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还是每年开学的“千古一问”:什么是语文?(为什么要学语文?学语文是学什么?跟“我”有什么关系?)
这些话题应该不断被讨论。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完整答案,只有不断问、不断质疑和挑战、不断去思考的过程。
2. 今天,检查昨天提到的“课前准备”是否到位,这是一个学习者为自己做好的物质和心理准备,一个是“静”,一个是“净”。家长还发来孩子们昨晚收拾好桌面后的现场照,对比了一下自己案头的杂乱,羞愧3秒钟。
3. 这是一个开始,过程中重要的是什么呢?我写下了三个字,专注力。
什么是专注力?浩天表达得非常清楚:做一件事的时候只专心做这件事,不三心二意做别的或想别的。
我又开始挑战他们:我坚持两个小时看电视算不算有专注力?
他们又开始话音一落就冲动地说“算”或“不算”,被我果断批评:所有不假思索的反应都没有价值——要停一停,想好再说。
说算的不少,也有十来个,但是剩下的未必真的觉得“不算”,只是莫名感觉不能说“算”而已——求生欲啊!
4. 所以,一个一个来吧,问到张口结舌,问到语无伦次,问到无法自圆其说……有什么关系,为你们无果的力争击掌叫好,站起来表达自己的思考——这就是学习者的样子呀!
终于,启鑫提到关键的一点:看电视的过程不累,不用付出努力。
对啦!不用付出个人意志去控制去努力的“专注”是虚假的,需要自己主观上付出努力的专注才是“专注力”。
5. 和孩子们一起读了《日有所诵》第一单元,然后用凤清设计的预习单尝试自己检查、反馈。今晚继续自己做预习,然后和爸爸妈妈们讨论下,放学后先玩再写作业,还是先写作业再玩……
这些老爹老娘纷纷表示:能不能在学校写完作业再回家?能不能在学校玩完再回家?能不能……
唉,我长叹一口气,就差说“孩子回来睡一觉就行了”。
6. 真是相看两“厌”啊,这叫什么生活!?我非常理解他们看着孩子写作业的各种痛心疾首,说好不许家长插手然而“为人父母”又诸多放不下。孩子所有学习的动力都变成“完成作业就好”,真是令人难过的事。
笑,苦苦为未来奋斗的深圳人,把所有期待的美好都放在未来,可惜的是,“未来”始终“未来”,那现在呢,谁在乎?
7. 当家长们恨不得把孩子丢到学校的时候,就从自己做起吧:没有特殊情况少加班,每天好好跟妈妈一起吃晚饭,每天锻炼,定期见朋友,玩自己喜欢的各种,见喜欢的人,做喜欢的事情,走自己的路,活得真实坦荡,或者说“怂”一点,因为从心。
P.S.
【今晚任务:和爸爸妈妈讨论并做好家庭亲子协议】
话题一:每天1个小时玩的时间如何来安排?先写作业还是先玩,还是分时段?确定基本规则,可以有赏罚,赏的尽量少一点物质,罚也有度重在坚持把该做的做好,态度要温柔而坚定。
话题二:如何保证每天晚上9点前完成学习任务,确保9-10小时睡眠?
话题三:关于自我管理的家庭规则(比如自己收拾书桌,睡前准备好次日衣物、书包文具等),家庭劳动的规则。
讨论后,记录下来,然后家长、孩子签字,认真写哦,陈陈老师会拍出来给大家看的。最后陈陈老师也会签字(盖章),作为见证人,然后返回贴在家中,作为“家法”。
另,贴出几张桌面干净整洁的图片,互相参考,同时有以下建议:
1. 尽量减少无关干扰:甚至笔筒里的笔有几支削好的即可,不是文具越丰富越好,摆设玩具另外放置更佳。
2. 需要一盏舒适的护眼灯:灯光影响孩子的不只是视力,还影响专注力,光线不合适大脑容易疲劳,转不动。
3. 可以放置计时器、闹钟或者字典之类工具。
另外:一定要求自己收拾自己的学习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