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啸谷
本来这次想写写百年前的义和团运动,奈何本号刚刚起步,力量微薄,实在经不起折腾。
不过还想吐槽一句,这么严的言论控制实在和大国风范不符。
还是写些中规中矩的内容,希望能给读者带来点收获。
- 01 -
拖延在人类身上无处不在,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
编著了《莎士比亚集》的英国著名作家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说过一段话:
“我们一直推迟我们知道最终无法逃避的事情,这样的蠢行是一个普遍的人性弱点,它或多或少都盘踞在每个人的心灵之中”。
人类要想彻底告别拖延的弱点是不可能的,所以本文标题用了“减少”这个词。
- 02 -
拖延在很多时候是无意识但普遍存在的,我举几个例子:
大学图书馆和自习教室每到临近考试的一两周都人满为患,灯火通明,学生们把一学期要学的知识拖到了最后时刻,为了不挂科而奋力一搏。
职场白领们报考了一个资格证考试,临考了才发现书都没翻几页,于是彻底放弃不考或者只去考场熟悉下题型。考试的报名一年又一年重复着。
为什么很多人会把小病熬成大病,也同样是拖延在起作用。
工作中同事需要一个文件,哪怕这个文件不需要任何加工就在电脑桌面上躺着,也可能不会立即发过去。
拖延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无孔不入。
- 03-
如果从心理学角度深挖拖延的原因,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儿时的早期记忆,即人们对于自我完美的追求、对自身的盲目自信和对失败的恐惧。
我们总以为某件事自己可以很快解决,可以做的更好,还有大把的时间,所以我们不着急。
或者,这件事如果我现在做了,会不会面临危险,失败了怎么办,别人会怎么看我。
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拖延成了保护自己的盾牌,或者叫麻痹自己的毒药。
- 04 -
拖延的另一个原因是源于客观时间和主观时间的不平衡。
客观时间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钟表时间,比如每年都有7月16日,每天都是24小时。
主观时间指的是我们内心对时间的感知,比如有些时候我们觉得时光飞逝,有些时候觉得度日如年。
每个人对时间的感知都是不同的,轻视未来就是时间感知失去平衡的典型例子。
我们下决心要在23点睡觉,躺下后看眼手机的主观时间只需几秒钟,但点开了朋友圈的更新和一篇标题吸引人的文章,客观时间用去了30分钟。熬夜便是这么来的。
再举个例子,我们很多人会主观觉得自己陪伴父母和孩子的时间很多,但用客观时间衡量的话,其实少的可怜:
对于有些常年在外的人来说,假如每年十一和春节长假回家看父母2次,每次7天,减掉路程和到家后其他的时间安排,真正用来陪父母的可能只有1天。
按每年2天,父母现在60岁,活到90岁计算,我们余生可以陪父母的时间加起来也才仅仅60天,2个月而已。
- 05 -
不管拖延的理由是什么,它给了你什么的安慰,你就得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是拖延造成的,于是发现后便想彻底解决,“告别拖延”、“杜绝拖延”就成了一些人的目标。
但要想改变我们自身人性的弱点谈何容易,所以要先去接纳。
中国的先贤对此早给出了建议: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是《道德经》第八章的一段话。
河水的目标是要流向大海,当河道中有石头阻碍时,水并没有积蓄力量猛烈冲击,而是首先认可石头的存在,再在自身柔和的冲击之下,要么把石头磨小,要么淹没或带走。
我们要想减少拖延,首先就要接纳它。
- 06 -
当我们开始正视拖延的时候就可以设法去减少它的影响了。
分析自己在某事上拖延的原因,是因为自信的不屑还是恐惧的逃避,然后针对原因制定对策。
以考试拖延为例,这里有几个步骤可以尝试:
1、意识到自己在某事上的拖延。
我在12月30日要参加一项考试,需要复习5本书,但我觉得这门考试很简单,且时间尚充裕。书在3月份已经买了,至今一字未看。
2、分解目标,开始行动。
12月30日通过考试这个大目标很明确,但因为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不平衡,造成了拖延。
这时就缩短目标周期,比如7月看完第一本书,这本书共300页,10号之前看完前100页,10-20号看完200页,20-30号300页全部看完。
把目标细分到以10天为单位。
3、达成小目标,自我奖励。
7月的目标完成了,奖励自己一场电影或一顿大餐。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当我们达成了一个目标,大脑就会释放一种多巴胺,它是一种让人感觉良好的神经传递素,这种多巴胺会引导我们的大脑重复这种行为。
可以理解为通过激励让潜意识发挥积极作用。
4、养成习惯。
减少拖延最终还要回到“习惯”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在每个月都完成一个个小的读书目标的过程中,在不断的自我激励下,大脑的活动会产生一种惯性。
这时,在考试这件事上我们将不再拖延。
那么在熬夜这件事上,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手机设置成23点自动关机。如果怕夜间错过重要电话,可以改成23:30自动开机。
- 07 -
减少拖延可以理解为时间管理的一个课题,也是自律的一个课题。它们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
自律首先要管好自己的时间,管好自己的时间首先要减少拖延。
每个人每件事拖延的原因都会不一样,但只要我们接纳并决心改变,就会有效果。
有兴趣的朋友可阅读美国心理学家简.博克(Jane B.Burka)和莱诺拉.袁(Lenora M.Yuen)所著《拖延心理学》。
“你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你可以拖延,你也可以行动”。愿你永远果断!
【文末福利】关注公众号,加作者微信,领取《拖延心理学》电子书。
啸谷微信号:yglin0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