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拖延应对(8)——检验拖延行为的结果(2024-01-23)

拖延应对(8)——检验拖延行为的结果(2024-01-23)

作者: 燕归来2021 | 来源:发表于2024-01-22 13:49 被阅读0次

自从你识别行为回路以来,已经过去一周了。

你发现了哪些印象深刻的回路?哪一些是跟拖延(或推迟)有关?对你影响最大、让你最想改掉的,是哪条回路?

战斗还是逃跑?

也许很快你就发现,许多推迟行为的回路,都跟回避有关,例如用手机回避焦虑:

●触发物:焦虑,为结果而担忧

行为:看手机

奖赏:焦虑暂时缓解

也有一些时候,你会采用更「积极」的行为,来追求相同的奖赏:

●触发物:焦虑,为结果而担忧

行为:决定用一个「完美」(但未必可行)的方案

奖赏:焦虑暂时缓解

甚至有一些时候,你的行为「积极」到了极点:

触发物:焦虑,为结果而担忧

行为:按照「完美」(但未必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

奖赏:焦虑暂时缓解

这些行为有着不同的「风味」,但总体来说,它们往往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战斗」( Fight ),我们努力改变现状◇获取愉悦感或者避免不适感;另一类是「逃跑」( Flight ),我们远离某种情境,同样是为了获取愉悦感或者避免不适感。

(其实还有一类行为叫「僵住」( Freeze )。

这里只是粗划分,把它归为「逃跑」的一种)

对你影响最大、让你最想改掉的回路,更像是「战斗」还是「逃跑」?

不是减掉拖延,而是加点觉察

今天的练习是:觉察拖延行为的结果。

你不需要立刻停止拖延。你或许很期盼能像减掉赘肉一样减掉拖延,但那并不容易。

今天先不做减法,我们先做加法。你依旧可以拖延,但邀请你加入新东西:带上一些正念觉察去拖延。

光明正大地拖延,光明正大地观察和记录。

这里的假设是:无论是真性拖延、合理推迟或者贴拖延标签,还是抽烟、吃蛋糕或者玩手机,只要是形成了稳固回路的自动化行为,那么大脑总是对奖赏有预期的,无论我们有没有意识到。

而今天的练习,就是实实在在地检验一下,行为带来的真实结果( Result )到底是什么,跟预期的奖赏( Reward )到底是不是一致。

我们练习的回路图也正式增加了一个元素:

触发物→行为→预期奖赏→真实结果

对旧习惯脱粉

假如多次检验都达不到预期,那我们就可以对它「脱粉」了。这个过程又称为「祛魅」,就是旧行为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旧习惯慢慢减弱,甚至消失。

拿「正念地吃薯片」来举例,我们第一口吃薯片时,可能会对它欲罢不能,忍不住想要马上再来一口。但如果带着觉察一口一口吃进去,等到第三口第四口时,我们可能会发现薯片的味道也不过如此。

也许是调料味太明显,或者口感太单调,总之继续吃下去的实际感受,与让我们欲罢不能的那种预期奖赏,并不一致。这会让我们对薯片「脱粉」,也就更有可能随时停下来。

吃薯片的例子更好观察,其实把它替换成我们生活中「玩手机」「晚睡」等推迟行为,仍然

成立。

反之,如果一个新的行动方式能够持续达到甚至超越预期,那我们就发现了一种获取奖赏的有效方式。新习惯的建立,常常跟旧习惯的松动相互促进。

假如你之前没有尝试过「番茄工作法」「即时启动」这类行为技术,带着试一试的心态,发现使用的结果比你预期的还要好,就更有可能建立使用这些新技术的习惯。

Judson Brewer 等人的干预研究发现,正念地观察行为结果,能帮人松动许多坏习惯,包括抽烟、情绪性进食、担忧性思考等。

不过,假如你的习惯已经积累多年,要改掉它并非朝夕之事。很多伙伴的拖延都已年头不少。要松动这些顽习,需要累积练习量。就像你累积番茄一样。

持续练习会带来什么?

也许你慢慢确认一些推迟是真性拖延,确实带来有害的结果;也许你反复发现一些推迟是有意义的,是一种行动的策略;

还有一些推迟,则是没有明显的利弊,也无所谓拖不拖延。

无论哪种结果,都是有意义的。真性拖延的吸引力会逐渐下降,假性拖延也不再那么令你烦恼。

考生视角和考官视角

在学习新技能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在意自己做得对不对、好不好。

无论是使用番茄工作法,还是练习正念,我们很容易拿自己的表现,去跟某项「正确」的标准比较。于是,有时会刻板地遵守标准,有时会强烈地质疑标准。

完成一个番茄后,我必须要休息5分钟吗?

做家务的时候,我能不能用番茄?

我静坐练习的姿势对不对?

我们就像是考生,认真准备着考试。而这些标准就成了我们的考官。

这种学习方式有其用处,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一种相反的方式,叫做「考官视角」。我们自己来当考官,让不同的做法当考生,看看它们都有何表现,哪些能带来更好的结果。

例如,你在完成一个番茄后,不太愿意停下来,但又觉得应该遵守规则。与其因此而犹豫,不如做个对比实验,分别试试。

一位主创的对比实验结果:

1.跳过番茄短休息,直接开始下一个番茄:累,身体像被无形的绳子绑住,有些僵硬;

2.拿出两三分钟,快速散步一百米后,回来继续番茄:活力明显提升,觉得身体更加自在和灵活,番茄时效率更高。

然后选哪个,自然明了。

你可以把这种「考官视角」,运用在多种学习领域。而今天觉察行为结果的练习,恰好可以带着「考官视角」去进行。

你是考官,行为是考生。请你给它们打分,看它们是否符合预期。

我的练习:

触发物:娃倾诉→行为: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进行疏导→预期奖赏:解开娃的心结,减缓压力→真实结果:只有即时效应,过了就没了

相关文章

  • 拖延不是病,但得治(13)

    一,什么是拖延? 1,拖延是主动选择的不理性的长期拖延行为,明知道可能会带来负面结果,却仍然选择拖延的行动。拖延不...

  • 做到这三点,可助你克服拖延症

    所谓拖延症,就是人们那些主动选择的、不理性的、长期的拖延行为。即人们明知道可能的负面结果,却还仍然选择拖延的行为。...

  • 2018-09-21

    一、拖延的种类:期限性拖延,个人事物拖延,简单拖延,复杂拖延。 拖延的具体类型:行为性拖延,保健拖延,反抗性拖延,...

  • 终结拖延症

    简单的拖延不能称为拖延症,只能叫做拖延行为

  • 樊登读书践行笔记/Day 3《终结拖延症》

    数据显示,25%的人患有拖延症,这个比例注意是拖延症,而不是拖延行为。如果说到拖延行为,以及对这个行为的不...

  • 读书分享第280天

    1.拖延症分四类: ①期限拖延症;②个人事务拖延症;③简单拖延症;④复杂拖延症。 2.如何应对拖延症? ①不要把自...

  • 读书分享第338天

    1.拖延症分四类: ①期限拖延症;②个人事务拖延症;③简单拖延症;④复杂拖延症。 2.如何应对拖延症? ①不要把自...

  • 读书分享第232天

    1.拖延症分四类: ①期限拖延症;②个人事务拖延症;③简单拖延症;④复杂拖延症。 2.如何应对拖延症? ①不要把自...

  • 终结拖延症之拖延症的分类

    终结拖延症 拖延症的分类 有拖延行为并不代表就是有拖延症。拖延不是一个简单的逃避行为,而是一系列的想法情绪和行动,...

  • 157/ 拖延症

    陈虎平在《打破人生的标签》有一篇文章《拖延与贫困》讲解了“拖延症”。 拖延:行为与心理 拖延症分为“行为”与“心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拖延应对(8)——检验拖延行为的结果(2024-01-2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hvy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