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快速看完了电视剧《大江大河》,如果其农村制度变革剧情尊重事实的话,也算是对文革后的农村改革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剧作重点描画了三个人物,退伍归来当大队书记的雷东宝,个体户小杨巡,大学生宋运辉。东宝书记一身痞气,但为人善良正派。天不怕,地不怕,但又贼精明,不蛮干,懂得跟落后的制度政策以及上级迂回作战,敢为天下先,在小雷村率先搞承包到个人,办制砖厂,办养猪场,办电线厂,都搞的有声有色。使得穷的“连放个屁都是红薯味儿”的小雷村,率先脱离贫困并奔向富裕,近百人老少光棍都娶上了媳妇。
小杨巡是三个弟弟妹妹的大哥,很早就不上学出去卖馒头挣钱供整个家庭开销。能说会道,嘴甜,很玲珑。听说东北好挣钱,就去闯荡,然后又回到家乡所在的城市。成为衔接小雷村电线厂电线销往全国各地的个体户,可以看到他高超娴熟的谈判艺术与诚挚的性情。因为煤矿意外事故,受牵连导致电器商场被砸,他又想办法为电器商场恢复名誉,拿出诚信让市场上的买家重新去相信他们。最终,为电器商场再次迎来繁荣。你看,在充分的市场自由下,一个个个体就会想方设法提高和维护自己的口碑,经营越来越好的产品供消费者选择。
宋运辉,家庭成分不好,“地富反坏右”分子的后代。无论是读书还是日常生活都受歧视,亲戚们都躲的远远的。经过刻苦用功,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与姐姐宋运萍双双考上了大学,然而山高皇帝远,政策落实不了,宋运萍不得不以牺牲自己的上学名额以确保小辉出去读大学。宋运辉毕业后到化工厂,仍然兢兢业业,业务上细致负责,一步步成为厂里的重要人物。还利用空闲帮助姐夫雷东宝的小雷村设计养猪场等。
我们可以看到,在越来越少的管制下,东宝书记、小杨巡和宋运辉,都把个人的才华发挥的淋漓尽致。东宝书记是乡镇企业家的早期雏形,书记的身份以及自独特的作风使得早期的创业只能由他来带领,游手好闲的人他能调动,反对派暗地里使阴招他也能洞察秋毫,妥善应对。小杨巡,很早就知道自己不适合读书(或许更多的是想早点担负起家庭责任的托辞),去尝试各种买卖,练就了一张会说话的好嘴和洞察他人细节的好眼力,在生意场上像灵活的泥鳅一样不断觅得商机。而宋运辉呢,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化工,经济学,政策等)为东宝和小杨巡都提供过专业服务,使得这两位的事业发展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剧中有一个情节我记忆尤甚,东宝书记在小雷村搞集体企业经营改革,所得利润村民职工和高管五五分。村民们虽然比以前收入高了,却嚼舌头说村干部们拿的更多,还说:“凭什么他们拿那么多,天天坐办公室,我们出死力气累死累活的……”但他们不知,是谁把他们集合起来一起干大事的,是谁把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发挥各自最大才能的,是谁去和上级周旋取得改革机会的,是谁好话说尽弄来贷款的,更不知一旦改革不被认同,还要承担最终责任的(事实上东宝两次进看守所)……这所有的一切都意味着企业家,高管就该拿得多。生产过程就是分配过程,企业家的才能和承担风险理应获得更大奖赏。可能这里还涉及到一个“德要配位”的问题,东宝背后的支持者是德高望重的老书记,他的很多行动都是得到了老书记的默认。任用的人分两类,一类是死党,从小一起玩到大,没学问,但是有力气,胆子大,敢做事,都痞里痞气,这在创业阶段就发挥正面作用,后来多人都能独当一面,唯有四宝品行比较差,表现平凡,虽曾被委以重任,但仍被撸了职位;第二类是任贤,士根是村里唯一的高中生,思考缜密,能算会写,后来做到村长。可见这些人事安排,都经历了不少坎坷,或者说经历了市场的淘汰,是经得起群众考验的,理应得到较大的回报。另外,本来不属于一个阵营的诸如雷忠富,申请承包鱼塘,都给了机会,还有反对派老猢狲,更是不计前嫌,委以重用,独当一面。
这个世界上从来不存在一个由底层劳动人民主导而走向富强繁荣的国家,几乎所有的富强国家,都是由企业家主导的,为什么?因为企业家和商人,他们是社会经济的发动机,没有了他们,所有底层劳动人民的劳动都是自给自足的零星努力,而企业家则将社会零星劳动力组织起来,集中到生产线上,开动了飞速产出财富的巨型机器,1+1>2,这就是现代社会财富飞速增长的奥妙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