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睡熟的二宝,开始码字。在这个疫情拐点尚未到来的2月,灰蒙蒙的天空下罩着繁华的南宁,忙碌的上班群体。远处的公园早已施工,想必很多人已经等不及要复工复产。我这位还未复出的宝妈也在蠢蠢欲动。
前几日,猎头推荐了一个工作给我,邀我下个月去面试。虽说也是运营岗位,我曾经的工作经验也所有涉及,注意,只是有所“涉及”,那我需要做的准备还很多。这个运营岗是社群运营。服务一家运动品类的大型公司,南宁属于二区,听命于上海总部一区。
社群运营,在当下私域流量盛行的互联网时代也是一个重头戏。在我过去服务的公司中对社群的管理这块并不要求很高,大多接触的是内容方面,而这个工作对我来说是个挑战。
当拿到一个面试邀请,我一般做的基础准备是调查下这家公司的相关信息,通过他们的业务范围和公司文化未来愿景得知这家公司希望我所应聘的这个岗位能做什么。很多公司的职位要求写得非常含糊,具体工作内容并没有说得那么详细。
就拿这次的工作岗位要求第一条:落实社群策略,规划辖区内社群运营工作,提升转化。这句话中主要任务是转化,那则涉及社群营销,什么文案活动后期数据这种都得会。这句中的社群策略,需要有一个全局的社群把控能力。
建立社群前该考虑的问题。
基于市场情况和用户基本数据,在确定了公司主要目的后建立社群才有意义。社群建立之初的核心:同好,同利,同质。
细分到工作内容:社群前的发展路径。我们需要通过什么吸引人进群,用了哪些手段,对应的把流程在内部试着跑一遍,以保证体验度没问题。例如:二维码进群就存在只能扫码100个人限制,诸如此类的小问题都需要在内部改变方法解决掉。
社群运营中,最难的是如何长久维持群的稳定,大部分群会变成死群或者灌水群甚至就是红包群而已,毫无意义。
再回到社群建立之初的核心:同好,同利,同质。这三方面着手。
吾日三省吾身,社群运营人的三省:这个群进来的人现在是否还是有共同点,而不是因为所谓的红包而存在?这个群我们有没有提供长期的有价值服务,并让群成员发现我们群的价值?现在的群里还是同等质量的人吗,如果有沉寂的要如何唤醒?
神奇的是,当你每日反思这三个问题时,仿佛用户、活动、数据、内容这些运营工作统统会跑一遍。
社群运营还有一个特点,你必须制定规则让群内人遵守和参与。这就涉及到管理能力,并不是写了一个公告,啪一下,放出来完事了。群里认同吗?还是只是你在自导自演?所以就有了群内的组织架构:总部--班长--组长--普通会员。如果没有一两个忠实的用户跟着你一起管理,那这个群会让你更加头疼,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谈到这,相信很多人觉得社群运营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有趣的是,社群运营更加贴近于用户,贴近于生活。社群的同好、同利、同质所带来的效应是巨大的,同时运营人要付出的能量也是巨大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