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监军镇的初次接触是1989年,当时我在初中读书。那时记忆里父亲时常说起监军镇,在那个年代,出生在永寿县村镇的我们是很少有机会去监军镇的。农村的人通常以大小区分村,镇和县城之间的感受,监军镇也就成了我心中的大地方。她是我们永寿县政府所在地,心里也就对监军镇充满了期待。听村里人常说,监军镇的农历七月十二古会很热闹,当时的牲口交易市场在西北五省都有声誉, 我是带着这种兴奋的心情坐着一个破烂的中巴车挤到监军镇的, 回来已到午夜,车在坑坑洼洼的路上,有随时抛锚的危险,但这没有带走我当时的兴奋。另外一次兴奋就是秦力老师写的长篇小说《监军镇》了,一是我的高中生涯在监军镇求学,二是出于陈老那本《白鹿原》经典小说,三是秦力老师是我们永寿县人,在一些网络平台上看过他写的一些诗,当然也是出自我对诗歌的兴趣和喜爱,其中也包含秦力老师的写的诗。当时留意到秦力老师介绍是一位政府部门的“主席” ,于是就好感消失,也就很快把他淡忘了。现在看来我当时是可笑和幼稚的,这是我在读了他写长篇小说《监军镇》和他微信有少许交流之后的反思。
今天忽然有兴趣去写他的《监军镇》读后感,有点冒然和纠正自己过去认识的成分。我期待这本书像陈老的《白鹿原》一样好看,也期待这本书能描写那个土地上一代又一代人的艰难触发我们的痛感,这或许更能引起我这样普通读者的共鸣。但秦力老师的《监军镇》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诉说监军镇的故事,让我感到意外,秦力老师是研究历史的,从历史及学术的角度去贯通《监军镇》的来龙去脉是专业和谨慎的,这也不意外。但他从美食角度和秦商的发展历程和秦商文化角度写这本小说就难得一见了。在当下中国,我们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是:“秦商在中国很少有大的作为!”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痛还是难能可贵之处,不得而知?但是我一直认为,《监军镇》这本小说有珍贵的现实意义,这份珍贵是来自对我们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思考。不可回避的一个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准确的说是中国底层老百姓在苦难和贫穷中被折磨的时间太久了,改革开放之后,各种人,各种组织的工商经济活动急速的奔腾,折腾,释放了我们压抑已久的对物质缺乏的苦闷,很多人很快就富了。富了之后,当下是沉浸在物欲世界狂欢还是寻求精神世界的安稳,是做一个"达则兼济天下"的商人,还是在各种财富榜争一个排名,给老百姓留一个为富不仁的骂名?这是摆在为富者和经商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这需要每个商人做出自己的选择。
众所周知,当下中国,政府担当了社会经济活动拯救者和领导者的角色,秦力老师作为政府公务人员,长期与底层老百姓接触进行扶贫工作是必不可少了,能够深刻体会到最底层老百姓的真实状态,摆在政府扶贫人员面前一个两难的选择是:不断供养被扶贫者财物,还是精神扶持其成为一个能够担当家庭经济活动的主导者?这看起来比扶贫本身还难,这让扶贫者和被扶贫者彼此都备受煎熬与折磨。我期待这部分人从秦力老师长篇历史小说《监军镇》中获得现实意义:如何拯救被扶贫者的灵魂,让其找到文化及做人的自信,大多被扶贫者都没有受过很多教育和文化滋养,阅读看起来比直接给财物更难,何况很多底层村庄的阅读室现在都成了一个摆设!文化自信和文明方式的建立需要政府这个被时代认可的主导者去摸索,去不断的渗透到现实中。
过去习惯了农业经济活动方式的老百姓,经过这些年政府主导推动城市化和社会工业化进程,人与人的贫富差距逐步拉大,地域跨度逐步拉大,是选择住在城里还是回到农村,是选择在外打拼还是回乡奋斗,是摆在很多人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这或许是很多普通读者读《监军镇》的初衷,文学作品不是救世主,更无法解决生活的现实问题,能够从这本书中看到“为富者亦有仁者“,让自己不要成为一个盲目的精神仇富者和物质沉迷者,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做出一个平衡及更好的选择。读这本《监军镇》或许已经实现了她的现实意义,至于这本书有什么致富秘诀,我认为还不如看看这本书的几道经典好菜谱,也许会成为一个好厨师,但这不是文学的意义,文学让人的灵魂安定。
对于一个作家和文字工作者,像我这种资历的业余爱好者,评论这本《监军镇》的现实意义具有很大的冒犯性,需要准备承受来自每个写作者的精神摧残,既然写了也就能承受的住。一个好的文学作品,如果是作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处于对写作技巧的迷恋并陶醉其中,这只是对作家这个群体的意义;作家们相互赞誉并在自己的群体内传读各自作品以表示对文学的敬畏,这堵墙比古城西安的城墙还厚,如何去突破,这是每个作家的自由。如果让读者沉浸在过去的苦难中不断触发痛感,思想没有得到升华和突破,除了赢得市场或读者的眼泪,对现实没有任何意义,这是我的看法。历史可以明鉴,研究历史的秦力老师希望在历史中找到秦商的出路,这是我对他写《监军镇》这本书初衷的猜想,陕西作为文化大省,沉淀了很多历史文献资料和资源,这些年也挖掘了很多历史文化,摆在三秦儿女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是:我们除了把秦始皇和汉武大帝摆出来,自我满足一下以展现自己的威猛,或者用唐文化歌舞升平娱乐一下大众,刺激一下经济,或者写出各种各样的农耕时代故事,显得自己比农民还留恋养育自己的土地一样,这同样是作家的自由。互相看不起是很多作家的通病,要建立文化自信也许要从作家突破自己的脑袋开始,我这次实在是有点不懂事理~班门弄斧,我都有点讨厌自己写出这句话了。至少,《监军镇》这本小说突破了我对过去世界的认知,我是奔着了解《监军镇》的苦难历史去读这本书的,没有像过去一样读到《监军镇》老百姓在这片土地上受过的苦难,从而触发我的疼觉和泪水,结果读到了其它东西,有点意外。
建立文化自信,传播好的文化故事,需要走的路很长,比历史照进现实更加艰难,当下中国,文化工作者和爱好者被挤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角落里微弱喘息,如何在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之间找到自己的出路,这同样是艰难的!秦力老师的《监军镇》读完了,我即兴下了这篇读后感,有人读吗?我不知道。秦力老师说他研究过”道家”,我什么都没研究过,只见过一副书法“道法自然”,觉得不错,就用平常心去生活,去读《监军镇》,然后忍不住写了这篇读后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