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大学生艺术现场展演和我们楚韵新荷女子合唱团的福来到了上海,此次上海行,让我近距离的感受了上海的氛围,给我非常非常大的触动,坚定了我要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的信念。忍不住想要说一说我在上海这四天三夜的感受。
上海•吃
到上海后我们接触的最多的就是吃,四天三夜这样算下来我们在上海吃了九顿饭了,吃自然是十分值得一提的。
吃的第一个地方,是在我们住的地方——上海东江明珠大酒店。因为到达酒店之后已经是下午了,所以我们把行李放下后先到酒店吃晚餐。
酒店餐厅里面的食物取用方式是自助的形式,进门直走穿过座椅,径直到达打餐的地方,右手边有饭左手边有汤,往前走有六个菜有荤有素,有西蓝花、有炸鱼、有小鸡炖蘑菇、有鸭肉、有培根……模样看上去很不错,于是我都打了一些尝了尝,味道也不错,吃起来挺香的,不过感觉比较寡淡,可能是因为没有放辣的缘故。早餐依然是在酒店吃的,一大早起来就往酒店的餐厅跑去,感觉酒店的早餐要比前一天的晚餐更加丰富,中式、西式的早餐都有。前面摆的是面包和甜点,略微有一点小调整的是,前一天放汤的地方变成了粥,粥前面还放着四种咸菜,右边放饭的地方变成了炒饭和炒面,再旁边还增加了一些生菜、圣女果、甜椒等等,前一天放菜的地方依然是放了六七种可口的菜,菜的右边是一个小窗口,如果想吃别的东西,可以报给师傅让师傅给你做。再往前右边是饮品牛奶、咖啡、茶和加在饮品里的小碎碎,像麦圈、杏仁碎、花生碎等,左边是西瓜、哈密瓜和酸奶、果汁,虽然我尽可能少装一些食物,可是每样尝下来也是吃得很饱了。
我好奇的吃了一点小窗口做出来的粉,刚刚端出来的时候让我震惊了,这清汤寡水的,上面再搁点生菜、金针菇粉里面简直一点油沫星子都看不到,看上去就象是用开水泡出来的一样,不过入口感觉还算不错,由于在吃之前放了点醋,倒是也还挺香,粉到是也还挺顺滑的,除了辣椒和红油,该有的味道到是都有了。让我吐槽的是炒饭,看起来黄澄澄的,每一粒米饭分明,问起来也挺香,可是到嘴里只能吃出米的味道和一点咸味,实在寡淡至极,不过早上的话,如果是重油重盐对肠胃也是一个负担了,就当是养生好了。
酒店的一部分食物吃的第二个地方,是在复旦大学吃的食堂,在吃之前我还在心里嘀咕,指不定会是什么样子呢?结果到食堂一看,心里甚是欣喜。餐盘分成十一格,旁边放中间五格分别放着虾仁、鸡翅、炸鱼、蔬菜和扁豆,左边是湿巾,上面印着复旦logo的绿豆饼,还有酸奶右边是筷子,下面两格是一个梨子和米饭,我还拿了一碗酱油虾仁蛋汤,喝起来挺鲜美的。我觉得有意思的是那个炸鱼,居然是甜味的,入口后先舌尖感受到甜味,再触及到鱼的酥软,用牙齿一嚼然后就是满口的香味。吃过那么多次的炸鱼都是咸咸的、辣辣的或者是麻麻的,第一次在上海吃甜的炸鱼,吃起来倒也真是别有意思。鸡翅也十分的不错,鸡皮酥脆,鸡肉嫩软,虾仁味道很香,扁豆熏肉的味道甜甜的,蔬菜的味道也不错。
菜的味道实在是赞,我忍不住把它们都吃光了,剩下梨子、绿豆饼、和酸奶只能拿在手里,心里高兴的要死,不过听小姐姐说这也是她们三年来第一次吃到那么好的食堂饭,真是拖了大艺展的福了。忍不住吐槽一波,这要是在我们北校区的食堂估计这种规格的饭,起码二十以上了吧,不过说真的复旦食堂食物的价格好像都挺便宜的。
复旦食堂的饭菜吃的第三个地方,是在南洋模范中学,在酒店和在复旦大学用过餐之后,觉得南洋模范中学的饭也还算中规中矩吧,估计是给学生吃的,所以味道不是特别浓,豆腐干丝没有什么味道,兴许是因为我是湖南人比较重口吧,不过周老师带了老干妈,突然有一种找到了灵魂的感觉,辣——那是我作为一个湖南人的信仰啊。不过给的香蕉还是挺甜的。
南模的中餐吃的第四个地方,是在新外滩的蒋兴荣汤包馆吃的汤包,早闻上海蟹黄汤包的名声,来到了上海自然不想错过。趁着自由活动的时间拉着同伴找到了一家叫蒋荣兴汤包馆的店子,我点了一个蟹黄汤包,价格三十元,同伴点了一个咸蛋黄鲜肉汤包,价格二十元,然后把我们两个自由活动的时间全部耗在了等汤包上面,没曾想一笼汤包也就四个包,我四个,同伴四个。说真的就四个汤包还不够塞牙缝呢,所以四个汤包下肚后,就跟猪八戒啃人参果一样,没吃出个味,大概蟹黄汤包就是螃蟹味的,蛋黄汤包就是咸蛋黄的味道,再咂咂嘴,这都是钱的味道呀,这大概也算是达成一项人生成就——二十年来吃过的最贵的汤包。
只顾着吃忘记拍照了(ಥ_ಥ)吃过了那么几个地方,也总结了一下上海菜的特点,就是以咸和甜为主,估计是放了香油还很香,上海的汤,估计是因为里面放了海鲜河鲜的缘故,十分的鲜,唯一让我遗憾的就是上海菜真的很少放辣,基本上看不着葱姜蒜,没有什么味道。对于我来说,吃两天还好,要是长期吃,估计是要抓狂,如果什么时候再次去上海,我估计要带瓶湖南的蒜瓣酱或者辣椒酱才行。
上海•住
住着方面我真的是太满意不过了,从这里可以看的出教育部对于我们的用心,对于我来说这是我二十年来住过的最好的酒店。
我们住的地方是上海东江明珠大酒店,一进门就可以看到装修精致的大厅,这个大厅非常大,大到站下两三个几十人的合唱团队也还是有富余的空间。吃完晚饭我们拿着房卡,根据房卡纸包装上的提示,来到房门前,一刷开房门,首先看到的是采光超好的窗户,还有窗户前面的办公桌,心里想着这也太棒了吧,这个房间里面还有办公桌。然后是两铺看上去蓬松柔软的大床,床前面是电视,电视下面是放东西的柜子。
房间内放下行李后在房间转了转,忍不住“哇”了一声,这个卫生间里面居然有一个大浴缸,真是令我十分的欣喜,天知道我可是最喜欢泡澡了,暗搓搓地打算这几天晚上都一定要泡完澡再睡觉。卫生间被分割成几块,除了浴缸,还有独立的洗淋浴的玻璃隔间,马桶在淋浴间和浴缸的连接的隔间,浴缸的前面是洗漱台,洗漱台下面有一个体重秤,中间有两个格子,右边的格子放着吹风机,左边的格子是空的;洗漱台面上中间放了两瓶饮用水,左边上面有一个化妆镜,下面摆放这两块毛巾、两个杯子和纸巾,右边的角上摆放着洗手液、两人份的牙刷、一个护理包、一个浴帽。我好奇护理包里都有什么,打开一看磨指甲的锉片,掏耳朵的棉签真是十分贴心了。
浴缸 淋浴间洗漱台
进门的右边是衣柜,里面有双人份的浴衣和一次性的拖鞋,还有一个翘鞋跟的木板,还有两个一次性的袋子,用来装东西的。往前一点点有一个往里凹的茶几,上面摆着茶壶、烧水壶,两个玻璃杯,两个带把的白杯子,上面还摆放着两包雀巢的速溶咖啡,一包铁观音,茶几下面还有一个小冰箱。房间的地上铺了地毯,走起来悄无声息的。
房内一角 衣柜这一路看下来忍不住感叹到不愧是四星级酒店,不愧是豪华双人标间,不愧是六百多一晚的房间,真是设施设备齐全,并且十分的人性化,忍不住为房间点赞。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房间当中度过了三个晚上,过得真的是十分舒心愉快。
上海•行
进入上海浦东后,其实刚刚开始感觉没有什么很大的不同,但是当我们去过几个地方后,还是对上海的氛围有所感受的。我们先后到过上海明珠大酒店、复旦大学、南洋模范中学、上海艺术工作坊、世博馆的中华艺术馆、新外滩这些地方,领略到了上海的风情。
我们有一半的时间其实是在大巴车上度过的,上海的街给我最为直观的感受就是洁净、美观,目之所及都是十分干净,没有一点瑕疵的,而各种建筑的颜色是明亮的,但是又不是鲜艳的感觉,而是一种给人掺杂了灰色作为过渡色的柔和感,各种建筑都十分的和谐丝毫不显突兀,而且在大巴车不停的行走中路边的景色变了又变,由高大矗立现代建筑变换到独具韵味的老房子,又从老房子变换到拥有沉重历史感的欧式建筑,这一路看过来,颇有种穿越时空的错觉。
上海的街边 上海的街边因为我们是在复旦大学参加大艺展,所以当大巴使入老城区时,给我一种仿佛时光都变慢了的感觉,两旁是在几十年前的老房子,但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翻新,在保留了老房子的韵味上又增加了几分新意。街边的法国梧桐都长得笔直挺拔的,但是又给我一种风姿卓越的感觉,仿佛犹如穿旗袍的女子一般优雅。梧桐树目测树龄在二十年以上,阳光在树叶的遮挡下落在地面上的只是一些星星点点,光影斑驳的样子,想必若是漫步在这样的地方大概会不自觉的把脚步也放轻。据说梧桐树是上海的“市树”,真如同伴说的那样:它长得真好看啊,笔直笔直的,一点弯曲的地方都没有,就是分叉的地方它也是直直的,看起来到是十分有节气的样子,也怪不得被当成上海的“市树”了。
法国梧桐虽然在复旦大学停留的时间并不长,去的地方也不多,但是依然能够感受到复旦大学的文化气息,这大概是长期在知识浸出来的结果。复旦大学的学子好似自带一股书卷味。就拿我们的志愿者小姐姐来说吧,虽然两个小姐姐都不施粉黛,走在大街上乍一看可能是其貌不扬的路人甲,但是与她们近距离接触后,你会感受到她们由内散发的淡定和自信,还有良好的素养。两个志愿者小姐姐都是话不多的人,但是每一次都是恰到好处的为我们团提供帮助,说话时声音不高不低,语速不紧不慢,气吐如兰的气质大概也就是这个样子了,真是越看越耐看,越相处越喜欢。
复旦校内关于文化和内涵这一块,此次上海行的行程,就不得不提及南洋模范中学、上海展览馆、中华工艺馆这三个地方,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上海人拥有的精神财富是多么的富足。
我们此次到南洋模范中学不仅简单的参观和了解了他们的学校,还听了一节他们的艺术课,进行了友好的交流。 在听校长给我们介绍的时候,我才知道南洋从1901年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建校史,真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校,让我羡慕的是在这里学习的学子拥有如此好的学习资源,据介绍南洋模范中学最大的特色就是篮球,他们的男子篮球多次拿到上海校园篮球赛第一的成绩,如此出色的成绩以至于各个赞助商都纷纷对他们进行赞助,而且他们在校内也经常举行校内篮球赛,基本上每个班都有一个篮球队。除了篮球,他们还拥有校内的交响乐团、美育、创新课程,还有各种各样的社团等等。在旁听完一节他们的艺术课程以后更是各种羡慕嫉妒恨,我们旁听的是一节戏剧课,讲的是以雨果小说《悲惨世界》改编的音乐剧的片段节选分析,听了一点点就想起了被音乐赏析支配的恐惧(这是我大学这几年唯一挂过的科目,补考了两次才过),但是听到后来却越发的觉得有意思,被音乐剧各种唱腔唤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这可真是一种享受,出来以后嘴里还忍不住哼起了音乐剧的主题曲。我忍不住想音乐素养这种东西,大概必须通过长期的感受和熏陶才能够得以形成,并不是仅仅靠背靠做题就能够成的。到最后忍不住笑侃到“投胎是门技术活,下辈子一定要看好了再投”。
南模校内 南模校内可不是嘛,经此我深感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要是在我家县城那边中学,唯一能够让你绽放光彩的,大概唯有读书一条路径,以至于让我形成一个刻板印象,提到中学脑子里呈现的画面就是暗无天日的背书,总是做不完的习题,从来也未曾想过,原来有些人的中学生活可以这样的多姿多彩。我们拥有的只有读书一条路径,而他们仿佛条条大路通罗马,于是我在羡慕之余难免也有些悲哀,想起了小学时候还没有学过电原理就能捣腾出“小电筒”、“小电扇”的男孩子们,若是他们也拥有同等的资源,那他们指不定可以活得多精彩,可惜没有,成绩不好的他们只能够早早的背井离乡出去打工了。我们在惊叹南洋模范中学的学子们拥有那么好的教育资源,而享用这些资源的他们早已经变得遇事荣宠不惊、风轻云淡了。
在南洋模范中学用过午饭后,我们来到了上海展览中心,也就是艺术工作坊,听闻这里是黄晓明和baby进行婚礼的地方,听了这样一则八卦心里对于这个地方变得十分的期待。当然想象的和现实的终归还是不一样的,这里早已没有丝毫婚礼的痕迹,这次展览是教育主题,所以多的是与教育和有关的东西,比如说各个高校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了解到那所学校的信息;比如说互联网的教育APP啦;比如说各个高校的字画雕塑作品啦;比如各种中国传统工艺的创新啦……在展览中心的时间并不长仅仅只有一个小时,而展馆却是那么的大,所以逛的比较匆忙,只是走马观花式的看了一遍,并无太大的感触,不过到是逛完各个高校窗口后觉得,每个大学出来的学子都有他们那个学校很显著的风格特点。我尤为喜欢上海戏剧学院和上海警察学院的小哥哥小姐姐,因为他们的气质真的非常的好,身材匀称,腰肢挺拔,而且笑起来非常好看,对于像我这样的颜狗来说绝对绝对是视觉上的享受,于是腆着脸去和警察小姐姐拍了合照。
上海展览中心 拍照片时意外捕捉到的小哥哥 展览中心侧面在传统工艺区看到瑶族的服饰,忍不住在凑过去看了看,一打探果然是瑶族的服饰,而且各种分支的瑶族服饰都有,我是属于瑶族当中的“过山瑶”找到有我们“过山瑶”元素的衣饰,顿生出一种与之荣焉的感觉,我觉得太神奇了,原本让我觉得土里土气的元素,到他们的手里怎么就变得那么好看了呢?
看完上海展览中心后,我们来到了世博馆中的中华艺术馆,这次我和同伴打算坐电梯上四楼,从四楼一路看下来。说起来这里的电梯也是十分有趣,两部上行扶手电梯隔空交错形成了一个“X”形,艺术馆墙壁的建筑材质是透明的,因此在乘坐电梯的时候还可以俯瞰一下地面上的景色。一到四楼,进了门便是铺面而来的艺术气息,大厅有几座造型各异的雕塑,引得人们纷纷拍照留念。其他的展品按照不同时期分别摆放在不同的房间里。我和同伴靠右行走,打算挨个房间欣赏。进入一个房间后就彻底的陶醉在展品当中,心里想着:天哪。我真的要爱死这个地方了。看着一副又一副或是风格独特;或是线条细腻,或是笔法大胆夸张;或是色彩鲜艳富有张力的作品,真是忍不住看了又看,不仅想看还想动手摸一摸,究竟是用了什么材料,被绘画者施了什么样的魔法,才有了这样一副又一副神奇地作品,还有一些作品会让你感叹“哦,原来这样也可以是一幅画”。这个时候那些对于画作的风格、笔法的分析全都抛在脑后,只是全心全意的享受这些作品给我带来的视觉享受,真的是目不转睛,直到眼睛有了一丝丝的酸痛也舍不得移开自己的眼睛,沉醉在这样一个美妙的世界里感觉自己的毛孔都是舒张的,甚至于让我感觉到在这个地方连空气里都流动着艺术的气息。就这样边走边看,遇到自己喜欢的画忍不住拍下来,回去以后还可以仔细琢磨欣赏。
中华艺术馆电梯上的俯瞰图
就这样边走边看,然后我发现似乎每一个房间的颜色都是不一样的,这倒是无意间发现的细节,大概是为了配合每一个时期的特点吧,或者是为了烘托氛围,也可能是为了不使观看者产生视觉疲劳吧?我只是猜测但是没有找服务人员去求证,因为这些画都太好看了,不想浪费一丁点时间去干别的,最令我觉得惊奇的得数刚刚入门那个圆锥形的画了,我们凑过去仔细看也没有看出个究竟来,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块一块不同颜色的油画颜料,不过是觉得它造型独特才拍了下来,可是等我们翻看相册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这一块一块的油彩颜料竟然是拼凑组成了一个立体的人的头像。嘿,真的不知道这些画画的脑子里怎么会有那么多鬼点子,还真是厉害了。
就是这幅6到不行的立体画 馆内展品 与画融为一体的小姐姐 馆内展品要说最遗憾的就属没有看到清明上河图了,因为这个要另外收费,我们又不知道收费的地方在哪,心里想着清明上河图啦,早在之前就看过了,还是多看点画好了,结果看了同伴们发的朋友圈小视频才知道,原来这个清明上河图是“活”的,里面的人都会动,“活”的清明上河图,进去看一次也就十块钱,没去看真是亏大了。
四楼到三楼的连接处是一条长长的教育长廊,上面摆放着上海小朋友们的绘画作品。不过几岁、十几岁的年纪,他们的绘画都相当见功底了,线条灵动,并且颜色、构图和造型都拿捏的十分到位,给观者赏心悦目的感觉。我们在中华艺术馆待的时间只有一小时,在四楼看的时间太久了,在这里只能够粗略、快速的观看,但是觉得这些小朋友也是很棒了。到了三楼首先看到的是半开放的书屋,里面有三两人在进行阅读,于是匆匆略过,我观看到三楼最有意思的地方,莫过于上海电影制片厂动画片的剪影展出,每一个动画片剪影的旁边都有一个小的液晶电视在放那部动画片,心里暗想:啊,这可是我的童年呀。现在再仔细的观看这些动画片依旧觉得他们很好看,很有中国特色,可惜到后来基本没有再见到这种风格的动画片了,这可真是一大遗憾。二楼没什么展品,直接下了一楼,一楼多的是商店,星巴克、大型超市、工艺品店,我还看到了一个叫萧勤的画家的个人作品展,我进去瞄了几眼是由点、线构成的抽象艺术画,虽然我不了解这个作家,但是却觉得他的画很有意境,简单的说就是有一种能够让我的心安定下来的感觉,可惜时间来不及了,只看了几幅就匆匆忙忙跑去和团员们汇合了。在等待其他团员的途中,我们相互分享自己在馆中拍的照片,发现我跟她们拍到的东西有很多的不同,发现其实馆里面还有好多的东西我都没有看到,所以直到从中华艺术馆出来我还一直在对我的同伴说“这个展馆一个小时根本看不够,起码要看三天才能看够”后面想想三天也不够,真正要看过瘾的话起码要一个星期的时间。因为馆里的艺术品太多了,太好看了,忍不住想要慢慢地观看,细细的品味才好,真恨不得把这些作品都印在眼睛里面。
馆内展品馆内
小朋友的作品
本来我们大艺展的行程只有这么些地方,可是来到了上海怎么可以不到外滩瞧一瞧呢?于是周老师、陈老师和邹老师跟大巴司机商量一下带我们到上海的外滩瞧一瞧。
一进浦西我们都有一种“这才是上海啊”的感叹,浦东那边美则美,就是太现代化了,感觉跟别的城市也没有很大的差别,但是浦西不一样,看着那些恢弘大气、制作精致、造型各异的欧式老建筑群,置身其中立马就会有回到上个世纪的既视感,仿佛伸手就能够触及到缓缓流动的时光,转身就能够遇到坐黄包车穿旗袍出来听戏曲的大小姐。大巴车先是停到了那个时常出现在电视剧里的和平饭店旁边一点儿,然后老师们召集我们到黄浦江边,面对着上海中心大厦和东方明珠玩了一波合唱“快闪”,吸引了一大堆江边游客纷纷观看和摄影拍照,在上海外滩玩“快闪”这也算是一个成就了。
上海外滩 上海中心大厦和东方明珠 和平饭店由于老师们给我们在外滩自由活动的时间也仅有一个半小时,要干点什么呢?我们现在了先找点吃的,来到一家甜品店看了看,觉得没什么特色,既然来了外滩总觉得要吃点有特色的东西,才和它的格调相匹配。早闻上海的蟹黄汤包有名,于是我们拿着高德地图一路导航到了叫蒋兴荣的汤包馆,在找汤包馆的时候,边走边拍照,外滩这个地方真是漂亮,随手一拍就是一幅美景,也许是因为这个地方太美了,在找汤包馆的途中碰上了三对拍婚纱照的小夫妻。 走了一会儿不知道为什么感觉走这里的人很少,所以四周都是静悄悄的,远远的传来车的声音,隐隐约约听得并不真切,偶尔路过一两个人、一两辆车,待他们走过后又重新归为宁静,路过一个叫中国银行的地方,下面坐着一老头两中年女子低声交谈着。
外滩街景外滩街景
交谈的人们
到了蒋兴荣,点好要吃的汤包,就耐心等待,在等汤包的过程顺便观察了一下周围的景象。店里面主要色调以黄色为主,淡黄的天花板和墙壁为主基调,天花板上有明黄的灯和金色的装饰,橘黄的桌布上有明黄的花纹,椅子也是黄的,烘托出一片明亮的颜色,其他的颜色都是很正的颜色,比如黑色、大红色、紫色等等,颜色鲜艳,但是风格到是统一,看起来也还算过得去。原本街上静静地我还以为店里面应该也没有什么人,进去一看发现人虽然不多但还是有的。于是乎我们在这里用五十块小费了八个汤包,此事不再赘述了。
蒋兴荣馆外蒋兴荣馆内
离开的时候已经六点多了,天色已晚,街上的霓虹灯不知道何时已经亮起来了,花花绿绿、一片繁华的样子,煞是好看,只是若在这座城市打拼的人们一个人看到这灯火阑珊的景象怕是觉得心底越发寂寞和惆怅了。幸好啊,我们有一群人,而且我们只是这座城市的过客,不是归人。
外滩夜景 外滩夜景上海•印象
上海的城市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洁净、和谐、文艺,上海的城市是真的美,无论是多老的建筑的外观保持着崭新的,焕发着年轻的光明,好像一点都见不到老旧的地方,它们给我们展现出来的是生机勃勃的样子,上海城的洁净体现在目之所及处除了落叶,几乎没有看到一丁点垃圾,连垃圾桶都是干干净净的。
我们在这四天中发现上海人民的衣着风格都很有现在的季节性特点,很统一的都是穿了两件衣服,而且样式也很简单,这几天天气不错,气温也比较高,而且有阳光,可是基本上没有人穿短袖。我们团的同伴说“穿件短袖T恤走在上海的大街上都觉得自己是一个异类”,而且居然没有看到几个穿裙子的女孩子,我们合唱团的女孩子几乎都穿着统一的小粉裙,这样看来到是抓人眼球。上海男士年长的几乎都是穿着西装或者改良的中山装,年轻一点的几乎都是长T桖或者衬衫,几乎没有看到穿老头衫、大裤衩和穿着睡衣出来溜达的男士,女士呢,穿起来也是大气简单的。说明上海人民还是比较注重自己的服装管理的。想想若是在长沙,早在乍暖还寒之际便会有贪靓的女孩子早早的露出了肩膀和大腿了,而男士呢,风格也是各种各样的,怎么舒心怎么来。
总感觉上海拥有让人变平和的能力,我所见到的上海人民在做事情的时候都是不紧不慢地,再配上软声软气的上海话腔调倒也是别有韵味。在回长沙的高铁上与一位在上海工作的大哥聊了两句,那种淡定而幽默的谈吐,到是有那么点沾染了上海那种从容的气质,大概气质这种也是会在潜移默化中传染的吧。
在上海呆了四天,也一直在与同伴讨论讨论它和我们生活了五年的长沙有什么异同之处,对上海的印象也就是在这样讨论出来的。我总觉得一个人不能够完全认识一座城市,因为人总会受到自身观察能力、学历、格局、阶级等等诸多东西的束缚,但是我觉得能够认识它的一部分,然后通过讨论借住别人的眼睛、嘴巴去看它了解它,近距离的接触它倒也不失为一件乐事。上海虽好,但我们一路念叨的还是自己的家乡湖南,念叨的还是那个我们生活了五年可以在街边撸串,穿大裤衩,听得到熙熙攘攘人声的长沙,毕竟前人有句话总结得好:叫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我觉得放在这恰巧合适。
写完这篇文章,终于有种落地了的感觉,四天三夜的美梦已经醒了,而我们也要开始踏上新的旅程,开拓更辉煌的未来,愿我们在旅途的过程中多见多闻多思,在旅途中全身心的感知它、享受它和融入它,我以为这样做,旅途才算真的有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