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可问题是:十年前,我没能好好地写作。十年后,当我重新开始写作时,我就遇到了一个大麻烦,这个大麻烦,有个最通俗的名字,它叫作“拖延”。
当我调好闹钟,正欲清晨六点爬起来写作时,这个“犯罪分子”就出来捣乱了。
他有着世界上最能蛊惑人心的秘术,只要他念一下咒语,并且轻轻地跟你说一声:“别急,再睡一会,八点再起来写作也没有关系。”
于是,这个犯罪分子又成功地犯了一件事。
生活中,你有没有遇见过类似的情况。无论是写作也罢,起床也罢,工作也罢,这个犯罪分子总是喜欢出来捣乱,然后不停得折腾你。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可不可以把他捉住,并且驯服他呢?最后再把他关得严严实实的?
美国两位伟大的流行心理医生,简·博克和莱诺拉·袁,通过25年的行为研究,终于发现了这个“犯罪分子”的犯罪动机。
通过了解其犯罪动机,再使用一定的手段,最终成功地攻破了“犯罪分子”的老巢。
他们将研究出来的所有秘诀编册成书,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通过自学,来获取这些秘诀,从而攻破“犯罪分子”的阴谋,它就叫《拖延心理学》。
犯罪根源之一、缺乏自信心
“犯罪分子”为什么喜欢犯罪呢?因为通过犯罪的形式,他可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保护自己脆弱的心灵不受到伤害,这是他为了维护自己所采取的一种心理策略。
因为“犯罪分子”,往往是低自尊心、低自我价值感、低自信心的一类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
比如,当你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你可能不敢把自己的文章分享出来,文章往往处于私密状态,然后你还跟自己说,这是我的隐私,我才不给别人看呢!
再比如,当你自信满满地写完一篇文章,然而却没有人观看,没有人评论,甚至没有人点赞时,你会不会内心油然而生出一种失落感?
这时,你的内心思绪就容易受到“犯罪分子”的蛊惑:“我写得这么好,居然都没有慧眼识珠的人,诶,以后再也不写了!”又或者“我肯定是没有写作的天赋,诶,以后再也不写了!写了也是白写!”
你看,犯罪分子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诱导你保护的自己心灵不受伤害。以一种自我合理化的方式,来解释当前所发生的一切,从而让你肯定你的想法,并且继续执行你的想法。
从此,你就被这个犯罪分子牵着鼻子走,拖延写作,遥遥无期。总是在心里想着:“我反正没有天赋!”“我就算努力了也是白瞎,还不如不努力!”
可问题就在于,无论你写作也罢,做任何事情也罢,从来就不可能一蹴而就。
所以,犯罪分子就是因为找准了你心灵脆弱的时机,利用你的低尊心、低自我价值感来钻空子,让你以另一种看似更恰当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让你自欺欺人,让你推迟写作,甚至以后都不写作。
犯罪根源之二、内心的恐惧
恐惧就像是一面纸老虎,虽然不能把你吃掉,但是却可以吓到你!
有的人拖延写作,是恐惧成功。
这一类人往往在心里幻想着:“像我这么有天赋的人,一篇文章,就足已流传千古。可是,万一我出名了怎么办,岂不是会有一大堆麻烦事等着我!想想都可怕,我还是不写了!”
于是,这一类人,在还没有获得任何写作成就之前,就已被自己所设置的阻碍给打败了!
他们常常喜欢故意阻挡自己全力以赴的努力,因为害怕成功带给自己不利的一面。
而有的人拖延写作,是恐惧失败。
这一类人往往都抱有完美心态,他们认为:“我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必须做到最好,做到极致!”
“我要写作,就必须写出千古奇篇,不然有失我的身份!”他们往往以反向心理思考问题,对自身缺乏正确客观的认识,对自身缺乏包容的心态。
这类人,往往害怕付出最大的努力还是做得不够好,害怕达不到要求。
因为害怕失败而压抑自己,以一种宽泛的方式来定义失败:“除了成功,就是失败。”他们往往会忽视中途付出的所有努力,只看重最终结果。
他们认为,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是失败的,自己就是一个失败者。
就好像,一个人写完了一篇十万字的小说,但是却对其中偶然出现的一个错别字耿耿于怀,并且因为这个错别字就彻底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没有写小说的天赋和实力。
以上这些,就是这个“犯罪分子”的犯罪动机,他恐惧失败,也恐惧成功。
他通常的行为,是通过一个“拖延症信条”,让你形成一个顽固认知,让你肯定你内心的恐惧是正确的、合理的,让你养成“固定心态”,最终让你在“拖延怪圈”中实现恶性循环。
犯罪根源之三、缺乏明确的、可操作性目标
抓住眼前利益是人类的天性。就像一个人在写完一两篇文章后,如果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回报,他写作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
他会产生一种拖延心理:“我明天再写也可以,反正不急!”“这篇稿子下个星期才交呢,我等到周末再来写!”“我都写了几十万字了,也没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成就,我实在是写下去了!”
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认为,人们往往过分强调当前事情的重要性,而低估了未来事情的重要性,他将这种倾向称为:“未来折扣”。
这个犯罪分子,就是充分利用“未来折扣”心理,来拖延你的行为。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来打败他呢?
我们首先需要确定一个目标,它得是一个明确的、可操作性的目标。
然后,我们还得把这个目标再分解成几个小步骤,并且保证每一个步骤完成的时间较短。
因为,将一个大的目标,切分成几个小步骤,这样做会增加获得成就感的频率。
当每一个小目标被逐个实现时,它就会被看成是一种成功,这样我们就会逐渐形成一种“习得性勤奋”。他让努力本身变成了一种价值,并具有自我增强功能。
就比如,成为一个作家是你的终极目标。但是这个目标大过巨大,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
那么,我们可以把这个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
假如成为一个作家,量化成数字是一千万字,那么我们可以先去完成它的十分之一。
一百万,给自己一年的时间,平均下来每天就是2800字。
让你写一百万很难,但是让你每天完成2800字,一个周完成两万字,一个月完成八万字,相对来说,就会简单很多。
同时,把你的目标量化,有利于让你通过数字的变化,感受到你自身的成长。
因为那个数字增大的过程,就是你努力的结果。数字的变化就是你成长的变化,它意味着你离“成为一名作家”越来越近。
结尾
本文中,仅以写作作为阐述拖延的例子,事实上,拖延对于行为的影响,其根源和解决方式都是共通的。
同时,本文仅从自信心、恐惧心理、目标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其他因素,诸如生物性因素、家庭背景、文化差异等也是影响拖延的因素,在此不作类似分析。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曾在心理动力论中,将人格结构分成本我、自我与超我三部分。而人格的三方面用在拖延问题上,同样适用。
“本我”,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它是无意识,非理性的,遵循快乐原则。套用在拖延问题上,它就是我们要找的“犯罪分子”,也就是根源本身。正因为它的“快乐”,所以才导致了我的“悲伤”。
“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遵循现实原则。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我们的行为本身。正因为“犯罪分子”的犯罪动机,才诱导了我们日常的“犯罪”行为。
“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它可以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它就是我们攻破“犯罪分子”老巢的杀手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