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干 成为超级个体的49个关键动作》
怎样选择能减少犯错概率?机会来了如何取舍?如何设定边界?
知道不做什么,比知道做什么更重要。高明的方法看起来往往朴素而简单。
小学时老师就教过,遇到不会的题目,先从选项开始,用排除法把所有错误答案都去掉,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
去掉错误答案,其实就是查理·芒格所说的“逆向思维”。对于复杂的系统和人类的大脑,采用逆向思维,往往会使问题变得更容易解决。
要知道不做什么,并且把不做什么归纳总结好,变成一条一条的原则,不再反复犹豫,这就是设定边界。在边界内放心大胆地努力尝试。想到就去做,不要犹豫。而在边界外,保持谨慎态度,抵制诱惑,减少犯错概率。
怎样设定边界?以面对机会为例,需要在价值观、专业度、精力分配三个方面建立边界。
第一条边界为价值观边界不好意思发朋友圈的事情不要做。
价值观边界是第一道防线。你敢不敢发朋友圈介绍将要做的事情,如果你觉得难为情,最好就不要做了。比如,有人介绍了一款效果神奇的保健品给你,希望与你合作推广,虽然是正规公司的产品,但是你用多年的科学常识判断存在智商税的嫌疑。虽然合作条件诱人,最终你还是果断拒绝。在你接触各种商业机会后,经常有人建议你“跳出舒适圈”。这其实是在混淆概念。跳出舒适圈是学习新知识,如果引起价值观上的不舒适,这很可能是潜意识在预警。
第二条边界为专业度边界,不懂行的事情不要做。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门道,普通人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咬定青山不放松,用多种方法解决一个行业的问题,而不是用一种方法试图解决所有行业的问题。一位学习能力很强的老师有多年的市场营销工作经验,写文案、拍短视频、直播、运营社群上手都很快。几年前她的标签是营销顾问,后来变成女性成长顾问,再后来是文案专家,现在是个人品牌顾问。在不断转型的过程中,她踩了不少坑。
第三条边界为精力分配边界,另起炉灶的事情少做。
另起炉灶的事情,也就是需要完全从零开始学习、没法借力现有基础的事情要少做。你发展得越好,找到你的机会越多,选择余地也越大。有些事情可以复用现有的资源能力,尝试一下无妨,效果不错就考虑加大投入;而有些事情,虽然如日中天,但和你原有的资源、能力不匹配,一旦选择这些事情,你就需要做好放弃原有业务的准备。比如,一位理财专家,她的专业能力很强,尤其擅长做大客户的复杂定制方案。随着短视频、直播的火爆,很多人建议她尝试做财经类博主。她仔细分析后,发现自己不享受给外行人做科普的过程,对于出镜也有很强的不适应感。最后她选择用不出镜的方式制作短视频内容,同时建了一个自己的投资理财小圈子,靠付费社群不断给目标用户展示专业能力,收获了不错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