仔,有所感悟,在此做如下总结:
1.创青春、挑战杯、互联网+
这类比赛分为省赛和国赛(好像有些是两年一届),是学院乃至学校的牌面,属于创新创业类的比赛,含金量高。当时个人并不热衷,感觉有点“虚”,挂靠学院院长和教授们的项目,所以学生涉及技术研发较少(极个别较优秀的除外),最多参与设备的调试;然后就是项目的包装、市场调研、撰写商业计划书、参与路演等,达到宣传产品的目的。主要训练参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素养。
特点:学院政策的大力支持,师资力量的调配,资金的支持。该比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参加比赛获奖难度取决于学校和团队的实力。省赛和国赛学校都会多次开设推进会,表现得非常重视。比赛获奖的含金量高,可以获得加分,争取奖学金,考研就业也有相当不错的加成。
劣势:欠缺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即软硬件的实践能力,少数同学存在“躺赢”的现象。
2.TI杯电子设计竞赛
这类比赛分为省赛和国赛,奇数年是国赛(一次比赛、二次评选),偶数年是省赛。电子设计竞赛需要选择指导老师,指导老师那如果有资源,比赛会相对轻松些,但比赛终究搞的是技术(分为电源类和控制类,难度大。电源类主要涉及电力电子拓扑,比如DC-DC,光伏MPPT控制,控制类主要是单片机控制外围模块,涉及模拟电路特性、图像识别、传感检测、运动控制等)。最后还要看个人的硬实力和团队的配合能力。本人大二那会,软硬件能力欠缺,错过国赛,而参与了下一年的省赛。不过由于疫情原因,竞赛推迟。在大四时,通过自身努力和团队配合,算是有幸捡了漏,获得不错的成绩。
特点:学院每年会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比赛的备赛。该比赛主要提高学生的软硬件水平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学院每年会有很多老师带电赛,比如於锋、秦岭、张堃、商亮亮等老师。同时,学校会组织校赛,使得学生适应电赛的节奏。该比赛含金量不亚于1中的赛事,竞赛获奖可以加分,获得国奖甚至有保研的机会。
劣势:参赛要求的技术门槛较高,获奖难度大,即获奖率较低;指导老师能力参差不齐(研究方向以及个人态度),有些压根不怎么指导,完全靠自己;团队里可能有不做事的,即使你能力突出,可能也会受到拖累,获不了奖。
3.数学建模比赛
这类比赛属于对于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模型的搭建与分析,通过Matlab等工具进行仿真验证与论述,最终提交论文1篇。虽然比赛的含金量高,个人也并不热衷。对于实际工程性问题,采用数学的思想进行建模分析,适用于本专业领域。但是建模比赛适合很多专业学生参赛,没有专业针对性。
特点:含金量较高,仅次于1三大赛事,基本各个专业都能参加。学院会组织数学建模阶段性培训,同时会有校赛,让学生们提前适应比赛节奏。暑期还会进行定期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建模水平和默契程度。当然,这个比赛不存在资金的支持,基本不用花钱。比赛4天左右,需要团队配合(建模思路分析、方案仿真验证、论文撰写等)。
劣势:欠缺对专业能力的培养,而且比赛参赛门槛较低,参赛获奖较为容易(不出意外,至少有省三),但是想获国奖较为困难。
4.恩智浦智能车比赛
这类比赛和电子设计竞赛一样,属于技术类比赛,难度也是较大的,参赛门槛较高。每年都会出相关的组别和对应的规则,要求参赛队伍(一般3人)制作符合要求的循迹智能车完成比赛要求。本人较为热衷此项赛事,但是奈何学院不够重视,实验室基础薄弱,即使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
特点:比赛含金量高,认可度高;竞赛周期性较长,至少半年的备赛时间(有些学校实验室甚至是一年);确保团队分工,机械、硬件、软件(包括算法)等需要合理分配给各个组员;能够培养学生的软硬件功底,考研、就业都有一定加成。
劣势:学院政策上不够重视,资金投入较少;实验室基础薄弱,没有师资力量,传承不是太好;校选拔赛需要和信科院、张謇学院竞争出线名额,508实验室不如e芯实验室,所以出线参加省赛的机会较少,能够省赛获奖的机会就更少了。
5.机器人比赛
这类赛事也分为省赛和国赛,但是含金量没有上面的比赛高。这类赛事主要由315机器人实验室参与,竞赛的组别较多,但是每年规则变化较少,允许使用前辈的硬件参加比赛。竞赛组别有窄足机器人、光电搬运、寻宝等,但是赛事含金量远比恩智浦低,每年都有很多组别获奖。
特点:315是学院最大的实验室,学院投入资金较大,有较强的师资力量,技术传承较好;每年比赛规则变化不大,可以用前辈的硬件来软件调试,获奖率较高;实验室规章制度较为严格。
劣势:少部分主力软硬件能力较强,大部分队员负责焊接和调参的工作,学不到真正的东西;大部分学生就是奔着获奖加分去的,所以存在混水的现象。
6.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此类偏科研一些,分为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当然,有些国家级的项目可以拿来参加1中的三大赛事。此类主要看指导老师的科研方向和项目申报书,项目期间会写一些专利,或者跟老师做一些研发工作。
特点:主要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专利期刊撰写能力等;保本校研有一定的加成作用。
劣势:项目周期较长,性价比不高;部分同学有混水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