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父母怎么说话

父母怎么说话

作者: jiandan简单 | 来源:发表于2024-09-05 23:08 被阅读0次

做父母真的不易。

要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要把孩子培养成才,还要时时刻刻担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性格养成。

每个人都希望能养出一个自信、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孩子。而这许多品质往往形成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没关系,我理解你

孩子犯错时,父母容易大吼大叫和指责,这会让孩子对当前的状态产生压力。

当环境充满了压力,并且需求常常被剥夺,人类的大脑为了调整状态适应环境,会转换为“求存模式”。

想要养出一个自信的孩子,我们就不要急着发怒,而是选择抱抱孩子。等到孩子情绪平稳下来,你再把自己的期望告诉他,帮助孩子一起改正。

如果忍不住吼了孩子,也会放下身段,去安抚那个恐惧的孩子。

孩子的心灵就像荷叶上的露珠一样脆弱,需要我们去温柔呵护。

不管发生什么我永远爱你

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只有确认自己被爱,才会有安全感和价值感。

这两种感觉不取决于孩子做了什么、没有做什么,而是因为他本身就是非常宝贵的个体,是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存在。

他们在做任何事之时,都有一个核心内动力:不管发生什么,我都值得被爱。

“爱”是一个神奇的词,是孩子培养自信性格的最大能量。

我看到你真的很努力了

表扬孩子的付出,可以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让孩子拥抱学习和成长,理解努力对成长的作用,并能拥有面对挫折的良好适应力。

我们可以表扬孩子的毅力,当孩子尝试有挑战性的任务时,在尝试无数次失败后,肯定他的耐心和毅力。

表扬孩子的细节,当孩子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提高,记得表扬细节,越具体越好。

表扬孩子的态度,当孩子们用很积极的态度完成任务时,不要忘了去肯定他的态度。

表扬孩子的勇气,表扬孩子的勇气是帮助他提高自信指数的最佳时机。让他们在独立行走于世时,能够自信坦然。

宝贝,对不起

我们教导孩子“错了就要道歉”,却忽略了自己平时是否以身作则跟孩子说一声“对不起”。

有人觉得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会犯错,会影响自己在孩子眼中的“权威感”,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父母主动认错是在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尊感。

如果只用权威去掩饰自己的过失,不仅会影响亲子关系,还可能让孩子变得唯唯诺诺,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

我理解你的难过

孩子哭泣时,和孩子建立“连接”,比阻止孩子哭要管用。

我们需要“听到”孩子的需求,而不是阻止孩子的表达,更不是逼迫孩子顺从乖巧。

孩子哭闹的万能对策,往往来自于一个大大的拥抱,即便什么都不说,只是陪伴他,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稳定的爱和无条件的支持。

“宝贝,妈妈理解你”,让孩子不纠结在拒绝和限制之中,真实的向父母袒露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害怕也没关系,我在你身边

害怕是人的本能,当孩子害怕时,首先要做的是看见并接纳他的情绪,并立马采取措施,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

知道有人在他们感到害怕时会保护好她,孩子才会越来越勇敢。

勇敢、自信不是鼓励出来的,而是慢慢养成的。只有孩子知道自己被父母保护着、被爱着,日后的他才会更昂扬。

欲速则不达,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

你可以自己选择

让孩子做主去选择,是培养孩子掌控感和力量感的好办法。而且孩子自己选择的事情,他都会更珍惜,做起来也更认真。

当然,让孩子做主,并非意味着把事情扔给孩子就不管了,不能把让孩子做主理解成给孩子绝对的自由。

如果给孩子过多的自由,孩子触摸不到边界和底线,他也会感到恐慌和不安全。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他既是独立自主的,同时又是安全的。

我们可以给孩子积极的提醒,制订出合理的规则,让他在规则之内学习自律。

还要告诉孩子,需要帮助的话我们随叫随到。有了安全的港湾,他才可能向着独立自主出发。

你感觉怎么样

不管任何时候,像个朋友一样,问问孩子当下的感受,孩子会很愿意向你讲述。

这样会增进你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还能帮助孩子解决一些问题。

这样的问题会让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更亲密。还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孩子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足够敏感和细心。

你自己可以做到

在孩子1岁多到3岁这个年龄段,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需要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孩子的独立能力非常重要,没有独立能力的孩子,是无法在未来的世界里、在无数的竞争中为自己谋取一席之地的。

可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完善自己的过程。

希望我们可以和孩子能一起成长,越来越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母怎么说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ed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