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的培训已经进行到第三天了,这几天忙碌并收获着,辛苦并快乐着。给我们上课的几位老师每个人都是个性鲜明,学识渊博,亲切和蔼,充满教育情怀的大师。班主任张文国老师,思路清楚,幽默风趣,案例丰富,分析通俗很接地气,深奥枯燥的法律法规在他的联系生活的一个个案例中,让人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惑,顿觉有拨云见日,茅塞顿开之感。胡东芳老师思维灵动,幽默风趣,他的《教师的反思与课堂教学品味的提升》让我们对“反思”一词又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和深思。
《遇见诗意,遇见美》 《遇见诗意,遇见美》 《遇见诗意,遇见美》 《遇见诗意,遇见美》给我印象深刻的一位老师那就是,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的特级教师陈美老师,正如她的名字“陈美”一样,她的气质是美的,她的学养是美的,她的言谈举止也是美的。初次见面就被她温文尔雅的气质、质朴的亲和力所吸引。想必她一定是位让学生深深迷恋并深爱的一位老师吧。
在讲课之前,陈美她先播放了一段6分钟左右的有关她教学方面做法的视频,从短短的视频中我们对她的教学风格是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貌。视频中展示出的,有她诗意的课堂,有她诗意的校园,有她诗意的语文。
《遇见诗意,遇见美》 《遇见诗意,遇见美》“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最美的绝唱”,这句话来形容她是很恰当的。诗意的课堂是她的目标,唤醒学生的思维和情怀是她的追求。她的诗意情怀在一堂堂课上体现出来的。她的讲座中给我们展示了很多她课堂的案例。她的课堂是充满诗意,充满温暖的。在她的堂课上她常常让学生讲《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名著中的精彩片段,引领学生在经典阅读中读出书中人物的丰满,感受文本中人物的呼吸,她说读书是需要读出光芒的。她是一个灵魂丰满的,心灵芬芳的人,她也要让她的学生做一个灵魂丰满的人。
她认为“最伟大的课堂是把学生心中最美好的东西唤醒”。她就是这样做的。她在讲《致橡树》一首诗时,诗意的分析诗中的美好意象,并把《致橡树》和《简爱》中对爱情主题在表现形式上进行比较,让学生更深地去理解文本。《致橡树》的表达是用“橡树”“木棉”等多种意象的描述,使得整首诗的思想感情就在这些丰富的意象群中凸显出来了。形成了借用意象来表达的朦胧诗的特点,而《简爱》则是用直白形式来表达情感。《简爱》中的女主人公有直白表达情感: “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于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陈美老师在讲授《致橡树》这堂课上还进行了很好的拓展训练,她的拓展是有目标的,是有度的。她把《孔雀东南飞》《长恨歌》《一棵开花的树》这几篇和《致橡树》主题像似主题的文本拿来比较阅读,这样就是这堂课到达一个广度和深度。
她在讲授《岳阳楼记》时,她让学生用文中的内容来写一段话,她是这样设计是的:在“霪雨霏霏”的日子里……在“春和景明”的日子里……学生就会在深入了解文本之后,洋洋洒洒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她在讲授《“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时,她设计一篇新闻报道的形式,让学生去阅读文本,然后填写关键内容。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去阅读内容。
《遇见诗意,遇见美》她在讲授《记承天寺夜游》《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答司马谏议书》《武松打虎》等文本都有自己个性化的设计。由此可见她的每一堂课都是诗意的,都是充满灵性的,都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她真的是做到了在她的课堂上把学生心中最美的东西唤醒了。
她是一个有温度的老师,有教育情怀的老师。她认为只会应试的老师是不合格的老师,不会应试的老师也是不合格的。她多年担任九年级语文教学,但是她会在中招考试前两个月不给学生留作业,她会让学生每天抽出15分钟去预约她,个性化的指导。她会在应试教育的形势下,很好的培养了学生语文素养。她的课堂是创新的,她的教育是诗意的,她的教学是个性化的,她做到了三个改变:从“容器教学”转为“人文培养”;变“教”的完整为“学”的完整,变“课堂练习”为“主动探究”。她认为所谓的“教”的完整,就是,课堂的繁花之后,是学生思考力的荒凉。我很认同这个观点。
《遇见诗意,遇见美》 《遇见诗意,遇见美》董卿在《朗读者》中说:“世间的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就有了生命。”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见一些人、一些事。在这里,在华东师大我遇见了诗意,遇见了美,遇见了最美的陈美老师!她传递给我了做教育坚定的信念和无穷的力量。
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我将一路修行,一路成长,心向往之,行必能至。
《遇见诗意,遇见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