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第二本 亲爱的安德烈 看完了,赶紧来记下心中的读后感怕一会又忘记了。这本书里都是作者跟孩子的通信,一种通信的方式来了解彼此。并且更深入的去了解两代人之间的差异,文化差异、年龄差异、思想上的差异等等。看到这些让我有了一些不一样的体会,孩子用这个方法让母亲与时俱进尤其是思想上的。母亲想让孩子理解她的所作所为,是从她的经历中过来的。孩子讲的是当下的生活和心理状态,母亲讲的是心路历程。很多地方都让我感触很深,比如后面说道的孩子的独立宣言,干预孩子的决定还总是理直气壮的用辈分说事。忽然让我想到我们这代人都是在父母认可的情况下做的决定,不一定是我们想要。但是绝对是让家庭和睦的。中国人把孩子养成了巨婴,总是在干涉孩子的一切。当发生矛盾和问题的时候又会责怪孩子不够成熟,不够独当一面。完全不会去反省自己在这中间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在孩子建立独立自我的时候家长会说这是叛逆,从中制止并且代替孩子做一切决定。孩子习惯了别人决定的一切的人生,也就不会自己去学习成长。如果以后出现问题还可以推到父母的身上,完全不用承担责任还可以继续享受父母给予的生活规划不用为以后操心。
这就是我看到的,也是我从小经历的。过着父母决定的人生,不敢提出质疑和反抗。看完这本书感觉自己好像从来没有年轻过,感觉还没学会独立就已经开始当妈妈承担责任了。那么我该怎么教育我的孩子呢?我该用什么方式来引导她,能够让她在受到美式的自由成长的家庭教育的同时又能融入中国大环境下的群体呢?
很多的外国模式教育在中国是很难延续下去的,国外的儿童教育很注重孩子的探索和生活技能生活常识,在中国的幼儿园起孩子就已经开始学习各种兴趣培训班,大家都在学如果你的孩子不学,当她看到别的孩子都会就她不会的时候,你会害怕孩子会产生不自信。所以就会跟着学随波逐流,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你最开始坚持的外国式教育早就潜移默化的消失了!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没有那样的环境让我们能够坚定不移不被干扰的做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