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无用”的写作课║创意作业3:有一种生命的份量叫《活着》
- 更“无用”的写作课||创意作业15:《我?我!》2018-11-
- 更“无用”的写作课||创意作业08:从社会新闻找素材2018-1
- 更“无用”的写作课||创意作业12:潇潇星辰2018-11-07
- 更“无用”的写作课||创意作业11:祥林嫂2018-11-06
- 更“无用”的写作课||创意作业10:庄子画螃蟹2018-11-0
- 更“无用”的写作课||创意作业16:推荐一个你自己的小说《若即若
- 更“无用”的写作课||创意作业17:人物速写2018-11-12
- 更“无用”的写作课||创意作业14:《若即若离》012018-1
- 更“无用”的写作课||创意作业09:用“国王死了,王后在花园里散
![](https://img.haomeiwen.com/i7549539/e3cad862aa741639.jpg)
简书版权中心年度大课:更“无用”的写作课
创意作业:请选择一部有趣又有启示性的小说,写一篇读后感。
看到作业的时候,心里咯噔了一下。
读后感是从小学就开始的写作训练,但至今没有写出过自己满意的。每每看完一部打动我的小说,心里头就像开了个奇特的“洞”,急需某种东西去填补它、抚平它。仿若口渴得不行,需要灌一大瓶冰水;渴辣的不行,需要大快朵颐一顿辣椒宴才畅快。
从前我的疏解渠道就是坐下来写读后感。但几乎每次都是借着故事在心里燃起的火苗,想到哪写到哪,烧尽热情作罢。后来更懒,就看别人写的,在网上寻找到一篇好的读后感,觉得说到自己心里面,就满足了。
好的故事,就构成了好小说的内核。
好故事能帮我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能让我们看到另一个虚构的世界,沉浸在好故事里,会让现实时间变得飞快,并且还会让我们感受到身心上的一种愉悦。
![](https://img.haomeiwen.com/i7549539/3447768ac53b779d.png)
《好故事的样子:有趣的启示另一种生活》这堂课,小麦老师传授了一把利器,它既能指导我写作,也可以用来剖析、品读作品。
今天我尝试着用它来品读余华的《活着》,这本书,就是我理解的好故事的样子。
好故事要有趣
《活着》讲述的是一个中国农民福贵的一生。他大约出生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一个地主家的儿子。这个福贵,生在富贵之家,娶了贤惠的妻子家珍,有女儿凤霞,儿子有庆当时还在娘胎里。福贵耽于吃喝嫖赌,不问家事,终将所有家产输得精光,沦入贫困。这次命运的打击似乎唤醒了福贵,他开始参与劳动,开始负担起家庭之责,他的妻子家珍亦甘愿离开有钱的娘家,与他一起撑起破败的家。
历史车轮滚滚,小人物们被裹挟其中,福贵一家人的命运风雨飘摇。福贵被抓丁、离家、上战场、目睹死亡、回归家庭,但他的生活并没有像童话里说的,从此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历史继续向前,他们目睹并经历各种政治运动,以时代为背景,福贵的家庭不断上演各种变故,他们无法改变,唯有承受,唯有保持一份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惨淡的人生……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到——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
《活着》讲述的这个故事跌宕起伏,实在“有趣”,文似看山不喜平,曲折的情节深深吸引阅读者。手捧《活着》,我是一口气读完的。主人公福贵的命运之险奇,之多舛,正如书中作者感叹的,“他的讲述像鸟爪抓住树枝那样紧紧抓住我”。
阅读的过程中,心一直提在嗓子眼,当看到文字间透出些曙光与生活温馨时,就担忧着福贵又要遭遇什么。这种让读者与主人公同喜同悲的能力,体现出了作者余华对文字把握的深厚功力。
小说的故事是由主人公福贵口述的,福贵的语气、用词浑然天成,与他的身份非常契合。他是地主家的儿子,想必是个识文断字之人,人、景、物描写自然生动;他生长于乡野,语气中又透着淳朴;他性格乐观,叙述中透着乐天知命的人生观。故事因此具有真实感与发于内心的震撼感。
你看这段描写,写的是福贵的妻子从城里娘家回到乡下的场景。
家珍是在有庆半岁的时候回来的。她来的时候没有坐轿子,她将有庆放在身后的一个包裹里,走了十多里路回来的。有庆闭着眼睛,小脑袋靠在她娘肩膀上一摇一摇回来认我这个爹了。
家珍穿着水红的旗袍,手挽一个蓝底白花的包裹,漂漂亮亮地回来了。路两旁的油菜花开得金黄金黄,蜜蜂嗡嗡叫着飞来飞去。家珍走到我家茅屋门口,没有一下子走进去,站在门口笑盈盈地看着我娘。
话语间的画面感几句话就营造出来,作为读者的我脑补了这个画面,细节丰富,色彩宜人,相当美。福贵的心里当时应该也是美极了,这叙述的语言中主人公的快乐扑面而出,感染你我。
《活着》的结构同样值得称道,作者“我”与主人公福贵“我”邂逅田间,故事徐徐展开,不紧不慢,讲述中,几次停顿回到讲述的当下环境,既是上一段讲诉的总结,又为新情节的展开自然铺陈。作者独特的感性与敏锐将漫长的时间阶段,变换的历史背景,复杂的人生故事巧妙地穿起来。故事讲完,一条闪耀的珠链串成,它的由内而外的光华,让我们深深地沉醉与思考。
好故事的另外一个标准:内在的启示。
小麦老师说,“好故事必然有一种向善的意义。好故事不仅仅是新奇的,它更应该帮助读者去指导和思考生活。”《活着》充分的满足好故事另外一个标准:内在的启示。
作品中福贵被抓壮丁,上战场,死里逃生回到了家乡。这里有一段描述,让我们感受到了福贵对于人生与命运的认知与感悟。
后来我就想开了,觉得也用不着吓唬自己,这都是命。常言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想我的后半截该会越来越好了。我这么对家珍说了,家珍用牙咬断了线,看着我说:
“我也不想要什么福分,只求每年都能给你做一双新鞋。”
我知道家珍的话,我的女人是在求我们从今以后再不分开。看着她老了许多的脸,我心里一阵酸疼。家珍说的对,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不在乎什么福分了。*
这段描述,结合后面情节的更多苦难来理解,不难看出主人公要传达给读者的人生观念与人生态度。无法控制的人生,我们该怎样生存?
读完思索,小说并没有耽于苦难本身。全文的字里行间,时时让我们感受到真实人生的温度,也感受到这片土地的厚度。历史并不仅仅是王侯将相改变,也是普通生命写就,有一种生命的份量叫《活着》。
网友评论