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舌尖上的家

舌尖上的家

作者: M磊 | 来源:发表于2020-05-16 23:12 被阅读0次

色泽金黄,一面脆焦,脆而不硬,五面软嫩,香而不腻。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这,就是高密大炉包。

我们一家都是地道的高密人,高密大炉包是全家人的最爱。吃一口大炉包,就像尝到了家的味道。每次做炉包,奶奶都是从头到尾纯手工。先和面,面粉和水倒在一起,奶奶的手熟练的和着面,和啊和,奶奶的手里就变出了一个白白嫩嫩的大面团。然后左手右手一起把面推向前面,再把压扁的面卷回来,再推出去,重复几次后,把面竖过来,重复刚才的动作,再把面横过来......这样,面就算和好了。奶奶常说:“多揉一会,面软和,好吃呢!”把和好的面团放在一个盆里,盖上一层保鲜膜,再盖上一层被子,放在炕头,这就是发面。等到面团的表面鼓起来了,用奶奶的话说就是:“你看着这面上头像是要裂开了,就是发好了”。

除了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调馅儿。炉包最常见的馅儿,就是猪肉白菜馅儿。奶奶把猪肉肉和白菜剁成碎末,拌在一起,熟练的放入花生油,香油,酱油和盐,拌啊拌,就变成了包炉包的馅儿。面发好了,馅也调好了,就开始包炉包了。把大面团分成一个个小面团,拿手摁成巴掌大的薄面皮。妈妈说“这炉包的特点,就是面薄、馅儿多”。在面皮上放上一大坨馅儿,捏着面皮的周围,一点一点把馅藏进面皮里。把面皮封口的那一面向下,放在旁边,这样,一个炉包就包好了。

包完了炉包,就到了最讲究手艺的地方了。先在平锅里把油煎热了,然后摆上炉包。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讲究,奶奶每次是一圈一圈的摆炉包,最后一个正好放在中间,好看极了。煎十来分钟以后,炉包的下半部分基本熟了,但是上面还没太熟。这个时候,沿着锅的周围,倒上一些水,然后马上盖上锅盖。水从下面流到锅的中间,然后瞬间被蒸发,蒸上来的蒸气,正好把炉包的上面“蒸”熟了。“这个水的量很有讲究,要正好都蒸发了,不然炉包下面就不脆了。”爸爸这样和我说。

“吃饭了!大炉包!”爸爸吆喝着,我听到声音马上跑到厨房,炉包的香气一个劲儿的往我鼻子里钻,我馋的要忍不住啦,眼睛直直的看着爸爸手里那一大盘炉包,咽了咽口水,座到桌前。刚出炉的大炉包,馅里的白菜还脆脆的,面皮一面焦脆,五面软嫩。一口咬下去,下面的脆皮嘎嘣响,和上面软软的面皮裹着的馅就像要留出汤一样鲜。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炉包,品着这最熟悉的味道。好温馨!我忍不住感叹道:“啊呀,香啊。”大家都被我逗笑了。

这最熟悉的美味里承着我儿时的记忆,载着我少年的故事,以后,它还将含着我青春的印记。这是忘不掉的味道,这是家的味道,这是舌尖上的家。

相关文章

  • 舌尖上的家

    家是什么?是儿子天真活泼的笑脸,是公婆的一句句叮咛,是另一半的关切理解,更是一顿顿看似简单,却总能不断的刺激着我的...

  • 舌尖上的家

    色泽金黄,一面脆焦,脆而不硬,五面软嫩,香而不腻。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这,就是高密大炉包。 我们一家都是地道的高密...

  • 舌尖上的家

    中午忙着收拾鱼,电话响了。我满手的腥味,也没法去接电话,只能任它响了。谁知道还没收拾完,电话又响起来了。是谁?有什...

  • 舌尖上的家

    文 / 陈红华 捂在家里,俗世的快乐,不是没有可能。 一碗汤面,一盘春天小炒,一桌家常菜,足以抚慰人心,澄清我们内...

  • 亲情-舌尖上的家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题记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可见美食在任何时候都是...

  • 糍粑----舌尖上的家

    子时我饿醒了!超级无敌霹雳想吃糍粑,就是老家做的糍粑,想起了糯米糍粑的清香,想起妈妈在厨房大显身手,想起妈...

  • 舌尖上的脑子-“砖家”

    丧尸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丧尸,所以也占有了广袤的土地,这里有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和气候的跨度有助于生人...

  • 家之舌尖上的端午

    临近端午节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包粽子. 作为从小除了外婆给我包的大拇指搬大小的花生馅儿粽子外从不接触其他粽子的我,随...

  • 抗疫——舌尖上的家

    清晨,当家人还在熟睡的时候,我已经早早起来,从柜子里取出精制雪白的面粉,一碗面粉,放入适量盐和酵母,加上豆油和水,...

  • 舌尖上的藏家美味

    之前我在藏区拍摄了快两年的纪录片。经常到各个村落里采风,常被热情的当地人们叫去家里吃饭,所以对藏家美食有一些了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舌尖上的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hvd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